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已過,涼爽的秋天來了,24節氣中,秋季又可分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個節氣,陽曆為九月到十一月。
金秋時節,也正是養生的好時機。在[2]《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裡譯為:秋季三個月,是萬物成熟的季節,地氣清明,應該早睡避風寒,早起見秋爽,與雞俱興,養肺,潤肺,不養則要擔心感冒給折騰一個冬季。
中醫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一說,人由夏天而來還不能適應秋天時,多感到疲乏無力,就是我們常說的“秋乏”,燥是秋天的主氣,屬陽邪,可引起疾病有溫燥(初秋)和涼燥(深秋)。
耗人津液,使人容易出現口乾、唇乾、鼻幹、咽乾、舌紅少津、毛髮乾枯、小便赤黃、乾咳少痰、大便乾燥、面板幹,甚至發中到高熱等,秋燥所致的咳嗽時間較長,也難治癒。常常把秋天的溫燥比喻為“秋老虎”,為了預防“秋老虎”,
所以要:
1.保持一定的溼度。多喝水,每天1000ml以上,補充足夠的水分,做好面板護理。常飲麥冬防秋燥,可用麥冬煎水代茶飲。
2.每天應該吃些梨、香蕉、山竹等涼性水果。
3.在“爭秋奪暑”時,少曬太陽,保持室內通風。
4.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睡眠,不吃或少吃辛辣、油膩的食物,少飲酒。
這個時候最適合生物鐘的減肥,只要在飲食跟運動上多下功夫,自然減肥效果更好。
“秋膘”怎麼貼才更健康?
“貼秋膘”源自於北京,北京素來有很多好吃的,比如說立春吃春餅,穀雨煮麵條,端午包粽子,立秋燉大肉,又稱“貼秋膘”。秋天除非身體虛弱,一般不必進補,秋天因為氣溫變涼,人的胃口也好了,最好選擇“平補”,不燥不膩即可。適合服用一些滋陰潤肺化痰的中藥進行保健,如西洋參、沙參、百合、杏仁等。
對於肥胖跟超重的人士,在任何季節,都需要去合理控制飲食。
秋季是呼吸道疾病、瘧疾、乙腦等傳染疾病多發季,過敏性面板,腦血栓等,只著重說其中兩個。
農曆八月初一,今年陽曆9月7日為白露,白露後氣溫會開始下降,之後一個月為寒露,15天后,就是霜降,這時溫度在北方的早晚是有比較明顯變化,在南方,溫度差異不大,在冷空氣的影響下,最為常見的是呼吸道疾病,極易使人傷風感冒,還會引起扁桃體炎,氣管炎和肺炎。患有慢性氣管炎的哮喘的患人,症狀會加重,因此,在秋天要注意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服,以增加的衣服不出汗為原則來防“秋凍”,加強戶外運動,提高免疫力。
對於老年人來說,有臨床統計,秋季是老年人腦血栓發病的高峰期。這與秋天的氣溫低、氣壓高有關。
多見於60歲以下老年人,或是常年的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發病症狀嚴重程度與梗死部位大小有關。臨床表現也有差異,主要表現為運動障礙、對側肢體的感覺減弱,出現噁心、嘔吐、吞嚥困難、耳鳴、面部感覺減退、失語、抽搐、偏盲、昏迷等。
而防治腦血栓問題要注意以下幾點:
1.首先要消除不良因素,針對心腦血管疾病的,如高血壓要注意按時服藥控制血壓穩定。
2.保持良好心態,特別是樂觀心態對預防腦血管病很重要,豐富生活,培養有益的業務愛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避免精神過度緊張、焦慮。
3.應定期進行腦血管檢查,爭取做到早發現問題,早預防。
4.飲食上,低膽固醇、低脂肪,少鹽為主,規律的良好的生活習慣。
查考資料:
[1]竺培材,姚傑主編;孟祥忠副主編. 科普文摘叢書 1 健康·養生·長壽篇[M]. 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 2005.04.
[2]四季養生編委會編著. 秋季養生[M]. 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2007.05.
[3]廣西民族報社編著. 秋季養生秘訣 壯漢雙語[M]. 南寧: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5.10.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羅醫生健康說
本文由【羅醫生健康說】原創,作者為中國抗癌協會會員、中國醫師協會健康傳播工作委員會會員、健康科普作家,歡迎大家轉發、評論、點贊,或者私信與我交流,非常感謝!#謠零零計劃##秋季養生正當時#
(此處已新增醫療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