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壓力大,許多人三餐不定時,加上一些不好的飲食習慣,比如暴飲暴食,狼吞虎嚥,抽菸酗酒等,損傷了脾胃,導致各種胃病、腹脹、腹痛、噯氣層出不窮;氣血生化不足,導致各種氣虛、血虛、月經量少、經期不規律、臉色差長斑等亞健康問題;兒童經常生病、長不高更是與脾胃失調密切相關。
脾胃在中醫學中位於人體中焦,是人體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頭和人體氣機升降的樞紐,脾胃功能的好壞直接決定人體攝入的飲食水谷的吸收,後天飲食水谷精微物質吸收不足進而又會影響人體先天腎之精氣,腎精腎氣又影響著人的生殖發育及疾病的發生。因此日常養護好脾胃非常重要。
脾胃的調養一定要“順其性”,脾喜歡乾燥討厭溼氣,胃喜歡溼潤討厭乾燥,脾氣主升,胃主通降,具體該怎麼做呢?做好以下七點。
一、每天敲打梁丘穴、足三里穴和大腿外側。具體操作是雙手握空拳,注意是空拳,手腕放鬆,以腕關節為支點有節律地敲打我們的梁丘穴和足三里穴,每天每個穴位99下,雙腿4個穴位共396下,之後同樣的敲打手法從上到下敲我們的大腿外側,左右腿各9次,每天堅持可有效預防胃痛的發生,身體虛弱的人酌情減少力度和次數。
梁丘穴和足三里穴均是足陽明胃經的穴位,梁丘穴在我們大腿前側外緣,髕骨外上緣向上2寸,簡便取穴首先坐在凳子上彎曲我們的膝蓋90度,此時用手深按我們的膝蓋骨,會發現一個上寬下窄,大體像個倒三角形的骨頭,這便是我們的髕骨,髕骨上面叫作髕底,下面的尖叫做髕尖,在髕底外側緣向上的垂線上2寸便是梁丘穴,2寸是我們自身2個拇指指間關節橫紋的長度,可見每個人的2寸還是有差別的,因此需要我們用自己的拇指去丈量自己的2寸。
足三里穴,所謂“三里”便是“膝下三寸”,“膝”便是我們的外膝眼穴(也叫犢鼻穴),我們的髕骨(即俗話講的膝蓋骨)上寬下窄像個倒三角形,底部的尖便是髕尖,找到髕尖,在髕尖的左右兩側分別有兩個凹陷,就像髕尖的兩隻眼睛一樣,中醫叫他們為內膝眼和外膝眼,內側為內膝眼,外側為外膝眼,外膝眼的下方三寸便是足三里穴,3寸是我們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四個手指併攏後的寬度。在我們小腿正前方能摸到一條很硬的骨頭便是我們的脛骨,足三里穴距離這條脛骨剛好一寸即一個拇指的寬度。足三里穴相當於我們身體自帶的老母雞湯,經常對足三里穴按揉、艾灸或者敲打,不僅有利於健脾和胃,而且有很好的補益作用。
二、飲食有節,每頓飯七八分飽,做到定時定量進食,少食肥甘厚膩即太過油膩的食物,不吃腐敗食物,健康的飲食結構應該是“五穀為養、五菜為充、五果為助、五蓄為宜”。
三、飲食溫度要適宜,飲食生冷會損傷脾胃陽氣,產生溼邪,飲食溫度過高會導致氣血過度興奮活躍,胃腸道血管擴張,對腸胃產生不良刺激。另外天氣寒冷時要注意顧護脾胃陽氣,重點做好腰腹部的保暖,尤其老人和小孩更要注意這點。
四、飲食細嚼慢嚥,已有充足資料表明,細嚼慢嚥有利於預防老年痴呆、減肥以及使面部肌肉因適當運動而豐滿有彈性。
五、勞逸適度,脾在志為思,尤其不要過度思慮。
六、多食甘味、苦味食物,少吃酸味的食物和藥物,尤其是有胃脹、胃痛、大便稀溏等脾胃功能不好的人群更應該注意。
七、堅持飯後散步並用雙手搓熱後順時針摩擦腹部,同時上下牙齒有節律地互相輕輕叩擊有利於脾胃保健。
脾胃病三分治七分養,趕快養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