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7月27日,抗美援朝歷時兩年多的時間,在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後,終於停戰了,雙方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籤了字。
但其實協議各項議程在6月份就已經全都談好了,只不過還沒有簽字。可是就在這個過程中雙方再次爆發了金城戰役,而這也是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後一次戰役。那麼既然協議達成了,為何卻突然爆發了金城戰役呢?
要說在抗美援朝中,中美之間的談判其實並不稀奇。雙方從1951年7月10日就已經開始談判了,但此後是斷斷續續的出現了長達兩年多的邊打邊談的局面。
所以在簽字以前出現的局面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金城戰役還真的不是和美軍之間,志願軍打擊的主要是金城以南地區的南朝鮮軍部隊。
這場戰役之所以爆發,還真的和簽字有關。就在雙方談判有了結果即將簽訂停戰協定的時候,韓國人卻著急了,他們不願意停戰,更願意打下去,甚至叫囂著要單幹。
所以他們破壞了關於戰俘問題達成的協議,以“就地釋放”為名,強行扣留朝鮮人民軍被俘人員2.7萬餘名(其中包含了50名志願軍被俘人員),逼著他們加入了韓軍。
韓國人的舉動氣瘋了美國人,作為小弟竟然做出這麼大的事也不通知一下,而面對美國人的勸告,韓國人還是依舊堅持己見。
鑑於這種情況,新中國決定推遲停戰協定的簽字,再給南朝鮮軍一次打擊。所以志願軍決定發起金城戰役。
美國這個時候態度也很微妙,估計內心也希望志願軍好好的教訓一下這個不知道天高地厚而且還不聽話的傢伙。
可是韓軍獨自面對志願軍,那基本上沒有任何還手之力的。更何況放開了手腳的志願軍為了打好這個收官之戰,調集了優勢兵力和火力,打了一個漂亮的戰役。
此戰準備充分、程序順利、戰果明顯——共殲敵5.3萬餘人,讓韓國的李承晚徹底的失去了底氣,不得不接受這個結局。
雖說停戰協議簽訂了,金城戰役也結束了,但韓國還是沒有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