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周志堅將軍,是許世友麾下的一員虎將。因作戰勇敢,善打巧仗、硬仗,被戰友們稱為“鐵匠司令”。
對於這樣的戰將,許世友十分看重。在周志堅將軍困難的時候,許世友也不避嫌,而是伸出了援手……
毛主席:你說的是他呀
1969年,“九大”召開前夕,許世友見到毛主席時,說:“主席,戰爭年代有幾個人很能打仗,現在日子很不好過,建議主席過問一下。”
毛主席問:“噢,是誰呢?”
許世友上將連忙說:“一位是王近山,一位是周志堅。他們雖然有錯,但處理太重,應當恢復工作。”
轉過身,毛主席拿出一支菸,點燃後吸了兩口。在煙霧繚繞中,毛主席想起了那個曾經帶著部隊,佔領東山島的將軍周志堅。
那是在1950年的時候,蔣介石為了把東山島當作反攻大陸的跳板,在原有陸軍獨立第五十八師4000餘人的基礎上,又增派了第十七軍軍部率第五十一師2700餘人,企圖死守東山島。
5月12日,經過充分準備後,周志堅率領第三野戰軍第三十一軍並指揮三十二軍九十四師和炮兵十四團的一個營,渡過大海,攻佔了東山島。得知東山島丟失後,蔣介石非常憤怒,將桌子上的水杯甩到地上,大罵國軍無能!
1952年,不甘心失敗的蔣介石,一心想奪回東山島,便督促制定了“登陸計劃”。
1953年,蔣介石,在金門成立“聯合任務指揮部”,任命胡璉為總指揮,並整合了陸軍第八十五師、第十八師五十三團、海上突擊大隊、海軍陸戰隊,以及一個480人的傘兵支隊,約11825人,配備了13艘軍艦,數十架飛機,企圖一舉奪回東山島。
為了能夠在戰爭中獲勝,胡璉主持了“三軍協同登陸作戰”演習,並多次派出艦艇,到東山島附近海域進行偵察,更是抓捕了許多大陸的漁民。
據統計,僅僅在5月份,胡璉就命令部隊在東山島附近海域,抓捕了大陸漁民200多人,並向他們拷問解放軍在東山島的守備兵力和東山島北約12公里處的古雷半島、東山島東北約45公里處的六鱉半島,以及東山島東北約53公里處的舊鎮沿海一帶解放軍船隻的活動規律。
不僅如此,胡璉還派遣了大量特務,專門蒐集解放軍的兵力部署、工事構築、炮位、倉庫、交通及灘岸等情報,並出動了偵察機,多次在100至500米的低空,對東山島進行航拍。
在大量準備的基礎上,胡璉認為攻佔東山島的時機已經成熟,便做了作戰計劃,上報給蔣介石。
經過再三考慮,蔣介石決定讓胡璉於7月15日突襲東山島。在掌控東山島後,立即在島上建立軍事火力點,以防守該島,使東山島成為“反攻大陸”的“橋頭堡”。
在戰爭過程中,胡璉為了迷惑解放軍,特意讓部隊故意轉向浙江沿海,再關閉燈火、電臺,在夜幕的掩護下,分3批前往東山島。同時,為了阻止解放軍大軍支援,下令炸燬了九龍江大橋。
7月16日,蔣介石醒來後,來到餐桌前,還沒有吃早飯,便問:“胡璉的部隊登上東山島了沒有?”副官回答:“剛才胡司令來電,說東山島已經在望,請等待捷報。”
就在兩個小時前,胡璉派遣的艦隊抵達東山島,很快便兵分3路搶灘登島,並派出飛機將480名傘兵,空降在東山島北部。
此時,駐守在東山的解放軍只有1000餘名官兵。在這種情況下,東山島的部隊只好向上級告急;另一方面,組織了戰士們,按照防禦隊形展開,固守待援。
上級在這考慮後,認為周志堅有過攻佔東山島的經驗,便很自然地把增援的任務交給了他。
接到命令後,周志堅命令第三野戰軍第三十一軍二七二團,作為先頭部隊,先行前往東山島,進行增援,其餘部隊則到公路邊,攔下所有來往轎車、公交車、客車、卡車,然後乘車前往東山島,支援作戰。
二七二團到達東山島後,首先在八尺門打退了國民黨的傘兵,接替了駐守部隊的防務。另一方面,在第三野戰軍第三十一軍工兵的努力下,僅用了兩個小時,便修好了九龍江大橋。
