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總是比小說要傳奇得多,在我國建國曆程中就出現過一位真正的兵王,四次榮獲戰鬥英雄,九次榮立特等功,而且在九十多歲高齡的時候壽終正寢,放眼全國的老英雄們,能夠獲此殊榮的就只有他一個人。這可是不折不扣的真人真事,不知道網文中那些抬手就造出來幾個“兵王”的網文作者們,看到這位英雄的事蹟以後又會作何感想?
老英雄叫張英才,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位真兵王背後的故事。
一、窮苦孩子
1924年12月,天寒地凍,山西萬榮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中迎來了一個呱呱墜地的新生兒。農民出身的父母找到當地的書生,給這孩子取名叫張英才,希望他以後能成為真正的英才,改變自己的命運。
由於家裡窮,張英才六歲的時候就開始給地主家放羊,又因為沒讀過書,小英才根本不識數,經常白天帶著十隻羊出去,晚上回來的時候就只剩八隻。小英才因此沒少挨地主家打罵,一開始他以為是自己小、做不好事才這樣,慢慢地他發現自己成年的父親即使能做好事、能交夠租子,動輒還是會被地主家的人挑刺欺負。
“可能窮人家的孩子一輩子就只有這樣的命。”年幼的小英才心裡想。
這艱苦的日子眨眼間就過去六年,張英才從一開始的不解到後來的習慣,也不把地主家的責難當回事,反正日子能過下去就行。只是某天村子裡來了一群人,他們穿著整齊但破舊的灰布軍裝,扛著槍桿子,每個人臉上都是樂呵呵的。
他們一來就趕走了地主老財,而他們之中一些看起來很有文化的人在村裡開了免費的學校,教其他戰友們讀書寫字,也教窮苦人家的孩子,而且不僅不收錢,有空的時候還幫窮人幹活。
“你們是誰啊?”有天張英才拉著一個比他沒大多少歲的小戰士問。
“我們是八路軍,專打日本人,專救中國人!”小戰士滿面自豪。
“我能不能也學讀書寫字?”張英才指指村西邊那三間草房,那裡是八路軍開辦的學校。
“當然可以,八路軍歡迎你,小老鄉!”小戰士笑呵呵地衝他伸出手來。
就這樣張英才有了讀書寫字的機會,他意外地發現自己學起這些東西來非常快,常年艱苦的生活也養成了他吃苦耐勞的品性,村裡其他孩子還在依葫蘆畫瓢學筆畫的時候,張英才就能寫自己的名字了。表現優秀的張英才引起了學校校長李少白和董嘉謀得注意,在張英才完成學習任務之餘,經常跟他講我黨的思想、理論和事蹟。
思想和理論對幼小的張英才來說並不是那麼好理解的,他只大概聽明白共產黨是為了窮苦人民能當家做主而奮鬥的黨,但每次在聽到八路軍打鬼子的事蹟時總是很感興趣,不光聽得津津有味兒,自己心裡也萌生了上戰場打鬼子的想法。
嗯,不論什麼時代,“功名只向馬上取”永遠是一個男生心裡最直接也最熱誠的抱負。
每每張英才聽得熱血沸騰的時候,他總是控制不住揮舞著小拳頭,嚷嚷著說自己也要上前線打鬼子。這個時候李少白和董嘉謀,以及在場的教員們都哈哈大笑,說你個小東西還沒漢陽造(中國漢陽兵工廠生產的制式步槍)高呢,啥時候你比槍高了,我們就讓你參加八路軍,上前線打鬼子。
在八路軍的幫助下,日子總算是稍微好了些,至少能吃得起飯也不用交租了。年幼的張英才迅速成長,三年後終於長到了合適的身材和年齡,他義不容辭地就參加了八路軍。
張英才的母親捨不得他,小孩子不知道戰場多危險、嘰裡呱啦怪叫的日本鬼子多可怕,大人可是要明白得多。就說那花生米一樣的子彈頭,別看它小,胳膊腿打哪哪斷,要是打中了心窩子和天靈蓋,人直接就沒了。但張英才唯獨對從軍這事倔得很,母親也知道沒有八路軍哪有如今的生活,所以雖然不捨得,還是破天荒地給張英才煮了二十個雞蛋,讓他帶著路上吃。
懷揣著滿腔的抱負和母親的期待,張英才毅然決然加入了115師,師長是林彪,副師長是聶榮臻。
終於能打鬼子了!
