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我生是張家的人,死是張家的鬼,我們的婚姻雖然解除了,可是我的心始終屬於張學良。”
1990年3月30日下午5時30分,病床上的于鳳至早已氣息奄奄,但是她仍用盡力氣喊出了這句感天震地的話。
話音剛落,她彷彿失去了全部力氣一般,不再言語,只是瞪大了眼睛,死死地盯著掛在臥室牆上的照片。
那是她與張學良將軍的合影。
終於,她死在了回憶之中,這位老人就是于鳳至,說起她與張學良的愛情,也是充滿了離別。
愛情開始
那是20世紀初期,當時的張作霖遠沒有後期權勢,還是一名鬍匪。
後來,接受招撫,奉天督軍徐世昌便把松遼和漠北一帶剿匪的重任,都交給了張作霖。
那是張作霖被招安的第一個年頭,正是1908年,當時張作霖直接把剿匪的總部設在了鄭家屯“豐聚長”商號的後院。
當時“豐聚長”的老闆叫於文鬥,他就是于鳳至的父親。
因為是商人的原因,走南闖北,喜好結交人脈,所以為人熱情好客,當張作霖的部隊來了後,就對他十分熱情,二人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也是正是因為二人的友誼,於文斗數次救張作霖於水火之中,還給他帶來了自己最看重的兒媳婦于鳳至。
那是在第二年春天,張作霖率領部隊,在漠北與土匪決戰。當時的張作霖遠沒有後期的深謀遠慮,那次作戰也是十分艱難,援兵不到,糧草也不足。
眼看著部隊就要失敗了,就在這時,於文鬥挺身而出,說服了對張作霖敵對的後方巡防營統領吳俊升出兵幫忙,張作霖得以取勝。
正所謂患難見真情,張作霖十分感謝於文斗的雪中送炭,立即與於文鬥歃血為盟,結成兄弟。
有了第一次戰鬥失敗的經歷,張作霖逐漸褪去了青澀,在數次大戰中,屢戰屢勝,成為人們心目中的常勝將軍。
1913年,早已兵權在握的張作霖,有一次回到鄭家屯,打算再見見自己的兄弟於文鬥。
兄弟間很久未見,相談甚歡,但因為公務繁忙,張作霖很快就要從鄭家屯,返回奉天。
來到家裡與於文鬥話別之時,正巧趕上於雲鬥在請算命先生,為自己的女兒們算卦。
女兒們見到張作霖來了,紛紛迴避,于鳳至正巧走在了最後,和正走進來的張作霖撞了個正著。
看到眼前的這個女孩,張作霖頓時想到自己的兒子張學良,突然覺得如果兒子能娶到眼前的女子,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因為和於文鬥相識多年,早已知道對方人品,所以,張作霖並不作偽,直接向於文鬥要了算命先生給於鳳至的批語。
這一看不要緊,正好看到算命先生給於鳳至的批語是:
“鳳命”
張作霖想到自己的想法,頓時心生喜悅,心中暗自生出了和於文鬥結親家的想法。
能和當時權傾一時的張作霖結親,於文鬥哪會不樂意,經常給二人營造機會。
最初張學良覺得是父親為自己選的人,並不願意和于鳳至在一起,但是隨著二人相處得越來越多,漸生情愫。
1916年,二人終於喜結良緣婚。
婚後生活
結婚後,他們仍然在奉天張作霖的大帥府裡生活,整個帥府人員眾多,關係複雜,但是于鳳至仍然謹慎處事,謙卑待人,很快就獲得了大帥府裡,包括張作霖在內所有人的敬重。
在於鳳至嫁入張家的第二年,張作霖父子就打算聘請于鳳至的父親於文鬥來主持富裕銀行。
這件事如果放在尋常女子身上,自然十分樂意,畢竟也是一件十分給孃家長臉的事情。