7月17日,周志堅親率九十一師指揮部,來到東山島。經過一番激戰,消滅了大量國民黨部隊。
看到東山島上的雙方力量發生了逆轉,胡璉知道大勢已去,在長嘆了一聲後,下達了撤退的命令。
國民黨軍撤退後,周志堅立即命令部隊進行追擊。經過戰鬥,殲滅了3379名敵人,擊毀了2輛坦克,擊沉了3艘小型登陸艇,擊落了2架飛機,並繳獲大批武器彈藥和軍用物資,取得了輝煌的戰果。
偷襲東山島的慘敗,讓蔣介石派出大部隊“反攻”的幻想,徹底破滅。
想到這些後,毛主席看著身邊的愛將許世友,微笑了一下,思考片刻後說:“行啊,請恩來同志處理一下。”
聽了毛主席的話,許世友心裡十分高興,想起和周志堅並肩作戰的歲月,至今仍感覺歷歷在目。
周志堅:請您到新四軍十三旅領取損失賠償
1917年1月12日,出生於湖北省大悟縣夏店鎮周家灣村的周志堅,12歲便參加了紅軍,僅僅四年後便入了黨。
不久後,在黨組織的安排下,年滿16歲的周志堅,成為了許世友麾下的一名營級政治教導員。
目睹了許世友的作戰勇猛,周志堅立志向許世友學習。在戰鬥中,周志堅也揮舞著大刀,就像猛虎下山一般,向敵人衝鋒。一場戰鬥打下來,周志堅手裡的大刀便捲刃了。在戰友們的眼裡,周志堅簡直就是另一個許世友。
都說英雄惜英雄。很快周志堅便獲得了許世友的認可,兩人的關係也越來越好,用許世友的話說,就是和他對脾氣,合得來。
後來,由於工作需要,周志堅和許世友分別到了不同的地方,參加工作。
長征到達陝北後,周志堅被任命為紅四軍第十師師長,此時他才18歲。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周志堅被任命為豫東工委軍事部長兼豫東八區保安司令部參謀長。
1939年,周志堅被任命為豫鄂獨立遊擊支隊的參謀長,協助李先念恢復鄂豫皖根據地,並開闢敵後抗日根據地。
2月,在襄東戰役中,周志堅受命,率領新四軍豫鄂獨立遊擊支隊,南下應山、安陸,開展游擊戰爭,以牽制日軍,配合國民黨軍在正面戰場的作戰。
2月27日,周志堅率領著一、二中隊100多人,在前往應山餘家店,找黨組織和游擊隊的途中,遇到100多名日軍和數十名偽軍,向餘家店西北邊國民黨桂系八十四軍一七三師一個營及國民黨應山縣遊擊司令部的駐地攻擊。
由於擋不住日軍的攻擊,國民黨軍便向唐兒寨、娘娘寨、宋家嶺一帶退卻。周志堅看到友軍正在撤退,當即決定狠狠打擊一下日軍的囂張氣焰,支援友軍。
於是,趁著還沒有被日軍發現,周志堅便率領部隊,突然向日軍發起攻擊:一中隊向餘家店進攻;二中隊向東北的山上進攻。
忽然遭到襲擊,讓日軍來不及多想,便向東北方向撤退。看到敵人撤退,周志堅命令部隊乘勝追擊,接連攻下了4個山頭。
接著,周志堅命令一中隊從右翼迂迴餘家店街東,轉入街北,向敵人猛攻;二中隊由中路向街南進攻。
在我軍的夾擊之下,日軍不敵,被迫撤到鎮外,鑽進叢林裡不敢出來,死守待援。等到國民黨軍安全撤離後,周志堅也帶著部隊撤出戰鬥。
這次作戰的規模雖然不大,但是影響卻不小。它是新四軍挺進鄂中後,第一次與日軍正面作戰。在戰爭中,20多名日軍被打死,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鼓舞了當地軍民的抗日鬥志。
5月,新四軍挺進團成立,周志堅被任命為政治委員。
後來,周志堅參加了新街、京山、馬家衝戰役,獲得了三戰三捷的好成績,受到了中共中央的高度評價:
“武漢附近的新四軍挺進縱隊,創造的是一個偉大的成績。”
就連國民黨第五戰區的報紙,也用大字號刊登了周志堅在戰鬥中,所取得的捷報的訊息。
1941年,豫鄂挺進縱隊改編為新四軍第五師,李先念任師長。周志堅被任命為第五師第十三旅旅長。在作戰中,第十三旅因作戰勇猛,成為了第五師的主力部隊。
