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回影紀實
編輯|回影紀實
如果熟知巴基斯坦的人,都會知道一條著名的公路——喀喇崑崙公路。而這個感人的故事,就是因為這條公路而起的。
當時馬基隆家住在巴基斯坦的洪扎帕蘇村,離這條公路不遠。
他的父親是一位軍人名叫默罕默德·接力力,也是上世紀70年代中巴雙方築路指揮部成員之一。
馬基隆在家排行老二,另外還有一個哥哥和兩個弟弟。
因為爸爸工作忙,所以家裡的一切農活全都靠母親一個人維持。
在他的印象裡,母親每天起早貪黑,是一位非常能幹的女人。
可以說,沒有他的母親,便沒有他們這個家,因此馬基隆也對母親十分依戀。
就在1977年,他的母親突然病倒了,家人立刻帶著她趕到了吉爾吉特去治病。
其實媽媽身上是什麼病,他們早就清楚。
她的身體裡有一個巨大的腫瘤,但由於家裡貧窮,所以已經拖了整整十年。
而經過當地醫生的檢查,他們說,馬基隆母親身體裡的腫瘤已經太大了,他們治不了,就讓家人把他的母親帶回去。
並且通知他們,馬基隆的母親最多還能活一個月。
這無疑是下了死亡通知。
聽到醫生這麼說,馬基隆一家人顯得非常無助,於是抱頭痛哭,可哭並不能解決問題。
而馬基隆的母親看著他們四個年幼的孩子,心中怎麼可能放得下?
她心中越發悲傷,對兒子們說:“怎麼辦,我無法看著你們長大了......”
馬基隆和他的哥哥倒還好說,畢竟馬基隆都已經16歲了,可他下面還有兩個小弟弟。
如果沒了母親,誰來照顧他們?
所以馬基隆的母親不由得陷入了深深的絕望之中,可她又有什麼辦法?
而馬基隆當時聽到媽媽的話,心中也十分的悲傷。
可年紀尚小的他也無力改變什麼,於是跑出了醫院。
得到這樣的結果,馬基隆一家人只能回到帕蘇。
而回到家後,馬基隆每天都跑出去,根本不願待在家裡。
因為他一在家就會想到母親不久於人世,他根本無法接受,
後來馬基隆的爸爸回到家,得知了此事後,他的父親便想到了帕蘇的一家中國醫院。
其實準確來說它並不是醫院,而是中國援巴醫療隊。
在1965年,當時中國和巴基斯坦兩國政府為共同決定,要修建一條公路,將兩國連線起來。而這條公路,就是喀喇昆公路。
原定的方案是從兩國邊境線開始,兩國分別修建各自的。
但由於當時巴基斯坦的技術落後,他們修建這條公路的速度太慢。
於是中國便提議,由中國政府派遣專業的修築工人前往巴基斯坦幫助他們施工。
而巴基斯坦欣然答應。
所以,中國的一萬名工作人員便來到了巴基斯坦。
在這一萬名工作人員中,還有幾十名醫療人員。
他們主要是為了給我國的鋪路員工提供醫療保障的。
不過雖說是專門為中國工人服務的,但當地的巴基斯坦居民有病之後,也會前來這裡尋求救治。
我國的醫療隊,治病看人,從不問國籍,盡心盡力為巴基斯坦人民看病。
而當地醫院治不了的病,到了中國醫生的手中,都能醫治。
並且,不管什麼病,來到中國醫療隊,醫藥費全免。
所以久而久之,許多當地人便會專門前來求醫。
甚至是外地人,也會專門開車來治療。
而馬基隆的父親是喀喇昆公路指揮部的其中一員,因此對這家醫院,他並不陌生。
所以從吉爾吉特回來後的第十天,便帶著妻子和孩子來到了中國醫療隊求助。
他先找到了自己的熟人,中國的王翻譯,並說明了來意。
王翻譯聽到後,便安排醫生給馬基隆的媽媽做了檢查。
隨後中國醫生說,這個腫瘤可以開刀。
不過手術可能會導致大出血,必須有人獻血才行。
原本馬基隆已經放棄了希望,聽到這個訊息,他喜出望外。
急忙趕回村子,找村民幫助獻血。
村民們知道了這件事,紛紛表示一定會幫助馬基隆的母親。
並且有20多人說了,到時候一定會趕往醫院。
等到了手術的那一天,馬基隆早早地趕到了醫院,他在等答應獻血的村民們過來。
可時間一點點過去了,卻連一個村民的影子都沒看到。
馬基隆知道村民們是不會來了,所以他心中悲傷。
好不容易自己母親的病可以治了,卻沒想到輸血卻成了問題。
於是馬基隆越想越傷心,就站著哭了起來。
此時王翻譯和幾個醫生走了過來。
看到馬基隆在那裡哭,便問他:“小朋友,你為什麼哭啊,這都快動手術了,獻血的人呢?”
