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谷歌等公司已經將無人駕駛運用到實際生活之中。不久的將來,可以預先知道的是無人駕駛將成為主流。這樣一來,不需要人來駕駛出租車和貨車司機將失業。隨之也會帶來一系列的事業,你比如說駕校面臨破產,駕校教練也面臨失業。由於都是無人駕駛,駕照已經不存在。闖紅燈違反交通規則,也不是由人來乾的,交警也面臨著淘汰。
無人駕駛就是科技發展的一個縮影,其他行業你比如說快遞行業,普通的製造業。大量新人工智慧的運用,分揀員,快遞員以及大量的普通工人將面臨失業。ATM機網上銀行的使用代替了銀行的大量櫃檯人員。
其中的危機意識,我想你也能夠了解一二。如果你還是個普通工作人員,沒有一技之長。那麼,在不久的將來,你很有可能會被替代。並且碌碌無為的度過自己的這一輩子,永無翻身之日。
但是事情並不是絕對的,危機中往往蘊含著機遇。從20來歲踏進社會,到50來歲60歲退休。大部分人都是在渾渾噩噩中度過,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以後想昏昏噩噩度過的機會都會變得很少。
造成以上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人工智慧的發展,科學技術的發展代替了大量的人力,就比如說先前說過的人工智慧自動駕駛。另一個方面就是全球化,資本必然會流向廉價的地區,從而爭取利益最大化。
前段時間我在網上看到一個報道,一個美國程式設計師,將自己的工作分包給中國的程式設計師。而自己在一旁喝茶聊天享受生活。用極低的費用僱傭中國程式設計師為其工作,為其編寫程式。這是何等諷刺的事情,但確實是這樣發生的了。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同一個工作,如果能找到同等質量的工人,有比我國更低的價格。那麼工作肯定會轉移,以後會從珠三角轉移到西部,再從西部轉移到東南亞,非洲等等。
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一個工作需要人幹。那麼,僱傭誰的問題就是看錢多還是錢少了。你現在工作生活還是碌碌無為,那麼你必須需要思考兩個問題。一是以你現在的工作量以及知識文化程度去和機器競爭。二還是和東南亞,非洲等地區沒有受過多少教育人競爭呢?
富人擁有雄厚的資金,這些資金可以用來投資基金,股票或者開設工廠企業等等。可以說,資本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錢生錢利滾利。富者越富,窮者越窮的馬太效應不斷出現。大部分富人,哪怕周遊世界吃喝玩耍。由於他們投資了大量資產,隨著時間推移,資產也不斷增值。
而對於我們窮人來說,手裡並沒有可以增值的資產,想做到富人這樣的睡後收入幾乎不可能。我們窮人想要養活自己,那就必須去工作。但是工作也不是盲目的工作,你必須明確什麼工作給你帶來更好的未來。
可以說,全球化,機器化以及人工智慧的發展,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這種情況讓多元化人才,多樣化人才有了充分發揮才能的機會。現如今,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的生活富足也越來越好。
我國的物質生活條件不斷提升,生活質量不斷改善。當我們考慮的不是每天衣食住行必需品的時候,那麼,我們必然會消費不同的東西。你比如說在旅遊,醫療,教育,科技,文化藝術等。
這就是今後的突破口,如果你還是碌碌無為,那麼,這些方面將會是你的翻身點。讓自身去和機器競爭,和東南亞和非洲去競爭,那麼你必然會被淘汰。所以這就需要你去思考什麼是機器所不能和人所能的事情。
物質生活的提高,我們開始更多的關注心靈和精神上的需求。目前來看,如果能夠製造新的滿足人類精神和需求的產品和服務,你就有價值,這是機器不可能取代的事情。這就說明不管你有什麼才能是別人需要的,就是可用之才。現在出現了一種現象,一些在傳統社會中沒用的人正變得特別有用。
你比如說現在的歌手,明星網紅等等。很多人抱怨歌手明星他收入高,但是這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它滿足人們對精神的需求。傳統社會里,歌手,明星,網紅等等基本上是沒有用的。在農村,他們幹不了農活,不能生產糧食。在工廠,他沒有技術,無法生產,產品無法改革技術。