二、悍勇小兵
不過事情卻沒有像張英才期望的那樣發展,儘管115師是八路軍的三個主力師團之一,在成立之初就在平型關打了一場漂亮的勝仗,但他卻沒能在115師待太久,因為文化水平比其他戰士稍微好點,沒多久他就被分配到八路軍總部宣傳隊當宣傳委員。
宣傳委員的工作滿足不了張英才,讀過些書又受過思想教育的他雖然明白宣傳工作的重要性,但心裡還是渴望能拿著漢陽造,和鬼子真刀真槍地幹上一場。都是一個鼻子兩隻眼睛,我還能怕了你們?
在張英才的努力下,之後他又轉到太嶽軍區57團擔任連長和指導員,但這也已經是兩年之後的1941年了。這時日軍針對嶽南抗日根據地展開無所不用其極的掃蕩,喪心病狂地燒殺搶掠、打家劫舍,我八路軍不能容忍日軍這樣的胡作非為,悍然對日軍展開了不死不休的反擊,然而日軍裝備的精良程度遠超我軍,在兵力及單兵素質上也是如此,因而給我八路軍戰士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傷亡。
這天張英才做完自己的宣傳工作,途徑指揮部的時候見到一個傳令兵著急忙慌地跑進去,他留了個心眼沒有離開,而是裝作纏小腿綁帶在門外偷聽。
只聽裡邊首長問:“212旅傷亡怎麼樣?”
212旅?那不就是我先前的部隊嗎?張英才大驚。
傳令兵說:“傷亡很嚴重,如果沒有兵力補充,很可能擋不住。”
聽到這張英才忍不了了,也不打報告就衝了進去,大聲說:“首長,給我一支槍吧!我也是212旅的人!”
首長答應得非常爽快,簡直讓人出乎意料,畢竟以前張英才這麼申請的時候,首長們總以“小張你有文化,做宣傳工作價值更大”的藉口來婉拒他。
張英才也沒多想,扛起槍就跟著部隊上了前線,日軍瘋狂的進攻勢頭令他一時膽寒,但轉瞬間他就想起日軍佔領村子後慘無人道的行徑,更想起自己背後是曾經學習、讀書、工作過的村子,那裡有隊伍的根據地和自己的父母,如果自己和部隊沒能守住這裡……
出了一身冷汗的張英才立馬舉槍,一槍放倒了不遠處一個哇哇亂叫的日本兵。眼看對方腦袋上飆出一股血箭、仰面朝天倒在地上,張英才膽氣大盛,嘶吼著跟著旅長衝向面前的日本侵略者。
戰鬥逐漸變得白熱化,日軍以優勢兵力從兩側包抄過來,旅長瞬間明白日軍這是要發動包圍,舉槍高喊:“兄弟們,退!別讓小日本包了餃子!”
“旅長!”張英才一聲大吼,還未等旅長反應過來就將他撲倒在地,緊接著旅長就聽到一聲尖銳的哨聲由遠及近,隨之而來的就是一聲巨響……
小鬼子的迫擊炮!
伏在自己身上的張英才不動了,旅長手忙腳亂推開他一看,這小子雙眼緊閉渾身鮮血,也不知道是敵人的還是他自己的……
“小王八蛋,你可不能死啊!”旅長頃刻間熱淚盈眶,沒想到張英才被他一推又醒了過來,先是有些茫然地看看周圍,隨後抓起一挺輕機槍大喊:“兄弟們衝啊!”就一馬當先朝著包圍圈外殺了出去。
幸運的是張英才受傷不重,在後方的及時治療下他很快恢復過來,組織上看得到他在嶽南保衛戰中的出色表現,給他記了一大功,旅長也不叫他“小王八蛋”了,見面必稱他“拼命三郎”。
但其實,張英才的傳奇人生這才剛剛開始。
三、特戰英雄
度過那段艱難的歲月之後,小日本的戰線露出頹勢,在國共兩黨的聯合進攻下接連潰敗,不久後日本戰敗投降,但戰爭並未就此結束。趕跑了侵略者,蔣介石卻在重慶談判中做了兩手準備,面上老實巴交地和談,私下裡讓閻錫山趕緊收復日軍曾侵佔的城市,一旦遇到我黨部隊,可以視情況發起戰爭。
什麼叫視情況發起戰爭?就是能動手絕不動嘴。
在這種情況下,閻錫山幾乎是在重慶和談進行的同時,就率領數十萬國民黨軍隊向上黨發起進攻,中央軍委也不含糊,以劉鄧大軍為主力轟轟烈烈開拔上黨,抗戰勝利後國共雙方的第一次較量,就這樣在上黨拉開了帷幕。
這時的張英才因為屢屢作戰有功,已經當上了9連的連長。9月10日,張英才率部向上黨北關發起進攻。此時的北關被閻錫山以重兵把守,因此北關的攻克只能智取,且還要死死堵住敵人在北關的進出,協助大部隊破敵制勝。
那是個大雨傾盆的深夜,張英才帶著戰士們涉過關外及腰深的洪水冒雨前進,很快突破進北關關門,在敵人尚未察覺的情況下就控制了制高點,但在堵塞老街的時候卻被駐紮在老街矮房裡的狡猾敵軍發現了異常,敵軍注意到老街上的細微響動,壓低聲音喝問:“誰?幹什麼的?口令!”
