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青海姑娘挖地,意外撿到7萬銀元,在那個年代相當於1000多萬人民幣。面對這筆鉅額財富,她會上交國家,還是據為己有?誰也沒有想到,在這些銀元背後,還隱藏著一個32年前的秘密:為什麼在一塊普通的黃土地中,會埋著這麼多的銀元?這些銀元的主人是誰?歡迎點贊評論收藏。
青海姑娘挖出銀元
1982年,青海貴德縣正準備通自來水,需要各個大隊一起挖溝修管道,很多人都自告奮勇接下各個地段的挖溝工作,但是輪到園藝農場這一段,卻沒有人願意接了,因為這裡地形崎嶇,土質比較堅硬,相對來說工期還比較緊。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個叫做陶金蘭的18歲姑娘站了出來,決定接下這個任務。
很多人都笑話陶金蘭腦子笨,不知道挑輕鬆的活幹,就連大隊長都有點猶豫,因為陶金蘭實在是又瘦又小,這任務又這麼難,他怕陶金蘭完不成。但是陶金蘭卻想得很簡單,早一天挖好管道,就能早一天通自來水,至於幹工程,誰苦點誰累點,並沒有什麼大的區別。可是誰都沒有想到,陶金蘭這樣不愛計較的性格,反而給她帶來了一場奇遇。
這場奇遇,發生在6月16日。當時陶金蘭正在地裡忙著挖管道,結果沒有想到她一鋤頭下去,竟然好像把一個什麼東西打碎了。陶金蘭用鋤頭撥開土一看,原來是打碎了一個陶瓷罐子。更令陶金蘭震驚的是,她把這些陶瓷碎片拿開之後,裡面竟然流出了一堆白花花的銀元。
陶金蘭從生下來為止,就沒有見過這麼多的錢,一時之間呆在原地。過了一會兒,陶金蘭才上手確定這些銀元的真實性,雖然從表面上看,有些銀元有生鏽的跡象,有的還發黑,但這確實是貨真價實的銀元。80年代的時候,農民的生活普遍不太富裕,更何況是在青海這樣貧困的地方。試想一下,他們連自來水都沒通,可想而知,生活水平比較一般。
面對這些堆成小山一樣的銀元,一般人可能就據為己有了,但是陶金蘭的性格卻非常耿直,她知道這些東西不是平常人的東西,覺得應該把這件事報告給政府。於是在陶金蘭的報告之下,考古專家很快就趕到了現場。
經過考古學家的大規模搜尋和鑑定,這些銀元一共有將近7萬枚;在這堆白茫茫的小銀元“山”中,還有1600個銀錁子。這些銀子總重量超過2噸,銀元的種類也特別豐富繁雜,其中包括袁大頭,龍洋和船洋等等,至少是幾十年前的文物了。
而由於銀子是不會貶值的,這些大洋的文物價值,加上這些銀子本身的價值,在當時80年代,可以達到1,000萬,這確實是一筆令人非常震驚的財富。
青海一個吃苦耐勞的姑娘,一鋤頭下去,竟然挖出了價值1000萬的白花花銀元!考古專家在興奮地清點著這些銀元的同時,也在思考一個問題:這麼多的銀元,究竟是誰的呢?而考古專家們經過調查,發現了一個32年前的大秘密。
32年前的秘密
為了調查清楚這些銀元的來歷,考古學家首先調查了一下陶金蘭挖出銀元的這個地方,究竟是什麼地方,一查,考古學家發現這裡曾經是一處宅基地,宅基地上還曾經蓋過房子。在這裡蓋房子的人,名叫馬元海。馬元海這個名字雖然有些陌生,但是一提到馬家軍,可能就不那麼陌生了。
馬家軍是一顆搖頭草,看誰的勢力比較大就投奔誰。一開始,他們歸順清政府;後來看北洋政府勢力比較大,又投靠了北洋政府;到了民國統治時期,他們又馬上投靠了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在國民政府統治時期,馬家軍就控制著青海和寧夏地區。馬家軍的首領是馬步芳,而馬元海就是馬步芳的表哥。
《貴德文史資料》上曾經記載過馬元海在貴德縣的所作所為。馬元海本身手裡有槍有權,缺的就是錢。於是他利用自己的權力,拉攏當地的商賈,很快就在當地混得風生水起,並且還被稱為“貴德王”。但是雖然他被稱為“貴德王”,卻沒有給貴德人民帶來任何好處,反而是整天對百姓橫徵暴斂。
