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楊絳先生年過百歲之時,她在《一百歲感言》中寫道:“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沒有人知道自己能夠活到多少歲,也沒有人知道自己能夠走多遠,我們只知道,在未來的某一刻,我們都要“回家”,遠離這喧囂的人世間。
你我本不屬於這人世間,只是因為要有所經歷,有所頓悟,所以才來這人世間經歷一番。經歷完之後,無論你失去了什麼,得到了什麼,都要面臨“歸去”的結果。
人生,唯有“回家”這件事是最公平的,最真實的。其餘的一切事兒,哪怕再不公平,也不過是些小事兒而已。
要知道,人活一世,轉眼間便匆匆落幕。這6句話,寫盡了你的一生,希望你能明白。
01
悲欣交集。
李叔同大師在圓寂之前,拼盡最後一口氣寫了這麼四個字——悲欣交集。
悲傷和欣喜,都會交織於我們的人生當中。悲劇,這是一種痛苦的經歷。欣喜,這是一種甜蜜的經歷。可不論是悲劇還是欣喜,都特別有意義。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本就是為了嚐盡人間的酸甜苦辣。嚐到甘甜,那是我們的幸運。嚐到辛酸,那是人生必然的磨練。
人,越是上了年紀,才越會明白,“悲欣”二字,所指的並不只是某個人的人生,還有整個世界的芸芸眾生。
眾生皆苦,眾生皆喜,眾生常悲,眾生常樂。一切,都並非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就是這相對的一切,影響了我們的一生。
02
不完美,才是你的人生。
楊絳先生認為,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
沒有人能夠擁有這世間的一切,哪怕你是千古難遇的文武全才,也只能接受“不完美”的往後餘生。
或許你大富大貴,但你缺少了真情相待的家庭。或許你才華橫溢,但你還是事與願違。這,才是人世間的常態。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慢慢地接受人生的不完美,甚至接納這有所缺憾的人生。可以說,這是一種歷經磨難後的大徹大悟。
既然不能完美,那我們就接受不可改變的現實。也許,有遺憾的人生,才更令人回味無窮。
03
沉淪一生,也不過是點點星光而已。
蘇軾沉淪一生之後,才有所頓悟,已將世界等微塵,空裡浮花夢裡身。
我們與這世間相比,不過是塵埃罷了。而世界與宇宙相比,更是微不足道的塵埃。如此,人,其實過分渺小了。
或許我們所做的一切,都不過是水中月,鏡中花而已。哪怕留下痕跡,也都是點點星光,終究會在未來的某一刻煙消雲散。
人,終究會離開,回到老家。人,終究需要接受這不能改變的現實。或許,大江東去,下一刻所淘盡的,便是你我。
可以說,人來到這個世上,只不過是來經歷一場罷了。而所得所失,榮辱曲折,都交給上天來安排就好,別過分執著。
04
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在金庸先生人到晚年時,有人問金庸先生,您認為什麼才是人生的最終意義呢?
金庸先生只回了這麼一句話,大鬧一場,然後悄然離去。
人生,本來沒有任何意義,就是因為我們來到這個世間大鬧了一場,追尋了內心的夢想,所以我們這一生才算有了意義。
就像孫悟空大鬧天空一般,在天庭諸神看來,他也許過分渺小,但他還是順從了內心的期望去追求屬於自己的人生。這,才是真正的意義。
做人,沒必要瞻前顧後,既然人生如此短暫,那我們為什麼不去“快鬥一場”呢?至少,在未來回家的那一瞬間,我們會心安理得的。
05
人活一世,只求“慎始善終”而已。
至聖先師孔子,他在臨近晚年的時候,說過一番話:“時也命也,慎始善終,盡人事,聽天命。”
時機以及運氣,那會決定人的一生。而做人,理應要有“有始有終”的擔當。盡力做好自己的事兒,那結果怎樣,交由上天來決定就好。
在這句話中,其實有個詞說得很好,那就是“慎始善終”。
我們經歷這一生,為的就是有一個好的結果,有一個好的歸宿。只不過,大多數人都只能做到好的開始,卻做不到好的結束。這,就是人生的無奈。
所以說,對於俗世的一切,我們沒必要求太多,只需要做到“善終”就可以了。這,才是一個人最為實在且有智慧的追求。
06
積善修德,心安理得。
漢昭烈帝劉備在臨終的時候,拉著劉禪的手,說了這麼一句話:“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汝父德薄,不足效也。”
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一位帝王,本該傳授孩子以帝王心術,但他卻沒有這麼做,而是選擇告訴孩子“德行”的必要性。因為劉備知道,一個人的品德,一個人的善行,才是人立身處世的根本。
做事,我們沒必要行惡。為人,我們沒必要心懷惡意。要知道,這世間的善惡,終究有報應。
所謂“莫道因果無人見,遠在子孫近在身”就是這個道理。
總的來說,人活一世,德行為本,功名為輔。如此,才是正道。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