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時期,京兆杜陵有一個叫韋善俊的人,此人生於595年,十三歲時就習誦《道德經》、《度人經》、《西升經》、《升玄經》,那時候的他就喜歡老莊之學,遂長齋素食,志慕玄門。
一次在嵩陽觀遇見黃元賾,從此便出家為道士,唐天授年間曾入宮為武則天治病,故被封為太醫。但是,韋善俊不喜歡這樣的生活,他的志向不在皇宮裡。於是,辭去太醫職位,去了洛南藥子嶺開荒種藥,並總結百草藥方為黎民百姓行醫治病。從此韋善俊種藥的那座山被人稱作“藥子嶺”,種藥處被譽為“藥圪墶”,韋善俊也被後人譽為 ‘’南藥王‘’。
韋善俊閒暇的時候就靜靜地躺在山林間,他會把自己的食物分出來給山裡的小動物們,有一次,他看見一條狗,那狗病得已經奄奄一息了,而且滿身都是疥瘡,毛都掉沒了,韋善俊精心的給狗治療,那狗卻奇蹟般地活過來了,可是,身上卻沒有一根毛,人們見到都非常厭惡。
韋善俊給那狗取了個名字“烏龍”,走到哪裡都帶著那條烏龍,有時韋善俊會騎著那條狗,“烏龍”跑起來風馳電掣一般。他帶著那隻狗遊遍了名川大山,據說他遇到了真人,授予他三皇的檄召的文書,從此韋善俊獲得了神仙變化的道術。
在韋善俊一百歲這一年,他去嵩山看望在那裡修行的兄長,見過兄長之後,在大殿前面,那狗突然變化成一條龍,長有幾十丈,眾人還沒有反應過來是怎麼回事,就見韋善俊跨上那條黑龍,瞬間那龍便騰空而起,在它飛起的時候,龍尾巴把大殿的一角給掃塌了。韋善俊駕龍昇仙之後,人們在藥子嶺給他修建了一座墓,並在墓前建了一座藥王廟,藥王廟為一院三進,對面有舞臺,皆構精巧古松遮蔭且清靜幽雅,每年的二月二人們會來此祭拜,遊人雲集。
避亂經斯地,仙蹤記有唐。祠荒春更老,啄古藥仍香。佛衣迷殘碣,尋芝過矮牆。高山欣在望。晨夕足徜徉。
可惜,此廟毀於文革期間。
大約在明正德年間的1506年,有人在洛南縣城西北燕子山建了一座藥王廟,內供奉韋善俊和孫思邈的雕像,邑教諭陳遴曾撰《藥王廟碑文》。
1983年,藥王廟被洛南縣人民政府確定為縣級重點保護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