馬元海經常逼迫百姓,把家裡值錢的東西交出來用於補充馬家軍的軍餉,有誰敢反抗,馬元海就把他抓到監獄中。除此之外,馬元海也經常逼迫百姓為他挖礦。在馬元海的統治下,青海的老百姓簡直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活得根本沒有人樣,而是馬元海任意驅使的奴隸。而實際上馬家軍的軍餉又能有多少?百姓的血汗錢,全都進了馬元海的私人口袋。
一開始,國民政府對於馬元海的發展還頗有不滿,有時候還會派人鎮壓,但是後來抗日戰爭爆發,國民政府也無暇多顧;抗日戰爭結束,馬上又開始解放戰爭,國民黨更是忙得焦頭爛額,馬雲海就一直在青海做著他的“土皇帝”。
不過,馬元海的好日子並不多了,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馬元海就無法再囂張了。可能馬雲海也感覺到危險可能迫近,於是就趕緊讓自己的手下變本加厲地搜刮最後一筆錢財,然後將所有的錢財都埋在一個秘密的地方。馬元海本人則是想快速出逃,再想辦法把這些藏起來的錢都運出去,只可惜解放軍兵貴神速,馬元海在逃跑的過程中還意外癱瘓了。
很快,馬元海殘餘部隊,就向解放軍全部投誠;最頑抗的分子就地處決,少數表現好的才被編入縣駐隊。直到1951年馬元海去世之前,都保持沉默,一直都沒有任何人透露過他藏寶的地點。估計臨死之前的馬雲想的是,“任何人都別想找到我的寶藏”。
馬元海可能都沒想到,自己苦苦掩藏的財寶,在32年後,竟然被一個淳樸的青海姑娘挖出來了。而陶金蘭在把這些銀元挖出來之後,也選擇無償上交國家。那麼,陶金蘭後來生活如何呢?
淳樸的青海姑娘
陶金蘭的家庭環境並不好,從小也沒有機會接受過多的教育,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卻比誰都看得清。其實當時陶金蘭在發現這些銀元之後,首先喊過來的,是與她同在修水管工地上的表哥,陶金蘭的表哥在看到銀元之後,第一反應卻是,把幾枚銀元塞在了自己的口袋裡,陶金蘭連忙阻止,告訴表哥,這應該都是國家的財產。
在陶金蘭的堅持下,表哥也意識到,應該把這些東西上交給國家,於是他們兩個發揚了拾金不昧的精神,為國家保護了這批寶貴的文物。當年的貴德縣政府獎勵了他們兩個人“先進個人”的榮譽,還給他們記了三等功,每個人分到了500塊錢的人民幣獎勵。
這件事傳開後,周圍的人都對陶金蘭充滿羨慕之情,而這還不是結束,這只是縣政府的獎勵。整件事情傳到青海省政府之後,陶金蘭又被評為“三八”紅旗手,還記了一次國家一等功。一直到了1987年,陶金蘭還出席了英雄模範大會,領導們當面稱讚她,還送了她一輛腳踏車和一臺縫紉機。
可以說這些東西本身的價值,完全已經超過了他們拿到這些銀元的價值。試想一下,如果他們選擇昧下這些銀元,陶金蘭本身是農村人士,肯定不能直接使用這些銀元,還要想辦法變成現金,那他們私藏文物的事就會暴露,就會從英雄變成罪人。所以說當年陶金蘭上交文物的做法是正確的。
而陶金蘭在受到國家如此大手筆的獎勵之後,也沒有飄飄然。陶金蘭拿自己的獎金來資助貧困家庭的孩子,想讓他們有學上。而且陶金蘭也沒有憑藉這件事去謀求更高的職位,反而踏踏實實承包工地上的工程。
可能有人會說,陶金蘭這樣是不是作秀啊?另外一件事也體現了陶金蘭的性格。陶金蘭家附近有一個名叫危忠義的老人。危忠義因為工作調動從上海到青海,但是老人的身體不好,家人離得遠,又沒有朋友,不小心患病的時候,就一直沒有人照顧他。
陶金蘭得知危忠義的事情之後,就主動陪伴在危忠義的身邊,給他洗衣做飯。危忠義本人都感到不可思議,因為兩個人其實是陌生人,為什麼陶金蘭對自己這麼好呢?陶金蘭卻說,她看到了危忠義的困難,就要上去幫助,希望能夠成為老人的朋友,也希望能夠成為老人的親人。
曾經有多位記者採訪陶金蘭,問她為什麼沒有把那7萬枚、市值超千萬的銀元據為己有呢?陶金蘭說,雖然自己確實很窮,但是自己的錢夠自己吃飽穿暖就可以了,而且從地裡挖出來的東西,既然沒有主人,那國家就是財物的主人,她不可能隨便拿。陶金蘭的高風亮節實在令人敬佩。歡迎點贊評論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