但于鳳至不同於普通女性,她不想讓父親靠自己的裙帶關係上位,於是堅決反對此事,甚至還回家省親,告訴父親不要依靠裙帶關係。
于鳳至當然十分理解女兒的做法,婉言謝絕了張家父子的好意。
于鳳至因為這件事,也讓張家人更加敬重,從此在整個大帥府裡,于鳳至的威望越來越高。
張學良在關鍵時刻,總是會徵求她的意見,于鳳至也從不以此沾沾自喜,反而越加謙卑有禮。
此時的于鳳至和普通女孩一樣,全心全意地相信著自己的丈夫。她根本沒有想到,自己如此對待張學良,他後來竟然會找了情人。
她的人生一直是完美的,但是突然面對丈夫的出軌,她還是有些不知所措,只能茫然接受,因為她愛眼前的男人,所以願意包容她的一切。
但是張學良並沒有對她的苦澀感同身受,年少有為的他,吸引了無數女人的目光。
再加上後來他掌握了半壁江山的權勢,還繼承了父親的巨大財富,年輕帥氣,又權傾朝野,這樣的張學良自然引來了無數女人蜂擁而至。
本來張學良對於這些女人都是毫不在意的,然而在這些女人中,卻有一個人讓張學良欲罷不能,那就是傳說中的趙四小姐趙一荻。
趙一荻的父親是政府中專門管經濟的要員,雖然出身名門,但趙一荻自小不喜歡上學,整日流連於舞場之中。
那一年,她才十四歲,在第一次見到張學良後,就心生愛戀之情。
年輕人的愛情,哪裡會計較後果。
她不顧張學良是有婦之夫,對他大肆追求。
這件事情也鬧得沸沸揚揚,趙一荻的父親無法忍受女兒給整個家族蒙羞,一氣之下刊登報紙,稱與趙一荻斷絕父女關係。
輿論的壓力讓趙一荻倍感焦慮,但固執的她仍然不願意放棄張學良,繼續展開攻勢。
甚至為了和張學良在一起,趙一荻還託人找到了于鳳至。
在與于鳳至見面的時候,她絲毫沒有小三見了正室該有的羞愧與畏懼,直接求于鳳至把自己留在身邊,甚至願意做張學良永久的秘書。
剛剛14歲的趙一荻,還與父親脫離了父女關係,根本無家可歸,于鳳至看到她這個樣子,十分可憐,便允許她留在了大帥府。
趙一荻此時正處於最彷徨無助之時,聽到于鳳至願意給自己容身之所,直接跪倒在地,向于鳳至磕頭說道:
“我這輩子不忘您的大恩大德,您放心,我一輩子只做張學良的秘書,絕不要任何名分。”
于鳳至直接扶起了趙一荻,看著眼前尚且稚嫩的女人,她的心中竟然生出了憐憫之情,拿出自己的錢,給她買了一所房子,一切按照張學良秘書的標準來執行,甚至還讓財務人員給她預支了兩個月的工資。
至此,兩個女人和諧相處長達數十年之久。
如果日子就這樣過去,嬌妻美妾,齊人之福,豈不快哉。但戰爭年代,哪裡容得下歲月靜好。
1933年,張學良因為熱河失陷而引咎辭職,不得不放下東北的軍權,離開故土,遠赴歐洲。
此去不知何日歸。
當時的張學良心中無盡的迷茫,于鳳至看出了丈夫的迷茫,直接寫信安慰他:
“黑白分明,笑對世人謗。”
面對如此善解人意的妻子,張學良更是覺得得妻如此,夫復何求。
但是沒想到他的前路卻是另一場災難,也正是這場災難,讓他與妻子聚少離多。
那是1936年,西安事變爆發。
當時于鳳至正在英國倫敦,而張學良因為這件事,被蔣介石直接囚禁在南京的雞鳴寺。
聚少離多
此時遠在海外的于鳳至十分焦急,她不知道丈夫究竟怎麼樣了。
即便是身為一介柔弱女子,她仍然為丈夫可以重獲自由而奔走呼號。
說起來,她與宋家本為兒女親家,但是多年來,她從未動用過這份關係,所以知道的人不多,但此時面對丈夫正處於水火之中,她不得不利用與宋家的親家關係。
她曾經兩次致電宋美齡,託她幫忙救出張學良。
然而,宋美齡與蔣介石夫妻情深,又在同一條戰線上,又怎會理會於鳳至呢?
