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了近一年半的時間,佳明最新款fenix 7終於來了。除了最初的兩代,後續fenix系列保持著每年釋出新款的節奏,飛7有點姍姍來遲——上一代飛6問世時新冠疫情尚未開始,是不是覺得已經很久前的事了?
我們提前拿到三塊fenix 7系列,以及六年後再度更新的epix(可以理解為帶有AMOLED屏、無太陽能充電的飛7)。
這款雖遲但到的新fenix軟硬體升級都不少,單篇測評很難講全。這篇主要聊聊幾個印象深刻的新功能——
和6相比,7主要升級了哪些?
飛7依然延續了從fenix 5開始的數字+S+X的命名方式,依然是1.2”(42mm)<1.3”(47mm)<1.4”(51mm)的表屏配置。
分為三個版本,Power Glass精英版、Power Sapphire旗艦版、Power Sapphire尊榮版,合計13塊新表——這也是fenix近年產品矩陣的特點,單品型號下會按錶殼+鏡面材質細分成很多塊表。
- 全系列標配太陽能充電功能
飛6開始推出的太陽能充電版本,成為飛7全系列的標配。且在原本Power Glass(康寧大猩猩玻璃DX鏡面)的基礎上,增加了防刮擦效能更好的Power Sapphire(合成藍寶石鏡面)。
從外觀上,7的太陽能充電「環」面積要比6粗了一圈,充電效率顯然要高很多。
以最頂配7X和6X為比較,GPS模式下7X續航時間89+33小時,6X是60+6小時——前面這個數字代表本身續航電量(除了電池容量外,也與晶片功耗和軟體調校有關),後者代表在理想狀態下太陽能帶來的續航。
當然還是要強調一點,目前太陽能依然只能補充續航,而無法實現直接為手錶增加電量的效果(關於太陽能充電,可參考《深度測評佳明fenix 6、instinct和tactix Delta的太陽能版充電效果》
深度測評:佳明Garmin太陽能系列,實際充電效果如何?
- 全系觸控式螢幕
fenix 7全系標配,也依然沿用了傳統五個實體按鍵的操作方式。
觸屏體驗會在後面細講。先放結論,觸屏流暢度很好,溼手+戴手套不影響操作;極大提升了資料讀取的便利性,要知道以往靠按鍵讀取詳細數值或輸入,是很麻煩的事;不習慣觸屏/擔心誤觸,觸屏也可以很方便在各種模式下關閉。
觸屏興許也是上手飛7後最大的使用改變。
- 雙頻+多星定位系統
這也是後面重點要提的。GPS跑表進化到今天,滿足日常運動需求已綽綽有餘,最多問題常在於低訊號環境(比如戶外樹蔭/立交橋下)、環境干擾(比如城區高樓層街道的跑步),雙頻多星定位就針對這樣不夠理想、訊號較差的戶外環境最佳化,也是戶外效能上最大提升。
- LED手電筒
僅在7X上提供。除了照明和安全提示外,LED手電筒還可以調節為根據你的步頻進行閃爍提示。
- 進階訓練
對長距離耐力選手而言,其中有兩個功能值得一提:「UP AHEAD無懼前行」和「Real-Time Stamina實時體力值」——
- 賽前匯入線路並標記CP點,起跑後就能檢視到下一個補給/打卡/飲水/換裝點還有多少位置,對越野超馬會非常實用;
- 實時體力值針對跑步和騎行,根據你當下的運動強度及過往評估出的能力,呈現出“體力血槽”。這個血槽很有意思,比如「體力10km/剩餘50%」代表按當下強度輸出,你還能繼續跑十公里、還剩50%體能。
而且這個血槽還會告訴你暫停能恢復的體力值上限。
(7公里有氧後的體力值顯示為83%,跑完休息半小時後體能回到85%。)
- NFC公交卡