但是現在為什麼他們能做這麼多?這是因為我們的生活發生了變化,恩格爾係數在不斷的降低。精神生活,文化生活開始進入產品的多元化時代。在貧窮的社會里,即使有的人在藝術領域天賦很大。但是其才能往往都會被埋沒掉,因為沒有多少人會去享受這種才能。因為當時的人所面臨的是生與死的問題,他更考慮的是能否填飽自己的肚子,而不是去享受所謂的藝術。
現在生活中什麼和藝術有關呢?就以最普通的剪頭髮為例,路邊攤大爺給你剪頭髮,那叫剃頭。城市裡面的髮廊給你燙染剪吹,那就稱之為髮型設計師。這很明顯,對比後者就有藝術有關,也是機器所不能代替的。
從事廉價勞動行業的人價值越來越低,人數也越來越少,機器化迫使他們不得不轉型。與之從事藝術行業人在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增加。就以美國為例美國從上世紀70年代到2000年左右,從事藝術行業的人數增加了三倍,從70多萬增加到200多萬,而製造業工人的人數降低了大概兩倍左右。這就是差異,從事藝術行業的人越來越有價值。
這裡我不能說,只有從事藝術當明星,當網紅才有價值。也不是說鼓勵大家都是從事藝術行業,從事明星網紅等職業。只要你人有一技之長,並且將這個技能發揮到極致,那麼你的長處必然是有價值的。可以說,這個時代,特別是網路的發展,給很多人提供了一個不一樣的平臺。這個平臺是比較公平的,只要你肯努力,你有一技之長。那麼,你取得成功的機率將會大大增加。
天生我才的時代已經到來,我們需要摒棄傳統觀念。比如說我們的傳統教育認為,掌握規定的知識,課本的知識才有價值,則你的人生將是失敗的。我們不能否認,傳統教育的意義。傳統教育確實能夠快速掃除文盲,提高人口素質,增加文化知識。但是他的缺點也是表露無遺。傳統的升學考試模式以及教育,會產生大量的同質化人才。
就以最簡單的法學為例,我國的幾所政法大學培養法律人才。其他很多大學也在開設法律課程,甚至是一些理工科為著名的院校。這就必然帶來個問題,那就是這些年比較流行的詞彙內卷。所有人都在增強幾個職位,不利於人才發揮自己的優勢,很多人容易成為受過高等教育,但是卻淪落為碌碌無為的人。
因為在一些傳統教育中,學生的責任意識,目標意識很弱。學生只需要把課本里的東西記好,背好,道路和方向是已經規劃好的,他不需要對自己的方向以及自己的行為做出任何過多的思考。只要你在學業中能夠考得好成績,那麼你就是成功的。這種認識是不正確的,教育應該更注重的是認知能力,學習能力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如果只注重考試能力和學科知識的積累,很容易出現高智商,低行為的人。
相關報道表明,在送外賣的大軍之中,不乏大量的本科生,研究生等等。其實這就是同質化教育帶來的後果。一方面是因為學生不努力學習,另一方面是同質化教育,讓大部分學生學到不可用的技能。
很多人在學習過程中,學校裡學習的學科在現實工作中幾乎用不到。大部分工作甚至不需要大學學位,普通的高中生也能夠從事。因此,想要提升自己,避免被同質化,改變自己碌碌無為的一生。我們最應該做的,就是思考機器所不能做的事情,並且朝這個方向改變。人最大的優勢是有大腦,我們更應該關注科技,文化,情感,藝術,醫療,生物等只有人才能從事的行業。
人的自身內在需求所產生的整個產業鏈才是真正的鐵飯碗。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現在的社會發展以及今後的社會發展,必然離不開科技,科技行業將是一個常青樹。
文化行業也同樣如此,最簡單例子,每天關注各平臺的短影片啊,文章等等,本質在於我們對文化的需要。情感也只是人能夠抒發,因此情感問題也是個很好的方向。心理諮詢師,心理醫生這方面也很缺人才。現代人工作壓力大,負擔多,心裡問題也是個大問題。
藝術方面就更不用說了,對於美的欣賞以及藝術的定義,只有人才能定義。今後,藝術行業將會蓬勃發展,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越高,藝術發展水平也就會越高。
總而言之,如果你現在20多歲也好,還是60多歲也好。度過了大量碌碌無為的時光,想從事一番事業。不妨從這幾方面去思考問題,突破思維的桎梏。也許你的人生將會發生新的改變,而不是之前渾渾噩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