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天奕觀史
編輯 ▎天奕觀史
古代殉葬制度究竟有多殘忍?人還沒死就要被活活塞進墓穴,那麼活人陪葬進去後能在墓室中活多久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一、朱元璋時期
在朱元璋的墓中就有大量的陪葬女子,可奇怪的是,她們的雙腿都呈現O形,看著像是被人有意掰開,而會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也非常殘忍。
這些女子都是被人活埋進墓中的祭品,也就是我們說的陪葬品。
世界上沒有人會心甘情願陪葬,所以全部陪葬的嬪妃都會被提前迷暈,而當她們反應過來,已經被活埋進了墳墓,沒有辦法逃生。
這時她們會十分地恐懼,拼命想要逃跑,但由於缺氧導致無法呼吸,再加上提前被灌下的迷藥,儘管用盡全身力氣想要逃生,也只能在恐懼中等待著死亡,而雙腳開啟就是一種真實的逃跑狀態。
從這個小的故事我們看到一些關於殉葬的可怕之處,而活人陪葬的歷史十分悠久,它的變遷過程也十分殘酷血腥。
二、殉葬制度的幾起幾落
我們所謂的活人陪葬也被稱為人殉,從殷商周時期便開始興盛,秦朝時期人殉的規模達到頂峰,後來在西漢時期迅速衰落,明代朱元璋時重新興盛,直到清朝結束,這種“吃人”的制度才宣告沒落。
活人陪葬就是帝王貴族等這一階層的人物,在死後讓活人為他們陪葬,被陪葬的人身份各不相同,一般都是死者生前親近的人:身邊的侍從、近臣或是奴僕俘虜。
而陪葬的人數主要看死者的身份高低,多則上百,少則數人不等 。
古人之所以採用人殉的方式,與他們相信“靈魂不死”有著很大的關係。
古人信奉鬼神一說,認為人死後會去到另一個世界。比如秦始皇就痴迷於長生不老,甚至派徐福東渡尋求仙丹。
所以帝王為了在死後依舊享受現世的富貴,他們不僅要把生前所使用的生活用具一起陪葬,還要將妻妾、大臣和奴隸都帶入陵墓,供自己使用,因此也產生了“事死如事生”的說法。
其實通俗點說就是帝王死後想要侍奉也如同生前一樣,至少在人物、規模、等級上不能低於生前。
先秦時期文明比較原始,所以手段也比較殘忍,很多人都是被砍頭殺死或者焚燒之後埋入陵墓,甚至還有些人被砍掉了手腳,或者是直接被剁碎了才將他們作為陪葬。
這種殘忍的制度被無數人的反對,所以在春秋時就有所收斂。
在秦始皇死後,秦二世進行了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殉葬,70萬民眾耗時30年建造了陵墓,建完之後,秦二世為了匠人們永遠保守陵墓的秘密,便一聲令下,將一萬多名工匠直接堵死在墓道之中。
此後,漢代廢除人殉,南北兩宋時也沒有出現過,但是在元朝入主中原後,人殉又得到了恢復,而朱元璋時奉行“元規明隨”,導致人殉再次興盛。
從殉者大多是宮中嬪妃和宮女,雖然明英宗覺得殉葬道德淪喪廢止了,但依然屢禁不止,不得不說封建思想的荼毒根深蒂固。
人殉這個陋習,在歷史上幾起幾落,終究還是在封建思想的薰陶下死灰復燃。
三、自願和不自願陪葬
關於人殉,分為自願和不自願,也可以說是威逼利誘和強迫殉葬,這裡可能有人就要問了,難道還會有人想要自願去死嗎?其實大部分都是威逼利誘的結果。
古時人們看重階級地位,皇帝一聲令下,你不但要滿臉笑容的服從,還要感恩戴德、跪地叩拜。而在社會底層的人為了活下去,也會選擇賣兒賣女甚至賣自己。
關於引誘人主動陪葬,春秋戰國吳王闔閭(hé lǘ)幹過一件非常無恥的事。
闔閭有一個非常寵愛的女兒,一天,有人進獻了一條罕見的白色鯉魚,吳王十分高興馬上煮了吃,自己吃到一半想將剩下的一半留給女兒嚐嚐鮮。
可被寵溺慣了的女兒看到一半的鯉魚,以為闔閭在侮辱自己便自殺了。女兒死後闔閭就很內疚,可人死不能復生。
於是他為女兒在城外修建了一個巨大的陵墓,在女兒的棺槨裡放滿了金鼎玉器、珍珠瑪瑙作為陪葬品,還在舉行葬禮的當天讓舞者圍著白鶴在大街上跳舞。
