湘潭線上1月20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歐陽天 通訊員 唐亞慧)近日,湖南科技大學經濟作物遺傳改良與綜合利用湖南省重點實驗室、生命科學與健康學院王海華教授團隊發現了兩種苦蕎葉斑病新病原:木樨黑孢黴和互格鏈格孢。這是國際上首次發現。
2019年至2020年,王海華教授團隊在湘鄉市苦蕎繁種基地進行病害調查時,發現了兩種症狀不同的葉斑病——黑孢黴葉斑病、鏈格孢葉斑病,兩者均可在苦蕎出苗後的整個生命週期發生,嚴重時可致葉片脫落。團隊採用組織分離法獲得了病原純培養,透過柯赫法則確定了病原,採用形態學和多基因序列分子系統學相結合的方法鑑定了病原。團隊田間調查表明,苦蕎品種平苦1號和雲蕎2號對黑孢黴葉斑病的抗性最強,貴米苦1號和雲蕎1號的抗性最弱;平苦1號對鏈格孢葉斑病的抗性最強,雲蕎1號和貴米苦1號的抗性最弱。
近期,王海華教授團隊系列成果發表在美國植物病理學會主辦的國際性專業期刊《植物病害》(Plant Disease)上,目前,團隊正在針對性地研發葉斑病的生物防治技術,探究苦蕎抗病的分子機理。
中國是世界蕎麥的多樣性中心,蘊含豐富的蕎麥種質資源。甜蕎和苦蕎都是蕎麥屬的栽培種,但是與甜蕎相比,苦蕎的營養和保健價值更勝一籌。苦蕎中蘆丁等抗氧化物質和維生素B的含量顯著高於甜蕎。蘆丁可強化動脈血管,促進維生素C的利用和膠原蛋白形成,降低血液膽固醇含量、減少血栓形成。近年來,苦蕎在國際、國內市場上的需求呈上升趨勢,但關於蕎麥病害的記載和報道大多為甜蕎病害,有關苦蕎病害的報道較少。
>>返回湘潭線上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