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李先念根據時局,決定利用日偽軍的內部矛盾,將偽定國軍第一師汪步青部吃掉。
在打擊偽定國軍第一師的過程中,漢陽日軍向侏儒山進犯。於是,李先念決定讓第十三旅參戰,迅速徹底地將偽定國軍第一師消滅。
1942年1月28日,周志堅命令部隊,向盤踞沔陽王家場、餘家場、何家場的偽定國軍第一師,發起第五次進攻,除偽定國軍第一師的師長逃跑外,全部被殲。但是,在返回防區的過程中,第十三旅遭到日軍、偽軍的攻擊。
2月3日,第十三旅在周志堅的部署下,將日軍圍困在胡家臺祠堂內,並截獲了日軍空投的食品、飲水、子彈和手雷等物資。受困後的日軍,雖然糧盡水絕。但由於裝備精良,仍然負隅頑抗。
一時間,第十三旅很難殲滅這股日軍。考慮到再拖下去,日軍有可能增援,周志堅心急如焚。晚上,周志堅接到胡家臺胡姓族長的獻計,建議他用“火攻”的辦法,解決日軍。
對於“火攻”,也曾經出現在周志堅的腦海裡,但是考慮到日軍所在的地方,是胡家臺的祠堂,一旦放火,會給村民帶來精神上的損害,讓百姓難過。
看到周志堅的臉上露出為難之色,胡姓族長心裡明白周志堅的苦衷,便主動對周志堅說,他以胡姓族長的名義,代表村民表態,為了消滅日本鬼子,就是把全村燒了也值。
見周志堅仍然猶豫,胡姓族長再次表態,請求周志堅放火,並說房子燒了算不了什麼,只要能消滅鬼子就行。這讓周志堅十分感動,在給胡姓族長寫了一個“到新四軍十三旅領取損失賠償”的字據後,命令部隊將柴搬運到胡家臺祠堂四周,準備放火。
經過準備,周志堅讓戰士在柴草上澆上燃油後點火。一時間,胡家臺祠堂燃起大火,30多名負隅頑抗的日軍,被燒死在廢墟上,日軍的指揮官也剖腹自殺。
此戰,擊斃了日軍大隊長以下百餘人,繳獲了輕機槍一挺、擲彈筒一具、三八式步槍數十支。得知勝利的訊息後,蔣介石十分高興,特意讓重慶中央電臺,連續兩天向全世界播送中國軍隊勝利的訊息。另外,《七七報》也配發了《慶祝襄南大捷》的社論。
許世友:要不要這麼敬業啊
1946年,蔣介石撕毀國共停戰協定。
很快,國民黨30萬軍隊包圍了共產黨領導的中原軍區,打響了內戰的第一槍。
中原軍區第二縱隊副司令員周志堅指揮第二縱隊十三旅,掩護中原局和中原軍區機關及主力部隊突圍後,為了尋找後續和失散的部隊及人員,再次返回。
後來,部隊被敵人重重包圍。最後,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周志堅只帶領少數人員突出重圍,前往武漢尋找組織。不久後,周志堅回到延安。
1947年初,周志堅被任命為膠東軍區副司令兼新五師師長,這一年,周志堅剛剛30歲。在離別了整整13年後,周志堅又一次成為許世友的部下,兩個人再次並肩作戰。
這一年,周志堅奉命率領第五師向山東濰縣的國民黨軍,發起進攻。很快便在敵人的西南方,撕開了一個突破口。
周志堅率領第五師僅用了6個小時,便殲滅了敵軍1個團,俘虜了團長郝榮梓,首戰告捷。然而,在戰鬥中,周志堅的大腿根部,被一顆子彈擊中,鮮血直流。
很快,周志堅被抬往後方醫院,進行治療。想到自己的受傷部位比較尷尬,周志堅忍著疼痛,問:“醫生是個男的吧?”
隨後,一個一個男醫生來到周志堅的面前,這讓周志堅鬆了一口氣,放鬆了緊繃的神經。
在手術後的第二天,一個高高瘦瘦、白白淨淨的女護士,來到周志堅的病床前,很自然地說:“周師長,您該換藥了。”
女護士的一句話,讓周志堅被吸入的空氣噎了一下,連忙把蓋在身上的被子捂緊,脫口而出:“不行!換個男護士來!”
讓周志堅想不到的是,這個美女護士竟然撇了下嘴,說:“您這是老封建了……”說完,女護士便換起了藥,嘴裡還嘟囔著說:“首長,在我們醫護人員的眼裡,不分男女,只有傷員!”
