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九年,國民政府的氣數已盡,老蔣的軍隊已經沒有辦法阻擋我軍的進攻了。但是他依舊賊心不死,在退居臺灣的時候,甚至還提出了劃江而治平分政權的想法,毛主席堅決不同意這個想法,所以國共兩黨的談判就此開始。在談判開始之後,毛主席堅決不同意,老蔣又拒絕在和平協議上簽字,因為兩黨意見不同意所以談判破裂。老蔣這時候還惦記著長江以南的地區,想在這裡重整兵力捲土重來。毛主席在察覺之後,立即命令粟裕將軍帶軍渡江進攻南京,這場戰爭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渡江戰役,在這期間粟裕甚至兩次先斬後奏,老蔣的主力部隊中,也有兩支隊伍突然起義,短短几天時間就有很多國軍加入了我軍陣營,這次的倒戈幾乎毀了老蔣的半壁江山。所以國軍為什麼突然起義,粟裕將軍先斬後奏的背後究竟還沒有什麼事,今天就帶大家瞭解一下,渡江戰役背後的故事。
拒絕平分政權
從一九四八年開始,我軍就和國民政府有過三次戰役,結果都是我軍勝利了,並且國軍的主力部隊大部分都被殲滅了,而中國也解放了一大半了,我軍的軍力已經達到四百多萬了,創下了歷史新高,就連武器方面都得到了進一步的改善。面對我軍來勢洶洶的進攻,老蔣只能退守到新疆一帶。偏偏這個時候國民政府內部矛盾不斷,與老蔣一向政見不合的李宗仁,聯合眾人逼迫老蔣退位,老蔣退位後返回老家手裡也沒有了實權,由李宗仁暫代總統一職,雖然老蔣手裡沒實權,但是他一直在背後操縱著一切。這兩人對峙了這麼多年,但是在國民政府生死存亡之際意見卻是出奇的統一,他們一致認為,這個時候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與我黨進行談判,也是想趁著這個空閒的時間,奪回我國一半的治理權,為了阻擋我軍的進攻,老蔣甚至還搬出了,美蘇英法這四個國家從中調解。我黨可以不在乎其它三國的建議,但是對於蘇聯卻不能置之不理。就在我軍要全面解放我國的時候,斯大林卻致電毛主席,勸說讓我軍停止渡江,還將老蔣請求蘇聯調和的信件轉交給毛主席。因為我黨和蘇聯的關係有點微妙,所以對於蘇聯的請求無疑是一種壓力,但是主席還是堅定自己的想法,拒絕了老蔣和斯大林的請求,並且將老蔣列為戰犯。
劉仲榮北上和談
老蔣已經料到這件事不會這麼順利,所以在談判的過程中就暗中擴大的兵力,在長江沿線上修建防禦工程,到了四月份的時候,他們已經在宜昌到上海的長江沿岸中,部署了將近一百一十五個師的力量,總人數在七十萬左右,這其中還包括了,各種海上力量和空中戰機,指揮官由白崇禧和湯伯恩擔任。白崇禧和我黨的李濟生有些交情,曾經還給他寫過信,讓他來南京或者是武漢指導大局,其實在暗示他讓他調解兩黨的關係。並且國民政府也提出,只要能夠和談就能同意我黨提出的八項條件。在修建防禦工程的同時還能分心想另一條出路,也真是費盡心思了。國民政府想用這種固若金湯的防禦,阻止我軍進犯的腳步,以此來暫停渡江計劃,還準備依託已經攻打下來的大城市,讓這些城市吸引我軍的注意來,以達到拖延時間的目的。只不過他們的計劃要落空了,我軍早就已經識破他們的詭計了,甚至已經集結好軍隊隨時準備展開渡江行動。而國民政府這邊內憂外患,內部有李宗仁,外面既無法和毛主席和談,又因為了解不到我軍的情況而憂心忡忡。就在這時,毛主席給老蔣發去電報,內容是同意和談,但是隻能有一個人北上談判,我軍已經找到這個合適的人了,就是桂系特使劉仲榮。選擇這個人也是經過精挑細選的,不是隨便找了個人就能擔此重任的。劉仲榮和毛主席在西安事變的時候就已經認識了,而且他還是抗日時期,促成國共合作的關鍵人物。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雖然是桂系特使,但是他特別認同我黨的思想方針,所以選定這個人也是再合適不過了。國民政府的局勢已經迫在眉睫了,所以他沒有不同意的理由,當章士釗將電報轉交給李宗仁的時候,他甚至沒有一絲猶豫就同意了。劉仲榮走的時候去向白崇禧和湯伯恩辭行,白崇禧告訴劉仲榮,這次談判一定要堅定劃江而治,這一條也是談判中的重中之重,一定要強調這個原則。國民政府也表示非常的信任劉仲榮,可以將扭轉國民政府政局的機會交給他。
