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元帥劉伯承是一位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也是一位立場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鮮為人知的是,在劉伯承元帥長達數十年的戎馬生涯中,曾指揮過一次非常奇特的戰役:大戰即將打響之際,他卻整天待在院子裡抬頭看天,說是要向老天爺借一樣東西。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這件奇事發生在1946年秋,時任晉冀魯豫野戰軍(即“劉鄧大軍”)司令員的劉伯承,正準備在魯西解放區打響一場大戰。
當時,國民黨為了在魯西戰場佔據主動權,將解放軍“趕出去”甚至“一舉殲滅”,頻繁調兵遣將,密謀發動全面進攻。
劉鄧首長對於敵人的這一企圖早已心中有數,他們料定敵軍必然過犯,便將主力部隊隱蔽到遠離城市的農村,來了個以逸待勞。
8月28日,敵人果然出動了。他們就是不可一世、以精銳主力自居的國民黨整編第三師。師長趙錫田自恃勇武,決心趁解放軍兵力空虛之機,搶奪菏澤這塊地盤。
可他萬萬沒想到,劉伯承令旗一揮,已經把二縱、三縱、六縱和七縱這幾支主力部隊調到了敵人通往菏澤的公路邊,佈設了一個天衣無縫的“口袋陣”,只等著趙錫田自投羅網。
趙錫田渾然不知,大搖大擺地向菏澤進犯,到了9月3日這一天,他的人馬已經全部鑽進劉鄧大軍的“口袋陣”裡。
雙方即將在大楊湖、天爺廟一線展開一場決戰。
作為全軍的主帥,劉伯承司令員對這一仗極為重視,他把指揮部設在靠近戰場的菏澤城郊,密切關注著敵軍的一舉一動。
與以往有所不同的是,這一次劉伯承沒有守在屋子裡反覆研究地圖,而是搬了一把椅子,擺在院子中央,不時抬頭仰望西北面的天空,而且是從上午一直看到了黃昏時分。
這個極為反常的舉動讓警衛班長康理大惑不解:如今大戰在即,司令員今為啥整天守在院子裡抬頭看天?難道天空裡有什麼異樣嗎?
但從劉伯承那凝重的眼神、嚴肅的表情上,康理看得出來,司令員一定在謀劃極為重要的軍事行動,他不敢多問。
夜幕降臨了,氣溫也降了下來,康理擔心首長著涼,便關切地說道:“司令員,天都黑了,要不回屋裡去吧?”
“不行啊小康!”劉伯承擺了擺手說,“我在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需要留在外面。”
“這……”康理一時語塞,問也不是,不問也不是。
劉伯承笑著說:“哈哈,不妨告訴你,我這是在跟老天爺借一樣東西。”
“借東西?找老天爺借?”康理瞪大了眼睛,感到十分驚奇。
“對!”劉伯承點了點頭說,“我在向老天爺借雨。”
“借雨?”
“是啊!”劉伯承答道,“這場決戰我軍能不能獲得全勝,還需要老天爺下一場雨才行。”
康理越聽越覺得奇怪:“戰鬥的勝利不是靠戰士們用槍炮子彈消滅敵人換來的嗎?難道雨的威力比戰士和槍炮的作用還大?”
“戰士和槍炮的作用當然是不可替代的,但是我向老天爺借雨有特別的用處。你先別問那麼多,到時候你就知道啦!”
康理還是不甘心,接著問道:“那……司令員真的能借來雨嗎?”
劉伯承微微一笑,指了指天空,胸有成竹地說道:“老天爺已經答應了,不用多久就會下雨了。”
果不其然,在大約一小時後,天空中湧來大團大團的烏雲,隨後就下起了雨,雨點也越來越大。
這時劉伯承才如釋重負地站起身來說道:“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總算把雨借來了,感謝老天爺相助!走,回屋裡去吧!”
接下來的幾天,康理終於搞清楚了司令員為什麼要找老天爺借雨。
原來,這正是劉伯承這位“軍神”的神機妙算。
趙錫田的整編第三師是一支全副美械裝備的國民黨精銳之師,他們行軍作戰時,總是出動坦克打頭陣,裝甲車運兵車緊隨其後,還用汽車運載大炮和各類軍用物資。用“鋼鐵部隊”來形容他們的武器裝備毫不為過。
如此精良的配置的確具備出行快速、火力強大的優勢,但也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需要良好的路況。
按理來說,趙錫田驅動這支鋼鐵部隊沿著公路殺向以平原為主要地形的菏澤,的確有可能向劉鄧大軍發動強大的攻勢。
然而,菏澤位於黃河下游,很多地方的田野、路面上都有黃河退水之後留下的厚厚黃泥。那裡的公路每到下大雨時,路面總是泥濘不堪,有些地方甚至形成了一個個泥潭。
劉伯承敏銳地意識到,敵人的汽車、大炮、坦克如果開進雨後的爛泥裡,根本無法快速推進,甚至陷在裡面進退兩難,再厲害的機械化裝備也沒有了用武之地。
因此他在精心計算了決定敵我雙方勝負的兵力、武器、地形、軍心等各種因素之後,認為天時非常重要,如果有一場大雨給敵人制造麻煩,將為我軍獲勝發揮極為關鍵的作用。
正所謂“有心人,天不負”,老天爺在最恰當的時機給劉鄧大軍送來了一場雨,讓趙錫田的整編第三師深陷黃泥中,武器裝備方面的優勢喪失殆盡,最終被劉鄧大軍消滅了17000多人,取得了一場彪炳軍史的勝利。
當然,劉伯承元帥是堅定的唯物主義者,“向天借雨”只不過是一種開玩笑的說法,但從中足以看出,這位傑出的軍事家深諳“天時、地利、人和三者兼得”的用兵之道。
參考史料:《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戰史》、《第二野戰軍征戰紀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