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斃命中國的百名日軍將領》一書中認為第一個被擊斃的日軍高階將領是日本關東軍混成第三十八旅團騎兵二十七聯隊長古賀傳太郎。死後被追授為少將。而從日本戰後解密的文獻中可以明顯看到,1932年1月19日,陸軍大臣荒木貞夫和內閣總理大臣犬養毅簽發的追授戰死的古賀傳太郎為大佐的公告。所以古賀生前也就是個中佐,不能算是高階將領。那麼誰才是這一“榮譽頭銜”的擁有者呢?答案是:金澤第九師團步兵第七聯隊長林大八。
林大八(1986—1932),山行縣人,考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十六期步兵科。被日本軍界稱為“榮譽十六期”學員,“人才濟濟”光陸軍大將就有四人。林大八和他的同期生岡村寧次、坂垣徵四郎、土肥原賢二,永田鐵山比起來毫無名氣。外加資質平庸,考了幾次陸軍大學都名落孫山。所以進階之路異常艱辛。但是此君,雖然智商不夠卻非常勤勉,跑到蘇聯留學一年學習俄語,又自費學習了蒙古語。1924年授銜陸軍中佐,做了吉林督軍張作相的軍事顧問,成為日軍中為數不多的中國通外加俄國通。1931年5月晉升陸軍大佐,擔任中本駐吉林特務機關長。在沒有考入陸大的情況下(日本稱為“無天組”),能如此厚積薄發四十五歲晉升大佐,也算天道酬勤了。
同年八月調回日本改任金澤第九師團第七步兵聯隊長。機緣巧合,在東北搞了十多年特務工作的林大八,錯過了九一八事變,讓同學坂垣徵四郎大佐和小自己五歲的石原莞爾中佐,摘了桃子。沒能“留名青史”。錯過了最好的進階敲門磚。他此時的心境為他成為第一個殞命中國戰場的日軍高階將領埋下了伏筆。轉過年來的1月28日,上海再次爆發中日大戰,面對中國十九路軍的強大攻勢,日本兩次派兵增援上海,其中第九師團就在增援序列之中。2月23日,林大八所率領的第九師團第七步兵聯隊在吳淞登陸。求勝心切狂妄驕橫的林大八衝鋒在前,企圖一舉拿下江灣鎮。沒成想功未成命先沒了。一顆子彈擊中其腹部,流血不止,搶救無效,提前領了飯盒。後來有士兵回憶他死前一直喊著:“軍旗,軍旗 !”和抗日神劇裡的“本載,本載!”還是有的一比的。
裕仁天皇得知訊息,追授林大八陸軍少將。於是這個倒黴蛋成了中日戰史上第一個命喪黃泉的高階將領。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永載史冊”!關於他的後事還有兩點值得一提。日軍為了紀念他的“戰功”把他戰死的地方命名為“大八辻”。“辻”在日語中是十字路口的意思。很意外抗日戰爭勝利後,這個地名居然保留了下來,只是中國人很少用辻這個字,而換了一個諧音字“寺”,一直到88年,在歷史學家們的不停建議下,上海市政府正式決定將“大八寺”改名為“大柏樹”。正式了卻了那段屈辱的歷史。
他的次子,狂熱的“皇道派”擁躉。他叫林八郎,陸軍士官學校剛畢業,授予少尉軍銜,不滿“統制派”的彈壓,爆發了“二二六軍變”,林八郎少尉參與了謀殺日本首相岡田啟介的行動。電影《混亂的昭和史》裡面向岡田啟介開槍的陸軍少尉就是他。岡田啟介運氣不錯,林八郎和帶頭的少壯派軍官們都不認識岡田啟介,錯殺了首相秘書松尾傳藏。三天後,兵變失敗,十八位少壯派下級軍官被逮捕後被槍決,其中林八郎最年輕,不到二十二歲。
林大八包括其子林八郎都是日本軍國主義的排頭兵,他們的死不值得半點同情,但作為深受日本軍國主義迫害的國人,應當牢記那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