馬基隆一邊哭著一邊說:“人沒來。”
王翻譯和一旁的醫生就勸馬基隆,讓他不要哭,並且對馬基隆說:“不用擔心,有我們呢。”
沒多久,便從一旁走來一群中國的建築工人。
他們一邊指著自己的手腕,一邊勸馬基隆。
緊接著就挨個去查血型,符合血性要求的建築工人都留了下來,其他人便走了。
然後醫生帶著馬基隆的媽媽去手術室。
小小年紀的馬基隆便在手術室外面焦急地等待著。
三四個小時過後,一位中國的女醫生把馬基隆叫了過去。
馬基隆看見自己的母親躺在病床上,雖然剛剛做過手術,母親臉色有些蒼白,不過精神狀態非常好,她對著自己的兒子微微一笑,
見到母親沒有事,馬基隆心中十分高興,於是蹦蹦跳跳地跑出了病房。
馬基隆母親的手術十分成功。
而馬基隆跟母親在中國醫院待了三個月後,便正式出院了。
在馬基隆母親回到家後,醫療隊的醫生們仍不放心,每週都會去他家複診。
因此馬基隆十分感謝中國醫療隊的醫生。
是他們挽回了自己母親的生命,更是中國的工人,給她母親獻的血。
並且整個治療過程,中國醫療隊沒有要一分錢。
而在這36年之間,馬基隆的母親也從來沒有忘記過中國醫療隊的救命之恩,還深深地愛上了中國。
自從家裡有了電視機後,老太太每天都要看中國電視臺的節目。
而巴基斯坦臺、印度臺,老人卻從來不看。
馬基隆覺得母親聽不懂中文,看中國節目也無聊,就想著給她換臺。
可老太太會立刻生氣,讓兒子把臺換回來。
老太太說:“只要是中國的,我就看。”
在1979年,喀喇昆公路正式建成。並在1986年蓋好了紅其拉普口岸以後,正式通車。
馬基隆也成為了一名司機,常常透過這條路,在中巴兩國之間穿梭。
在得知自己的兒子可能到中國時,老太太便會時常提醒馬基隆要去找救了她命的那些中國醫生。
可馬基隆只是在中國邊境待上一段時間,而那些中國醫療隊的醫生卻在中國的天南海北。
他又不知道那些醫生們的名字,只有一張照片,又該去哪裡找?
每次老太太聽到兒子這樣說,便會訓斥一番。
所以馬基隆日後只要是見到了中國人,就會拿著相片問一下,但遲遲沒有結果。
後來在2014年,馬基隆的母親去世了。
在去世前,老太太將照片交到了馬基隆的手中。
她囑咐馬基隆:“孩子,我已經無法去中國了,你一定要找到那些醫生,我的夢就交給你了。”
老人這一輩子最大的兩個心願,一個是去中國看一看,另一個就是找到那些救命恩人。
可兩個心願都沒有完成。
於是馬基隆便把母親的遺願記在心裡。
為了尋找那些中國醫生,在1995年,他前往烏魯木齊,在那裡自己花錢找了一位漢語老師開始學習中文。
可中國太大,他一個外國人,在中國尋找五十多個人談何容易。
好在,當時他遇見了當年在喀喇崑崙公路一支隊任電影放映員的田念勝。
於是田念勝答應幫助馬基隆,但是經過一番尋找,田念勝也毫無頭緒。
而這可是馬基隆和他的母親最大的心願,田念勝感到責任重大,就聯絡了中國的媒體求助。
雖然媒體答應幫忙尋找,不過已經時隔多年,很多人已經不在了。
也有許多人的聯絡方式丟失,或已經更換。
所以想要找到他們並不容易。
可面對馬隆基這份熱切的期盼,媒體沒有放棄,而是不斷擴大搜索範圍。
終於黃天不負有心人,找到了當年那些援助巴基斯坦的醫療隊。
其中的兩位主刀醫生也健在,一位叫尚繼越,一位叫王尚智。
看到曾經的恩人,馬基隆熱淚盈眶,走上前去,緊緊擁抱住了尚醫生。
而尚醫生對於當年的事記憶猶新。
透過他的回憶,更是揭開了許多當年馬基隆不知道的事。
在當時看來,雖然中國醫療隊一口答應給馬隆基的母親看病,並且手術非常成功。
但實際上,一切遠比想象中的更為複雜和困難。
因為馬基隆母親的腫瘤非常棘手,手術會帶來生命危險。
於是醫療隊跟中國的聯絡部聯絡,並通知巴基斯坦,在巴基斯坦政府同意後,這才決定手術。
而馬基隆母親身上的腫瘤,足足有750克,快要七斤了,這無疑是一次重大的挑戰。
好在手術成功了。
之後醫療隊給馬基隆的母親進行營養療法,就算當時條件艱苦,也會想方設法給她的母親準備營養餐,一天要吃四到五頓。
也正是因為中國醫療隊的勇於擔當與無私,這才挽回了馬隆基母親的生命。
更增加了中巴兩國人民的友誼。
而這一次醫療隊其他的不少人員也趕了過來,終於圓了馬隆基多年的夢,更是圓了馬隆基母親的夢。
畢竟這一找可就是整整38年啊。
而馬隆基一家人也對中國充滿了熱愛,他的兒子萬偉更是來到中國學習。
不過有些遺憾的是,王尚智醫生,因為剛剛做了手術,無法長途奔波前去跟馬隆基相見。
但他約定會在2017年的8月份,在新疆等待馬隆基。
可僅僅在相約日期的前一週,王尚智病情惡化,住進了醫院。
所以馬隆基只能透過影片跟王先智通話。
當時王先智醫生已經氣息微弱,可他們二人還是共同說了那一句“中巴友誼萬歲”。
到最後,馬隆基也沒能見到王先智醫生一面,苦尋了大半生,卻只差了三天。
而隨後馬隆基參加了王尚智醫生的葬禮。
更是在八月份,烏魯木齊舉辦的一場紀念喀喇崑崙公路員工回國四十週年的活動上,馬基隆見到了王先智的的妻子吳建邦女士。
馬隆基那一天特意戴上了慶祝節日的白色羊絨帽,這是他對王先智醫生表達敬意的最鄭重的方式。
“中巴友誼萬歲”,這是數代兩國人民共同結下的情誼,所以到了今天,才有中巴老鐵的稱呼。
而我們要將這份友誼一直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