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看過古裝劇的小夥伴都知道,以前人們對時間的叫法並不是現在的阿拉伯數字,而是子時、丑時、寅時等,他們將晝夜分為十二個時間點,每個時間段對應一個時辰,也就是十二時辰,而每個時辰對應2個小時,合計即是24小時,而十二時辰的叫法又是結合不同動物的特徵進行分類的,根據不同動物的生活習性進行編排,比如子鼠、丑牛、寅虎、卯兔等,今天我們就來科普下,十二時辰所對應的動物各有什麼習性,為什麼會這樣編排。
午夜23時至1時叫「子時」,又稱為子鼠,此時間段正式老鼠頻繁出沒之時;
凌晨1時至3時叫「丑時」,又稱丑牛,此時間段牛正在咀嚼白天的食物;
凌晨3時至5時叫「寅時」,又稱寅虎,此時間段老虎開始活動捕獵,是最兇猛的時候;
清晨5時至7時叫「卯時」,又稱卯兔,此時間兔子出窩活動,並喜歡吃帶有露水的青草;
早晨7時至9時叫「辰時」,又稱辰龍,此時霧多,正是龍騰雲駕霧之時;
上午9時至11時叫「巳時」,又稱巳蛇,這個時間段蛇開始出洞捕食;
上午11時至下午13時叫「午時」,又叫午馬,此時間段是馬兒精力最強勁跑得最快的;
下午13時至下午15時叫「未時」,又叫未羊,此時羊出沒吃草,也是牧人放羊的時間段;
下午15時至下午17時叫「申時」,又叫申猴,這個時候也是猴子最喜歡出沒的時間;
下午17時至晚上19時叫「酉時」,又叫酉雞,每逢此時是雞歸巢的時間;
晚上19時至晚上21時叫「戌時」,又叫戌狗,古代的這個時候人們已經入睡,守護在門口的狗一有動靜就會汪汪叫;
晚上21時至凌晨23時叫「亥時」,又叫亥豬,此時夜深人靜也是豬熟睡的時候;
綜上所述,就是古代十二時辰的由來,你Get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