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就到了傳統佳節中秋了,中秋是民間傳統四大節日之一,老話常說:“八月十五月兒圓”,而月圓有人之團圓的寓意;所以,中秋是萬家團圓念親思鄉的日子;中秋也是民間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因此也擁有較為廣泛的群眾基礎;人們在節日當天,透過吃月餅,飲桂花酒,賽龍舟,賞月等多種形式,度過美好的中秋之夜;後來這些慶祝中秋的各種形式逐漸演化成風俗各異的地方習俗,並廣為流傳至今。
其中,祭月就是中秋裡的一項傳統習俗;祭月是上古時期帝王祭拜月神祈佑人間祥和太平盛世的遺風;後來由明代演化到民間,是先民祈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過上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形式;老話常說:“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滿盤”;意思是人們在中秋當晚,在盤子裡擺上瓜果石榴月餅桂圓等時令鮮果,一來供奉月神,二來祈盼月神開啟天庭之門,降福人間;由此可見,“八月十五開天門”的說法由秋夕祭月衍生而來;民間也有“七月十五開地門,八月十五開天門”的老話為證。那麼,為何先民在中秋祭月儀式中會祈盼月神開啟天庭之門呢?
據民間相傳,天庭之門每隔千百年才能開啟一次;而且,天庭之門的開啟也是有很多講究的;比如,只有八月十五的夜晚才能開啟,只有有緣之人才能見到天門開啟,只有心誠之人,天門才能滿足其許下的心願;據民間觀點解釋,八月十五開天門的說法眾多,是由多個版本演化而來的,其中兩個典故非常具有代表性。
一是;據相傳,舊時有一個父母雙亡的孤兒,從懂事起就為地主放牛;有一年八月十五,放牛郎和往常一樣將牛趕出牛棚,在村外的山坡上放牛;但放牛郎夜間受到風寒侵身,在放牛時發起了高燒,放牛郎渾身難受,就找了一塊大石頭躺在上面歇息一下,誰知迷迷糊糊睡著了;等到放牛郎醒來時,已見太陽落山,牛也不見了蹤影;放牛郎找遍了整個山野,也沒有找到牛。
這時候,天已經黑了;放牛糧只好回去向地主稟報,地主聽後大怒,命令家丁將放牛郎毒打一頓,然後將他趕出了家門;放牛郎發著高燒,一天沒有吃飯,肚子又飢又餓,被家丁痛打的身體疼痛難忍;無奈,放牛糧又走到了丟失牛的山坡上,找了一棵桂樹躺在下面;而此時中秋的圓月已經高高掛起,放牛郎望著圓月,想起自己的身世,思念爹孃;再想起自己患病丟牛被地主毒打併趕出家門的遭遇,身無是處,只能委身荒野,不禁悲從心來,淚流滿面。
放牛郎對月暗想,如果爹孃尚在,就不會從小就給地主放牛;如果有家,就不會在中秋之夜躺在山坡上孤苦伶仃無依無靠;即使家中窮苦,有爹孃的地方就是家,即使受到再大的委屈,家和爹孃就是傾訴的地方;放牛郎越想越悲傷,不禁放聲痛哭;而放牛郎的遭遇和哭聲感動了月宮娘娘,月宮娘娘打開了天門,在放牛郎趟著的山坡上,為他送來了幾間茅房,配置了鍋碗瓢盆,在山坡下為他劃置了幾畝地,並將丟失的老牛贈予放牛郎;最讓人驚奇的是,茅房裡坐著放牛郎的爹孃,桌上擺滿熱騰騰的飯菜等著放牛郎的歸來。
自此之後,放牛郎就和爹孃在山坡下面開荒耕種,在山上打獵摘果,日子過得雖不算富有,但美滿富足;不久,放牛郎娶了媳婦,生了一雙兒女,從此一家人男耕女織其樂融融;放牛郎因禍得福的故事在當地傳開後,很多人也想模仿放牛郎,期望能受到月宮娘娘的關注,期望天門重開,獲取月宮娘娘的恩賜;所以,每到八月十五,家家戶戶擺上時令鮮果貢品,供奉月神,祈盼天門重開時,能引起月宮娘娘的注意。
二是;相傳舊時財主家有一位十二歲的童養媳,每日受到婆婆的刁難,自從進入財主家的門,婆婆便讓她挑水洗衣,劈柴做飯,而且從不讓童養媳吃飽飯;時常天不亮童養媳就要起來到很遠的地方將水缸裡的水挑滿,晚上黑天后,童養媳還得趁著月光劈好第二天用的燒柴;有一年八月十五,財主家吃罷晚飯一家人坐在院落裡吃著水果賞月;等到快要歇息的時候,婆婆安排童養媳趁著夜色到磨坊裡磨面,留作第二天蒸饅頭用;童養媳只能聽從婆婆的安排,拖著瘦弱的身軀抱著粗大的磨棍,非常吃力一圈圈地轉動碾子。
還好,快到午夜的時候,童養媳將明天蒸饅頭所用的面終於磨好了;童養媳收拾妥當,準備將一籮筐細面端回廚房;可是,午夜裡即使月光明亮,但童養媳端著的籮筐比較大,籮筐遮擋了視線,一不小心,被地上的一塊石頭絆倒了,籮筐裡的面撒了一地;童養媳看著地面已經無法撿起的麵粉,想著明天早晨做不出饅頭,又要遭到婆婆一頓謾罵和毒打,不禁傷心落淚起來。
童養媳跪在地上,眼中含淚望著天空皎潔的月亮,一邊哭泣一邊數落:“月神娘娘,賜予我一籮筐的麵粉吧,否則明天我又到受到婆婆的斥責和毒打了”;童養媳剛將唸叨的話說完,只見南天門方向閃了一道白光,轉瞬之間籮筐裡出現了白白淨淨的麵粉;童養媳看做籮筐裡失而復得的麵粉,喜極而泣,面對圓月的方向,拜了又拜,然後端起麵粉走回廚房;自此之後,只要童養媳端起籮筐,這個籮筐就會自動出現滿滿一筐白白淨淨的麵粉,童養媳再也不用抱著粗大的磨棍起早貪黑地磨面了。
婆婆看到童養媳有如此功能,對童養媳的態度立馬轉變,不僅讓童養媳吃飽穿暖,還像供著神靈一樣供奉著她;童養媳中秋之夜天門賜面的故事在當地傳開後,當地人紛紛效仿;每到八月十五,人人在家中擺供祭月,祈願月神開天門,賜福賜壽賜財;自此之後,中秋祭月能開天門的說法廣為流傳,所以就有了“八月十五開天門”的說法。
概述
八月十五開天門的說法是由秋夕祭月衍生而來,它是舊時人們對自然天體盈缺朔望認識不足,借用神話的方式作出解釋,以此獲取人們的認可;其實哪有什麼月神天門,哪有吳剛伐桂嫦娥奔月;八月十五天門開的說法主要是想給予人們無限的遐想和美好的精神寄託,增添遙遠宇宙的奧秘,用於控制人文思想和社會形態的一種形式;而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開啟天庭之門,開啟月宮之門的不再是神話中的神靈,而是日益發達的科技和人類聰明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