一個排長以為是兄弟連隊包抄過來,怕發生誤會就回答了口令,結果換來的是敵軍密集的子彈,還有破空而來的手榴彈。張英才忙率部還擊,很快就吃掉了敵軍這支小隊。
如果大家都能按時到達既定位置,上黨戰役可以說就穩了,但因為缺乏即時的戰時通訊手段,各部隊到位時間出現了一定的參差,先到位的張英才部隊反而落入三面受敵的局面。
這種情況下必須抓緊時間創造有利條件,死守至大部隊到達,於是張英才忙領著戰士們打通幾處矮房的牆壁,隨後做出分兵部署,還預備出一個排的預備隊以防敵方反衝。做完這一切後天剛拂曉,敵軍的攻擊也在此時來襲。勞累了一夜的戰士們不敢奢望休息,在張英才的帶領下堅守此地、死戰不退,僅僅一個上午就打退了敵人的七次進攻。
眼見輕火力久攻不下,敵軍調來了十幾門迫擊炮,而張英才早料到敵軍會動用重火力速戰速決,在上午防守的間隙帶戰士們重新改造了工事,還挖了貼地槍眼,用以在躲避敵人炮火時仍能發動有效反擊。就這樣,張英才以一個連的兵力死守一整天,打退了敵人共計22次進攻,敵人在丟下300餘人之後仍未能成功突破9連陣地,最終在大部隊到達之後全數潰敗。
經此一役,張英才的9連被晉冀魯豫野戰軍政治部授予“鐵九連”的榮譽稱號。
而在1946年的呂梁東陽村戰鬥中,張英才帶著幾十名戰士突入敵陣,倉促間被敵包圍,張英才見狀毫不慌亂,率先開了一槍後對戰士們說:“咱們沒退路了!你們怕不怕?!”
“連長不怕,我們也不怕!”戰士們齊聲大吼。
“都是好樣的!接下來大家聽我指令,殺一個夠本,殺兩個穩賺!”
鼓舞起大家計程車氣之後,張英才帶著戰士們靈活應用天然的地形掩護,以破釜沉舟的氣勢發動絕地反擊,硬生生以三十餘人的兵力堅守了4個小時,直至八路軍大部隊抵達,裡應外合全殲敵人。這場戰役也為他帶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特等功。
而在淮海戰役中,張英才又帶領著一個營的兵力攔截了敵軍兩個旅和兩個師的突圍,以直取中軍的戰術迅速扎進敵軍指揮所,摘了敵軍軍長的腦袋!他的這種戰術令原本士氣高昂的敵軍瞬間變成無頭蒼蠅,使得我軍又一次打了一場以少勝多的漂亮仗。戰後清點時,一營殲敵1470餘人,繳獲各類火炮30門、火焰發射器1挺、輕重機槍32挺、長短槍867支、各種炮彈408發、騾馬200餘,這一戰讓張英才再次獲得特等戰鬥英雄稱號,所在部隊也被授予“鋼鐵營”的光榮稱號。
出色的表現使得張英才能夠參加到主席的家宴中,毛主席還特地叮囑:“他是山西人,多給他放點醋。”
在新中國成立的所有戰爭中,張英才一共獲得過4次特戰英雄稱號,且榮立過9次特等功,這在當時的400萬戰士中是獨一份。更是主席四次接見,惦記了一輩子的唯一一位戰神。而張英才的子女們也都參與到新中國軍隊的建設中,他的小女兒更是作戰指揮專業的第一位女研究生,這樣的家庭在全國都非常罕見,稱得上是新中國的“將門”。
2017年,93歲的張英才老將軍在成都軍區總醫院與世長辭,為他的戎馬一生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