除了原來garmin pay支援的移動支付/交通出行外,7系全系支援NFC交通卡。後續會慢慢升級,國內絕大多數城市公交地鐵都能用。
其它的升級還有, 第四代光學心率計(Gen 4.0),主要提升在更短的心率反饋時間、劇烈運動下心率的精準性,這也是以往光電心率相比心率帶最大的差距;
7系全系記憶體至少16G(精英版)起步,旗艦版和尊榮版都是32G;
每代都會提升的續航時間。GPS模式下每款7系都能滿足百公里甚至百英里的越野,就算開啟更耗電的雙頻多星定位,應付很多超馬都沒問題。(肯定語氣)fenix 7的使用者並不會有什麼續航焦慮。
接下來具體說說新功能。
觸控式螢幕:最大提升在於讀取資料的便捷性
飛7的觸控式螢幕手勢比較簡單,上下左右滑屏、右滑返回、點選確認,全部可以在運動過程中單指完成操作。近期使用結論:
- 最主要提升是讀取/輸入資料的便捷性
主觀上我們把fenix提供的資料分為三類,當下外界環境資料、佩戴者生理資料、當下/過往運動資料。這三類資料又會細分成很多數值,往往會在同一時段頻繁檢視。
比如戶外高海拔徒步,會檢視海拔、氣壓、方向、以及地圖等資訊,留意可能出現的風暴預警;而後會關注自己的心率、脈搏血氧(尤其較高海拔低端)、身體電量、呼吸等情況,對自己當下行進了多少距離、時間、行進速度等——使用觸控式螢幕操作顯然在讀取上要省時省力太多太多太多了。
具體到跑步中,按鍵檢視資料時,多數人都需要大拇指+食指固定錶盤、同時按壓按鍵,多少會影響跑步節奏,觸屏就可以在盡短時間內單手指滑動檢視。
- 實現了一些輸入互動的可能
過往想在fenix上輸入字元很痛苦,只能依靠按鍵逐字輸入。觸控式螢幕的加入,起碼讓輸入互動成為一種可行。
- 溼手/手套觸屏成功率
表屏沾水後觸屏滑動沒有問題,帶觸屏功能的手套可以完成操作——實際上,我們隔著幾乎所有運動裝備常用的化纖面料,都能完成觸屏滑動,順滑度沒有影響。 不太理想的是編織毛絨類、羊毛材質、浴巾之類的編織絨布,當然這種情況實際很少用到。
關於戶外表是否需要觸控式螢幕一直存在爭議,包括擔心觸屏會造成更多誤觸?我們認為fenix畢竟區別apple watch等手錶,本身觸屏更多服務查閱資料,沒有那麼多互動輸入的應用場景,即便有時無意誤觸,也不會引發太多問題(如撥出電話/傳送資訊之類)。
當然你完全可以在部分場合(戶外/運動/睡眠)關閉觸屏,或者乾脆全部關閉依然延用實體鍵操作。 盲猜觸屏會成為日後戶外/運動屬性智慧表的標配。不過實體鍵依然會有很多擁躉,兩者配合興許才是最佳操作體驗。
GPS雙頻多星定位系統:雙頻和多星分別代表什麼
fenix 7使用了最新的搜星定位晶片,旗艦版+尊享版的fenix 7系列支援雙頻(L1+L5頻段)多星(GPS+GLONASS+北斗+GALILEO+QZSS)定位——
GPS訊號最初民用的只有L1 (載頻1575.42MHz),後來增加了第二民用訊號L2和第三民用訊號L5;L5採用了與L1、L2不同的工作頻段(載頻1176.45MHz),它的波長更長,自由空間衰減更小,因此同樣條件下訊號達到地面的功率更高;在低訊號情況下L5能實現更快的搜星速率;另外L5頻段對位置解算的精度遠高於L1/L2。
因此,支援L1+L5雙頻的手錶就可以用兩種頻率的觀測值加以組合來進行精準定位+可能存在的資料修正。
更直白點講,
雙頻定位的手錶搜星速度會更快,在戶外樹蔭、高樓旁、短隧道等地方也能保持連線,且GPS軌跡會更加精準——很多跑過芝加哥和新加坡馬拉松的可能都經歷過,穿行城區摩天大樓間的很長一段距離,周圍選手手錶提醒聲此起彼伏、距離和配速誤差極大,雙頻定位就能緩解類似問題。
