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後期滅亡的原因多種多樣,正統研究歷史的人會說這是明朝三百年命運的王朝大限到時間了,無論是什麼朝代也逃脫不了這個三百年一次輪迴的王朝週期。
但從另外一個說法來看的話明朝中後期之後朝廷之中的宦官結黨和文官集團的東林黨相互之間的內鬥也是耗死了大明王朝,其實這些都沒有投過本質去看問題,歷史沒有照進現實,真正的大明王朝亡國是亡於一群資本家的“內吞計劃”。
其實比較讓人疑惑的是明代的資本家為何會掌握住了大明朝廷的政權力量,這一點讓人是想不通的,其實這一切都是要和明朝的文官制度和政治分流有著很大的關係。
明朝後期的時候,整個江南地區的經濟總量已經完全超越了北方,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事情,即使的朱棣將都城遷徙到北京也是無濟於事的。
明朝的政治制度之中出現了內閣,廢除了丞相,出現了監察權力的特務機構,比如錦衣衛和東廠,他們都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半隻腳邁入到現代化的一個特徵。
東林黨差不多從萬曆皇帝之後就開始掌握了國家的權力,但當時的東林黨之中其實還是有很多清流部分的,但後面才逐步的被大明南方的資本家控制,這個控制過程其實很簡單,南方許多讀書人沒錢讀書和參加科舉考試。
這個時候的地主老財就開始資助這些讀書人去讀書參加科舉考試,等到這些讀書人中舉之後,再將自己家族的產業和田產掛到舉人的名義之下,按照明朝官府對讀書人的優待,舉人以及舉人之後的讀書人身份都可以“不納稅”。
就是這樣,這些讀書人和地主老財勾結起來,使得大明朝廷的稅收一步步的減少,朝廷拿他們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同時也因為讀書人和地主老財勾結在一起,相當於穿了一條褲子,很多經濟和政治上面的事情不得不選擇站隊,江南地區勢力較大的那些地主老財有的時候真的是富可敵國,他們這些錢是沒有使用了的地方了嗎?
不,其實是有更多的使用地方的,他們選中的舉人以及一些狀元探花,都將成為江南資本地主的代言人,如果是漢唐或者宋朝的話,讀書人的氣節可能都會拒絕這種做法。
而且唐宋時代也沒有明朝地主家的這種精細計算,簡直就是將人心之中的貪婪本性都算好了,做好了各種預算方案,容不得你不上當,那這些預算方案和陷阱到底又是一個什麼樣子的呢?
預算方案和陷阱都是專門為有野心和想往上爬的讀書人準備的,成為舉人之後明朝授予官職運氣好的話都是需要等上幾年去做一個小地方的縣令,很多時候三五年都不一定有合適的官職去讓你做,一個官職後面很有可能排隊等著好幾百人,三年一次科舉考試,但並不是說每次科舉考試完之後,大明官府之中的朝廷官員都會有足夠的老人退休將位置空閒出來。
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古今中外都是這樣。所以就造成了絕大部分的讀書人雖然中舉,成為了舉人,秀才,探花,榜眼,甚至第一名的狀元,進士。
但你還是沒有官位可以去做,不能走馬上任,就相當於你有資格去做大明朝廷的公務員,但位置和人數卻是限制死了的,這個時候拿就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
最先被刷下來的肯定都是一些沒錢沒勢的舉人,他們有的回家教書算了,有的就是該行了,有的就是去地方縣衙之中一輩子做一個“臨時工”,和官員做著一樣的事情,但身份不被承認,工資待遇要低很多,明朝的時候被叫作“小吏”。
還有一些讀書人不甘心,有野心,所以就和南方擁有巨大財力的地主家勾結在了一切,地主家需要這些舉人的政治身份,而舉人則是需要地主家的財政支援,拿到了銀子之後去朝廷之中上下打點一番,疏通一下關係,就可以獲得一個官職。
在地方或者偏遠省份鍍金幾年,然後繼續往上爬,因為地主家投資的比較多,所以總是有幾個會做到大明中樞朝廷大佬的位置,這個時候的南方地主家就投資勝利了。
想想看,大明朝廷之中僅次於皇帝的內閣閣老都成為了江南地區地主家的代言人,這背後是一件多麼恐怖的事情啊!想必這帶來的不僅僅是政治和政策上的便利吧?
地方上的縣令知府又有誰敢去得罪這些背後站著朝廷中樞大佬的江南地主老財呢?整個江南還不是他們說了算,還不是他們為所欲為。
所以從哥倫本和麥哲倫環球航海發現了美洲大陸之後,利用黑奴開發出來的白銀有一半都流入到了當時的大明境內,用來交換明朝的絲綢,茶葉,香料,瓷器等奢侈品。
按道理來說大明朝廷應該是不缺錢的,但大明朝廷其實是最缺錢的,崇禎皇帝時候江南地區的茶葉稅竟然只收上來幾十兩銀子,朱元璋聽了之後恐怕都要氣的活過來吧!
不是朝廷沒有錢,而是整個大明社會的財富被江南的地主家們“內吞”了。他們一分錢都不要交,與後金,蒙古,以及各個地方叛亂作戰所增加的賦稅其實是落到了老百姓的頭上。
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難過,他們再也不喜歡這個曾經最喜歡,最為信仰的朱元璋建立的大明王朝了,於是西南,西北貧苦百姓開始揭竿而起,李自成數十萬大軍滅了這個曾經為民做主的大明王朝。
明朝有罪嗎?當然有罪,明朝最大的罪過就是沒有將江南的這些地主家們都處置,明朝其實不該滅亡,是這些南方地主家把明朝玩亡了。
我恨明朝皇帝不夠果斷,崇禎皇帝為何看不清形勢,不殺幾個江南地主抄家以充國庫,所以後來清軍入關之後,這些人搖身一變成為了帶路黨,什麼忠孝禮儀都被棄之腦後。
清朝建立之後對於這些人有著清晰的認識,轉眼之間就的屠刀,從來都不慣著這些士紳階級和地主老財,對於殺人來說是最為簡單不過的事情了,滿洲八旗從來都不會心慈手軟。
所以一時間整個江南就算有錢都買不到自己的性命,舉幾個例子就可以明白,福建海商鄭芝龍當年多大的產業啊,從馬六甲海峽一直到東海都是他的勢力範圍。
荷蘭人和西班牙人都要給他交過路費,本人身價數千萬兩白銀,但投降清朝之後是一個什麼樣的下場呢?
自己想要的閩浙總督不僅沒有拿到手,幾代人積累的產業都被清軍拿走了。
所以到了大清時代,整個江南的地主家和那些士紳人頭紛紛落地,家財散盡,子女妻子被掠奪,能夠保住性命的人十不存一。
這種情況之下他們又怎麼不會去懷念那個曾經希望他們出一點點錢抗擊滿人,任由他們貪汙賄賂,特權橫行的大明王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