所以,她的電報,只能是石沉大海,毫無音訊。
為了與丈夫同甘共苦,于鳳至在1937年春天,就回到了國內,她知道憑藉自己一個弱女子,根本無法救出張學良,於是便想到了和他共同面對牢獄之災的想法。
她想要到監獄裡去陪伴張學良!
她直接找到宋美齡,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沒想到這一想法卻遭到了宋美齡的強烈反對。
宋美齡看著昔日的姐妹,直接勸她說:
“你我都是女流之輩,可是陪伴坐監獄這種事不好受,你一個女人何必這麼做呢?”
面對朋友的勸告,于鳳至淡然一笑,說道:
“我二人為結髮夫妻,情深意重,我知道陪伴他坐牢是什麼滋味,可是我願意為他分憂。”
本不願意同意這件事情的宋美齡,看到于鳳至的堅持,終於鬆口同意幫她去求蔣介石。
對蔣介石來說,關一個人也是關,關兩個人也是關,很快就同意于鳳至的請求。
接到結果後,于鳳至二話沒說,直接搬到了張學良的監獄裡,開始了自己艱難的監獄生活。
轉眼間,三年的時間過去了。雖然監獄中條件艱苦,但是有于鳳至陪伴,張學良就感到人生沒有那麼困難了,他無數次地感嘆于鳳至為自己付出良多。
然而沒想到這樣的付出,卻讓于鳳至積勞成疾。
1940年,于鳳至不幸患了乳腺癌。
看著陪伴自己走過艱難歲月的妻子生命垂危,張學良的內心無比悲痛,他多次跟戴笠提出,讓于鳳至外出就醫。
其實按照當時的醫療水平來說,得了乳腺癌無疑是必死的。但是于鳳至不願意相信自己就快死了,她在心裡發誓:
“一定要與癌症拼一拼。”
宋美齡在得知于鳳至得了癌症後,也是為于鳳至四處奔走,給她聯絡到美國最好的腫瘤醫院。
為了能繼續陪伴張學良走完人生,于鳳至積極配合醫生治療。當時為于鳳至治療的正是美國最著名的腫瘤專家比爾。
在化療期間,于鳳至每天都堅持鍛鍊身體,那時候,她在公園裡鍛鍊的身影都成了醫院裡的一幅美景。
因為身體好,心態也好,所以,她一次又一次地走下了手術檯,在經過了三次艱難的手術後,于鳳至終於戰勝了癌症,重獲新生。
在戰勝了癌症後,于鳳至帶著勝利的喜悅,離開了醫院,然而夜深人靜,當她看到自己空蕩蕩的左部乳房時,仍然會低聲的對自己說:
“我成了一個殘疾人,我還能有勇氣接受張學良的愛撫嗎?”
此時于鳳至思念的仍然是自己的丈夫,她永遠念念不忘她的丈夫張學良。
出院之後,于鳳至暫時住在女兒家裡。
此時,全國都在關注張學良的安危,于鳳至雖然剛剛戰勝病魔,但也想為張學良做些什麼。
經歷了那場生死的考驗,于鳳至雖然得以苟活於世,但因為癌症的折磨,她的體重驟減,只剩下了90斤。
經歷過疾病,對生與死也有了更深的體驗,她想要用自己剩下的生命來做更有價值的事情。
於是,每天她都在蒐集與西安事變有關的動態,知道得越多,于鳳至的心裡越是焦慮。
她覺得丈夫可以重獲自由的願望可謂是遙遙無期,那她只有帶領著家人們好好活著,才能有能力去幫助丈夫。
當時因為張學良被蔣介石囚禁,一家人生活十分拮据。
為了全家人可以在美國立足,于鳳至決定自己掙錢,在宋美齡的引薦之下,她結識了紐約一家證券公司的經紀人莉娜。
莉娜在聽說于鳳至要賺錢時,就建議她炒股。雖然知道炒股可以掙到更多的錢,但是背後也有極高的風險,所以最初于鳳至一直在猶豫。
看到了于鳳至的猶豫,莉娜開玩笑的說:
“癌症你都戰勝了,連死都不怕,你還害怕什麼炒股呢?”