周志堅口裡只說了一個“我”字,便沒有了下文,只是臉越來越紅。
就這樣,女護士每天都來給周志堅換藥,兩人的話也越來越多,逐漸熟悉起來。周志堅也知道了女護士的名字叫做矯明,剛剛19歲。
後來,對革命故事感興趣的矯明,除了換藥和送飯,還經常來找周志堅,讓周志堅給他講革命故事。
時光過得很快,兩個人也在不知不覺間產生了感情,這一切瞞得了別人,但是瞞不過醫院的王書記。
隨著身體恢復,一心想著打仗的周志堅,感覺自己可以出院了,便問:“王書記,我啥時候能出院呀?”
王書記想了一下,說:“周師長,你擔心前線,我能理解。但也要考慮一下終身大事啊,錯過了,也就沒有了!”王書記的話,讓周志堅心裡十分疑惑。似乎看出了周志堅的疑惑,王書記又說:“你也不小了,許司令惦記著你,讓我抓抓你的個人事情。”
周志堅似乎有些不好意思,便說:“國家不安定,我現在只想打仗,個人的事情就先擱擱。”
這種事情,王書記見得多了,知道周志堅是不好意思,怕人家說閒話,就勸他說:“你的這個想法,可不對。成家和立業並不耽誤嘛!那個小護士,我看挺好,你考慮一下?”
周志堅連忙說:“要不得,這怎能行啊!”
王書記一看,周志堅這邊不好突破,便回去找了矯明。聽到王書記說她和周志堅很般配的時候,矯明臉“唰”的一下,紅到了耳朵根上。
王書記一看有戲,就打通了許世友的電話,把周志堅和矯明的情況,向許世友作了彙報。許世友聽了非常高興,不久後便下令,讓周志堅和矯明結婚。
就在周志堅出院的當天,周志堅和矯明舉行了婚禮。婚禮非常簡單,在身邊的幾個戰友祝福了幾句,便算完成。
在簡單的婚房裡,一臉嬌羞的矯明,等待著新郎回來。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矯明在洞房裡一直等著,卻沒能等來愛人周志堅……
第二天,矯明擔心周志堅發生了意外,便向戰士們打聽,卻依然沒有周志堅的訊息。
很快,許世友便知道了這件事,氣得他大聲說:“這是鬧哪出?都30歲的人了,新婚之夜竟不在房中?馬上給我找回來,我要親手斃了他!”
就在戰士們努力尋找的時候,周志堅帶著許多戰利品,突然回來了。一問之下,才知道:
周志堅在入洞房前,擔心敵人突襲,便跑到前線視察去了。這一去,便發現了一個據點,經偵查得知,這個據點裡面的敵人很少,可以趁機打掉。
於是,周志堅便帶著幾個戰士,趁著天黑摸了上去,打了敵人一個措手不及,繳獲了不少先進裝備。
在場的人聽周志堅講完後,都打趣地說:“夠可以的啊,新婚之夜,你撇下新娘子不管,竟然是去搞突襲啊……”
許世友得知後,當著周志堅的面,稱讚說:“你這個周志堅,結婚還不忘本啊!”
這一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第13縱隊成立,周志堅被任命為司令員。在淮海戰役中,周志堅受粟裕命令,率領第13縱隊,與友鄰部隊向黃維集團發起猛攻。
原本,第13縱隊的目標是蔣介石五大王牌軍之首的第十八軍,但在攻擊過程中,卻將敵第十四軍打垮,斃傷了第十四軍軍長以下4100人。
1949年,第13縱隊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十一軍,周志堅被任命為軍長。後來,第三十一軍在周志堅的率領下,參加了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福州戰役和漳廈戰役,之後便長期駐紮在了海峽沿岸。
1950年,周志堅率領部隊,攻佔了東山島。得知東山島戰役取得勝利,毛主席十分高興,說:
“東山保衛戰的勝利,不光是東山的勝利,也不光是福建的勝利,而是全國的勝利。”
1955年,解放軍實行軍銜制,周志堅被授予中將軍銜。
1958年,周志堅被任命為舟嵊要塞區司令員。後歷任瀋陽軍區司令部副參謀長,南京軍區司令部副參謀長、顧問,南京軍區顧問等職務。
1978年5月起,周志堅先後擔任了南京軍區司令部顧問和南京軍區顧問。1982年7月,在中央軍委的批准下,周志堅離職休養。
2005年6月9日,周志堅在武漢病逝,享年89歲。
為了國家的獨立和人民解放,周志堅老將軍無私地奉獻了自己的一生,在他的身上,留下了50多個刀、子彈和彈片,造成的傷疤。這些傷疤,便是周志堅將軍能征善戰、戰功顯赫的一枚枚軍功章,記載了他不朽的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