以及,馬拉松起點處上萬隻手表同時準備搜星時,雙頻定位也能最大限度減少干擾,併成為最快搜星的那位。
此前佳明手錶最多支援三種衛星導航系統,如今fenix 7旗艦版+尊享版支援 GPS(美國)、GLONASS(俄羅斯)、北斗(中國)、Galileo(歐盟)、QZSS(日本)五種,在需要定位導航的時候也可以選擇多種模式。 不過分介意續航的話,開啟多星定位後,連線穩定性和精準度都會提高很多。 這幾種衛星導航系統各有千秋。
最老牌的GPS此前開放了精度限制,單點定位的誤差橢圓直徑大概極致能做到2米左右,已經完全可以滿足日常戶外應用;而老毛子的GLONASS在確保精度同時(一直沒有限制過),在高緯度地區(比如極地科考/高海拔攀登)表現更佳;咱們自己的北斗如今已到第三代,也是繼GPS和GLONASS後第三個全球組網的定位系統(不再僅限於亞太地區);至於日本的QZSS,在日本城市高樓林立的核心城區,精準度又有它的優勢。 ——總之,如果你非常在意、也需 要定位導航的極致精準度,雙頻(L1+L5頻段)多星(GPS+GLONASS+北斗+GALILEO+QZSS)顯然就是當下最優答案。
幾點實際體驗:
- 即便沒有更新星曆和地圖資訊,fenix 7X戶外搜星依然幾乎秒連,是迄今為止所有佳明手錶中連線速度最快的;
- 過往fenix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個問題,金屬錶殼的fenix在跑步中顯示的即時配速並不如自家的forerunner系列(跑完看資料沒問題,但運動過程中即時配速卻經常發飄或滯後)。而在fenix 7上,就完全不存在這個情況;
- 對比單頻雙星的fenix 5X Plus(三年前的頂配旗艦),樹蔭+高樓層間的精準度更高。
疫情打斷戶外出行計劃,後續有機會補充更多fenix 7X去山谷、叢林、古鎮廊橋街道之類最考驗GPS精準度地段的表現。 雙頻多星定位系統目前僅在旗艦版+尊享版飛7上有,作為戶外智慧手錶最核心的功能,不差錢的話,還是上頂配吧。
LED手電筒:除了照明和提高安全性之外,它還能幹嘛
fenix 7X錶盤額外增加了一個LED手電筒,四檔白光+紅光,可作為夜間徒步/跑步/騎行的安全指示燈效果。
下圖為iPhone 8(左)和fenix 7X(右)依次四檔亮度的對比(近幾代iPhone的閃光燈亮度上區別並不明顯):
fenix 7X最高檔白光的照明亮度,介於iPhone手機手電筒1-2檔間;色溫上, 要比手機閃光燈偏暖。 全黑環境下,3-4檔強度已完全可以作為夜間閱讀燈(手電筒距離書本30cm):
fenix 7X的LED手電筒作為照明使用時,比較適合露營夜間尋物,而且相比用手機閃光燈,手錶LED也能騰出一隻手(尤其是翻包找小物件時)。
不過無法以作為行路照明、或營地燈; 開最亮檔時,5分鐘後LED處開始輕微發熱,但熱量並不明顯,也沒有繼續升溫的情況。即手電產生的熱量與錶殼本身散熱幾乎完全抵消掉了; LED最高亮度時,手錶功能全開(心率/血氧監測等),75%電量顯示手錶續航時間為4小時。最高常亮30分鐘,電量-7%。預估極端情況下僅作照明使用、且關閉手錶其它功能,高亮手電筒續航時間7-10個小時。
除此之外,LED手電筒可以定義閃爍方式,變幻長閃/短閃/漸暗閃等,顯然在戶外科考、團隊成員溝通時可以派上用場。
除了夜跑/夜騎作為安全閃爍燈,LED手電筒另一個主要作用,步頻提示器。
可以搭配節拍器,外加燈光閃爍來提示自己保持步頻。尤其是正在修正跑姿,或進行一定強度的勻速節奏跑時,以此保證自己能跟住/完成訓練; 多提一句,視覺上,夜跑開啟LED手電筒後也有種化身民航客機貼地飛行的感覺。