正式談判
一九四九年三月初,劉仲榮帶著身上揹負的責任出發了,因為近幾年的戰亂不休,導致交通不便利他一路上走走停停,三月底的時候才到達被北平。毛主席親自接見他之後兩人相談甚歡,但是在談到和談事宜的時候,毛主席說對國民政府的和談目的表示懷疑,並且還表示劃江而治是不可能的,要劉仲榮回去多勸勸劉宗仁和白崇禧,在這種原則性的問題上我黨不會有任何動搖。一九四九年四月因為兩黨的意見無法同意,國民政府派出以張治中為首的,南京政府代表團前往北平正式開始談判,雙方的目的都是一樣的,都致力於和談能夠成功。毛主席在幾天之後也來到了會場,逐個接見了南京代表以及國民政府代表。就根據戰犯名單軍隊整編,和我軍渡江等問題展開了詳細的會談,並且明確表示了我黨的原則和能做出的最大讓步。
國民政府拒絕簽字
而一直在幕後操作的老蔣此時也下達了指令,第一是停戰協議,第二是如果我黨執意要渡江,那麼和談將會在渡江那天停止,一旦停止這場仗就是不能避免的,而戰亂中的一切損失都有我黨承擔,不過老蔣的如意算盤可能打不響了。四月十三日到十五日,國共兩黨在經過嚴密的套路之後,一起起草了國內和談相關協議,並且這份協議由周總理親自交到張治中手中,並且雙方約定二十日的時候簽訂協議。但是在簽訂協議的關鍵時刻,南京代表團卻突然反悔了,並且態度非常堅決,堅定地拒絕在和平協議上簽字。面對國民政府這樣出爾反爾的做法,毛主席不在猶豫,第二天就找來朱將軍召開會議,會議結束之後釋出了向全國進軍的訊息。我軍接到訊息之後立刻準備渡江行動,而還在北平的張治中也知道國民政府時日無多了,一向反戰的他現在也留在了北平。
戰爭開始
一九四九年二月,為了防止國民政府假借和談拖延時間,我軍早就擬定好了渡江行動的戰術戰略。在下達命令的同時,就集結起了100多萬兵力,指揮官由鄧小平擔任,向長江對岸的國軍發起猛烈攻擊。鄧小平根據長江的地理特點,決定分為三個小隊向三個方向同時進攻,在東西兩個方向建立突擊小隊,並採取多種作戰方式,突破國軍在長江對岸的嚴密防禦。四月二十日晚上,也就是談判失敗的第一天,由第三野戰軍成立的突擊隊暫時由譚政林指揮,戰士們從蕪湖以北的裕溪口至樅陽段,頂著國軍猛烈的戰火,在披荊斬棘中一路穿過江面,到達對岸之後以最快的速度解決了沿岸的國軍。之後我軍也並沒有停歇,反而是一路向東行進與東突擊隊會和,至此國民政府在長江沿岸的防禦工程全面坍塌。知道這個訊息的湯伯恩坐不住了,他正駐守在京滬杭,渡江戰役爆發的第二天他親自到蕪湖佈置防線,想要阻止我軍的進犯,但是現在已經為時已晚,我軍的勝利已成為定局。他被打得落荒而逃,不得不帶著部下逃到廈門,重新整頓之後再出發。我軍在渡江戰役中獲得了初步勝利,而在長江沿岸的國軍,被我軍打得七零八落都逃命去了,還有一些在我軍的勸說下,都參與到攻擊國軍的隊伍中。
粟裕
為什麼說粟裕將軍還未接到命令,就對國軍展開阻擊戰呢,我們將時間線拉回到四月二十日。粟裕將軍是第三野戰隊的指揮官,並且他因為在淮海戰役中的出色表現,還被任命為此次戰爭的主要軍隊負責人,他在戰場上有著很獨特的見解,並且在這次的戰役中,為我軍佔領南京做出了十分重要的決策。戰場上的戰局在眨眼的瞬間就會有瞬息變化,而粟裕身處戰局中卻沒有當局者迷,反而是時刻保持著清醒和理智,這也是他在這次的戰場上先斬後奏的原因,並且也是他的判斷才讓我軍大獲全勝。