這句話讓于鳳至豁然開朗,她知道反正自己已經毫無退路了,為什麼不拼一把呢?
於是,憑藉著自己的膽量與智慧,她孤軍奮戰,闖進了美國的股市。
因為出自商人世家,所以她極有商業頭腦,很快就在美國的股市裡闖出了名頭,成為了一名百萬富翁。
在股市闖出名頭後,于鳳至知道這條路雖然來錢快,但也有極高的風險,於是便退出股市,把目光投向了在美國剛剛興起的房地產行業。
那段時間裡,她每天都認真學習英語,同時瞭解房地產行業的資訊。
即便身體不好,她也每天都去房地產中介公司和客戶們交流。
在這段時間的打拼之下,于鳳至在美國洛杉磯西北部好萊塢的山頂買了兩棟別墅。
這兩棟別墅,于鳳至全都按照了張學良喜歡的中國古樸風格,進行了裝修,一棟她自己住,一棟留給了張學良。
她就想著等一切塵埃落定後,張學良能重獲自由,就把張學良和趙一荻一同接到美國,一家人生活在一起。
就在於鳳至為張學良奔走呼喊之時,她所期盼著的全國解放,終於到來。
蔣介石失敗離開大陸,于鳳至本以為自己能接回心愛的丈夫,但沒想到,狡猾的蔣介石直接把張學亮押回了臺灣。
後來,他甚至在媒體上捏造一篇所謂張學良所寫的《西安事變懺悔錄》。
這篇文章在蔣介石的宣傳之下,人盡皆知,在美國的于鳳至看到文章後,斷定一定是蔣介石捏造的。
她知道蔣介石的用意就是長久囚禁張學良,為了能要讓張學良重獲自由,她每天都奔走相告,控訴蔣介石的陰謀。
好在她的努力沒有白費,美國的一些進步人士,都對她提供幫助,甚至許多媒體上,都出現了呼籲給張學良自由的文章。
面對美國方面的輿論,蔣介石不得不收斂自己的行為,但是在暗處,他卻不無所不用其極,甚至挑撥于鳳至和張學良之間的關係,逼著二人離婚。
為了張學良的安全,于鳳至不得不違心同意了與張學良離婚。
可是在於鳳至的心裡,張學良是自己唯一的丈夫。
為了能等到張學良無罪釋放的那一天,于鳳至每天都鍛鍊身體,在美國好萊塢的山頂公園,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都能看到一箇中國老人,風雨無阻的打著太極拳。
老年的于鳳至臉上常常掛著微笑,即便是漫長的等待歲月,她也覺得值得。
在臨死之前,她都經常對身邊人說:
“我生是張家的人,死是張家的鬼。”
1990年3月30日,因為心臟病復發,于鳳至陷入了昏迷之中。臨死之前,她有短暫的清醒,但她沒有交代遺言,甚至沒有和自己子女說話,只是一直盯著牆面上,自己與張學良的合影。
親人們只是默默的站在她的面前,不忍打擾她回憶過去。
最終,在回憶中,她與世長辭,親人的淚水無聲的流下。眾人把他葬在了洛杉磯,下葬的那一天,陰風陣陣,彷彿在訴說她一生的離別之苦。
諾大的墓區裡矗立了一座新的墓碑,墓碑上赫然寫著四個大字:
“張于鳳至”
于鳳至最後也在表示自己是張學良的妻子,即使被人逼迫離婚,也無法改變。
她是一位用一生等待張學良的女子。
她是一位與乳腺癌抗爭了數十年,活到了93歲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