實時體力值:用體能血槽評估你還能堅持多久
Real-Time Stamina實時體力值針對跑步和騎行,尤其長距離更有參考價值。簡單說下這個好玩的新功能:
- 體力值代表你開始跑步時的身體狀態。佳明會結合過往運動強度、睡眠、恢復時間等評估出初始體力值,比如我們其中一位測評者(最大攝氧量54)連著跑了4天、合計60+公里有氧後,第5天跑步時他的初始體力值就顯示為79%。而當你恢復充足,體力值便會100%;
- 體力血槽可以以百分比、或者距離顯示。體力10km即意味著外界環境不變情況下、以這樣的強度繼續輸出,還可以跑上10公里;
- 在跑步/騎行過程中體力值會根據你的強度,慢慢衰減;
- 更長距離的徒步/超馬越野,中間CP點休息時,體能可以得到恢復。這個恢復情況也會在實時體力值中呈現。
因為佳明本身能監測除了運動資料外的其它環境資料(海拔/氣壓/溫度等)和生理資料(心率/血氧/呼吸等),所以這個估值也會隨著更多運動次數,演算法最佳化後變得可參考性更高——所以我們會在後續更長距離中詳細測一下它的玩法。
fenix7系初體驗後的使用總結
fenix之於戶外智慧手錶的定位,好比iPhone之於智慧手機,今年iPhone 13Pro Max進一步加固了蘋果在高階手機中的地位,fenix 7系列(尤其是旗艦版和尊榮版)同樣可能繼續蟬聯頂級戶外手錶的位置;
當下fenix使用者裡,飛3、飛5依然有較大的保有量(數碼圈經常調侃的釘子戶),飛7最適合這些使用者更新換代。上手後的新功能、更新的UI介面、尤其是強烈的續航提升,帶來的體驗升級會相當明顯;
當然除了效能,fenix也一直是佳明手錶的價格擔當,多數人可能都會多比較一陣再購買。主觀上我們比較推薦這三個型號,精英版的fenix 7、旗艦版的fenix 7S、尊榮版fenix 7X;
文中沒有太多提到epix,初代發售於2015年,多年後再度更新,定位依然是戶外表。可以理解為無太陽能充電的飛7,同樣分為精英版、旗艦版和尊享版(全部32G記憶體)。epix使用了AMOLED螢幕,顯示效果靚麗很多。 epix會很適合有一定運動+戶外需要、也比較喜歡fenix這種硬核戶外金屬感的都市使用者;
硬體方面,fenix一直是佳明最高精尖新技術的首發機型,這次GPS晶片、光學心率模組、太陽能充電等都有升級,包括最頂配上的手電筒;
幾位測評者使用一週後,感覺最大的變化還是來自日常生活(觸屏)+運動場景(夜跑步頻閃燈/實時體力值),我們也調侃戶外的硬核功能之外,fenix越來越適合作為運動用表了(例如實時配速是歷代fenix中最準確的);
續航時間及GPS精準度、第四代光學心率計的數值比較,後續繼續使用補上資料(當下樣機還無法連線手機)。總體上這些也是相比舊款繼續最佳化——從95分到98分的進步未必體驗會很強烈,但有進步總歸是最好的。
任何關於fenix 7的問題,也可移步評論區交流。
過往佳明fenix系列的測評:
深度測評佳明fenix 6、instinct和tactix Delta的太陽能版充電效果:
上手MARQ Driver,體驗駕駛方程式賽車的極速風流
搶先上手佳明fenix 6:功能之外,這是使用體驗最出色的一代fenix
佳明Garmin最新升級的fenix 5 Plus系列,有哪些看點?
佳明最新的三款fenix 5 Plus系列,應該怎麼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