粟裕的戰術
當時被上級整編後的四大野戰隊,宛如四把鋼刀插在中華大地上,這個四個部隊,正準備隨時進攻西部和南部。粟裕帶領的就是第三野戰隊東突擊隊,他認為國軍雖然遭受的重創,但是還是有捲土重來的能力,而上級認為現在不應該貿然前進,而是應該分步進行,在戰術上求穩並且是有組織的進行戰鬥。原本的戰術是在江陰一線進行突破,突破後先不要擅自行動在原地駐紮,然後等待時機成熟之後再包圍南京城東線,然後以蕪湖為突破方向的另一路中路突擊隊,則與東路突擊部隊形成配和,形成 包圍圈包圍南京西線,四月二十日午夜,在蕪湖以西一百多公里的江面上,中路突擊隊發動戰爭,我軍一路過關斬將,成功佔領了長江以南的敵軍陣營。接下來的事情就是,湯伯恩准備去前面重新佈置防線,結果大家也知道了。
第一次先斬後奏
而粟裕根據自己多年在戰場的經驗,並且經過反覆猜想之後確定了,如果中線與東線成功匯合的話,就能突破敵軍的守軍將南京包圍,但是此時的敵人一定不會做在原地等死,他們一定會向後撤退,應該是從南京到上海的方向,和無錫至杭州的方向,我軍就可以一躍而起開始渡江行動。就在國民政府駐守軍失敗四處逃竄的時候,西線突擊隊也響應號召開始渡江,在和東突擊隊匯合以後,迅速對國軍發起進攻,而國君在我軍的前後夾擊中徹底亂了套,毫無抵擋之力,我軍也順利的包圍了南京城。但是粟裕認為,應該放棄原來穩紮穩打的戰略佈局,應該乘勝追擊切斷敵人後路,這樣才能將我軍的傷亡和損失降到最小。第二天粟裕就將戰略分析報告彙報給了上級,上級下達的命令要幾天才能傳達過來,現在戰場的局勢非常緊張,根本等不了這麼長的時間,等幾天過後最佳戰略部署階段都過去了。所以粟裕並沒有等待下達命令,而是當即就帶領大軍和東突擊隊形成合圍之勢,切斷了國軍的後路一舉殲滅敵軍,這就是粟裕的第一次先斬後奏。
第二次先斬後奏
在這次的戰爭勝利之後,粟裕立即就向上級打了報告,但是上級對粟裕的這次戰爭給了鼓勵,還在電報中追加了對戰術的批准。與此同時,第四軍迅速佔領了武漢,並且在形制上牽制了白崇禧,不給敵人喘息的機會,也給了粟裕軍隊一些準備時間,這時候國民政府也察覺到了自己大勢已去,於是在渡江戰役開始的第三天,他們就率領著國軍向三個方向同時撤退,並且還企圖在上海以及浙贛鐵路沿岸,組織新的防禦工程,這充分表明了粟裕在戰爭初期的預判,於是在經過預測之後,粟裕決定帶軍從丹陽去無錫範圍快速突進,以最快的速度阻斷國軍向南撤退的腳步。就是這個時候,粟裕受到了一份急電,上級領導認為我軍在這場戰役中已經大獲全勝,此時最要緊的應該是休養生息,而不是窮追猛打,但是有著非常作戰經驗的粟裕認為,此時就已經乘勝追擊,一旦放棄,到時候休養生息的可能是他們,而不是我們了,因為只要給他們一點喘息的機會,國軍就有可能捲土重來,並且現在還是國民政府力量最薄弱的時候,這時候不追可真是白白浪費一個,能一舉消滅國軍的幾乎。而且現在的局勢不僅僅是國內很危險,外面的美英法還對我國虎視眈眈,此時的中國應該早日結束內戰專心一致對外,這才是我國能長遠發展下去的長久之計。於是粟裕給上級闡述戰術戰略,但是同樣還是沒有得到回應就帶領大軍出發了。這就是粟裕第二是先斬後奏,也是這一次才有了歷史上有名的郎廣圍殲戰。
結束戰役
四月二十三日,粟裕帶領著第三野戰軍分別沿著丹陽金壇,和太湖西側河南廣德縣,向國軍攻擊切斷了他們的後路,並且現在他們已經無路可逃了,到處都是我軍能逃到哪裡去。三天之後我軍已經從各個方向對敵軍展開殲滅,不過這次的國軍也意識到了自己的戰術上的不足,所以這次他們決定從宜陽等地直接到達杭州。第二天,第三野戰軍全部集結完畢,並且還包圍了國軍的五個團,在接下來的兩天中,我軍拼死抵抗殲滅了敵軍將近一半的兵力,後來的幾天,杭州被我軍第七師團佔領,在這期間,我軍和粟裕的主力部隊在三天的時間裡將上饒等地佔領。在追擊過程中敵軍也受到了不少的損失,但是最終我軍還是佔領了武漢和南昌。這時候駐守在這裡的國軍也慌了,趕忙讓剩下的兵力全部都撤到上海等地區防守,這是又要建防禦工程了,以此阻擋我軍南下殲滅國軍的腳步,但是我軍怎麼可能收手,別說建了一座防禦工程,就算是建了這座這仗也得打,為了更好的收復上海,也為了避免市區中孩子和建築被損壞,這次作戰的戰略是從東西兩個方向一起進攻,最後直接佔領吳淞口地區,以達成快速切斷敵軍海上後路的目的,但是國軍很頑強拒不投降,甚至還想再組織一次反擊戰,還想將 戰火引到市區中,此時我軍使用了分割和包圍兩種戰術,將敵軍打的四處逃竄,這時候雙方到了對峙的階段,但是在十幾天之後,敵軍已經有了一些疲憊的感覺了,但是我軍還是士氣高昂,隨著我軍援軍的到來,成功將國軍趕到了江蘇河以北地區,最終上海被我軍佔領,自此渡江戰役成功落下帷幕。它的時間不算太長,只有四十幾天的時間,但是縱觀全域性,我軍的傷亡只有六萬多,而國軍的傷亡達到了四十三萬,並且還解放了很多地區,為後面全國的解放奠定了基礎。渡江戰役作為解放戰爭中三大戰役的延續,畢竟這場戰役的殲敵人數不算少,基本可以和前三場戰役持平,應該也算是一場大型戰役,但是也不能僅僅只靠一個殲敵人數來決定。
粟裕是戰爭能成功的關鍵因素
渡江戰役作為解放前最重要的一場戰役,不管是從歷史意義上來說,還是在戰略目標上說。這其中粟裕將軍也是一個特別的存在,這也是這場戰役能勝利的決定性因素,他兩次及時的判斷,也讓我軍超出原定的時間完成殲滅國軍的任務,粟裕常年浸泡在戰場中,他對戰場的局勢肯定是比較清楚的,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他兩次擅自行動都沒有被批評,甚至還得到了獎賞,再加上在這幾十年在戰場上奉獻的結果,為我國的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也是這些經歷讓他成為了戰場上的常勝將軍,可能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讓上級領導放心他擅自做主的原因,即使他違反了紀律,但是在這次行為完成之後,給予了他十分的肯定,如果粟裕是個常敗將軍,上級領導也不可能讓他還沒有接到指示就行動,他身上肩負的可是所以戰士們的命。所以從這種行為中也能看出他是一個多麼有魄力的人。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粟裕還當選了全國政協委員,由此也能看出毛主席對他的器重,和人民對他的信任。
總結
但是這場戰爭的勝利,靠的不僅僅是指揮官的深謀遠慮與精準的戰略佈局,戰士們的頑強抵抗更是功不可沒,在接到上級命令的那一刻,就義無反顧的投身戰爭中去,即使他們面臨的道路崎嶇不平,即使他們面臨的天氣是陰雨不斷,都絲毫沒有停下自己向前邁進的步伐,戰士們心中所想的都是快到前線去,在這種絕對的實力面前,國軍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也是士兵們的功勞,在整個渡江戰役中,一共有兩萬五千多名戰士在歷史上留下了姓名,這也代表著在各種大大小小的戰役中,雖然有很多無名英雄我們不知道他們的身份和籍貫,但是我們永遠會記得,中國的繁榮是用他們的生命換來的,我國的繁榮路也是他們找亮的。而國民政府的失敗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在他想將戰火引到市區的時候就能看出來了,不得民心的人怎麼會得天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