百姓們因為缺少娛樂活動輕易就上當了,人們跟著舞者的隊伍前行,不知不覺間便走進了吳王女兒的陵墓,而吳王讓人啟動開關放下了陵墓的石門,將百姓和舞者全部關進了陵墓。
這些人連同白鶴最後都成為了吳王女兒的陪葬品,所以大部分人都不是心甘情願陪葬的。
接下來就要講強迫殉葬了。
明代的殉葬就十分殘忍,被選中的從殉者會被允許吃完最後一餐,然後統一聚集在一間屋子裡,而且會非常貼心的為他們準備一個木頭床,上空一根根掛繩在房樑上懸掛著。
監督的太監讓殉者自己站到小床上,把頭伸進掛繩圈中,然後會有監督他們的人把小木床撤走,讓這些從殉者窒息而死,這樣的場面十分慘烈。
這些懸在樑上的人死命掙扎,哭喊聲震天動地,可再怎麼樣也無法改變,因為他們根本無法逃脫死亡的命運。
而除了吊死以外,還有些是被直接打死或是被毒藥毒死的,也有是被水銀毒死的。而水銀有劇毒,人在喝下後內臟翻江倒海,死前劇痛無比,但死後屍體卻可以長久不腐。
因此為了讓這些嬪妃們可以真正做到侍奉主人,便會給她們灌下水銀,永遠保持著年輕貌美的狀態,這就是皇帝們希望她們青春永駐的極端做法。
四、生殉和死殉
在人殉中又分為生殉和死殉。生殉就是把活著的人塞入陵墓,死殉就是先殺後葬於陵墓,其中的做法更是泯滅人性。
在生殉時,為了避免陪葬的人逃跑以及在死前破壞陵墓中的物件,會先將從殉者進行固定並活埋,也就是先把從殉者的手腳捆住,或者砍掉手腳,然後擺放成一定的姿勢。
在隨後的活埋過程中,漫長的等待讓人絕望。還有的是用類似麻醉劑的東西將其麻醉,讓陪葬者失去反抗意識。
講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不是那麼恐怖,但接下來的兩種方式就非常詭異了。
在封建社會中女性的地位非常低,而那些權貴們在生前享受萬人跪拜,在死後也依然強迫陪葬者對自己服從。
權貴們採用最粗暴的辦法,將殉葬者的手腳筋挑斷,蒙上雙眼,然後強行將他們作為陪葬品放入陵墓中,將殉葬者擺成臉朝男性墓主人的姿勢。
更為恐怖的是,古人還採取過用鐵釘固定殉葬者的辦法。
清朝的袁枚講過一個關於先秦時期古墓的故事,說有人發現一個陵墓裡面有兩口棺材,而在墓室的牆上還發現了數位被釘在牆上的男女。
原來是為了防止他們對主人的陵墓不利,所以將他們活生生釘在牆上。
而另一種就是將人活生生塞進棺材裡,然後再將棺材埋入陵墓。
在狹小封閉的棺材中,基本上不是餓死就是無法呼吸憋死,厚重的土層和封死的棺材都讓死前的掙扎變得無力,只能靜靜地等待死亡降臨。
那麼相比於活殉,難道死殉就比較輕鬆嗎?其實也不是,像前面提到的強灌水銀,死前也是異常痛苦。
而在古代死法可不止一種,吊死、毒藥等等都是漫長的死亡過程。
五、活人在墓穴裡面能活多久
那麼古代用活人陪葬,人在墓穴裡面能活多久呢?
被生殉的人存活時間主要在於氧氣,古代墓穴都是密封狀態,氧氣很快就會被活人消耗掉,而人在缺氧的情況幾分鐘就能昏迷,十幾分鍾就能死亡。
就算墓穴裡通風能提供一些氧氣,但墓穴裡也沒有食物和水,根據科學表明,人在不吃東西的情況下能存活七天,但如果不喝水只能活三天。
所以就算有氧氣供應,但是沒有水和食物,這些殉葬者也只能活三五天。
當然了,在這種生死的最後關頭,人性的醜陋一面爆發一下,或許會有人活得更久一點。
再加上陵墓中無處不在的恐懼,人很容易就會精神崩潰,也許墓中有燈可以照明,但微弱的燈光也只是讓他們看清墓中陸續有人死去的慘狀。
看著身邊的人不斷死去,巨大的恐懼就會蔓延開來,這種心理上的絕望會更加加速人的死亡,至於陪葬的人能在墓穴活多久,相信沒有奇蹟出現,時間只能按照分鐘算。
人殉是古代葬禮中以活人陪葬的陋俗,是一種殘忍而野蠻的行為,從一開始的欺騙到逼迫再到自願,很多殉葬者在死前都生不如死。
死者是得到了“享受”,卻讓殉葬者承受巨大的痛苦,連死亡時間都無法自己掌控,而死前受到的心理壓力更要遠遠超過對死亡本身的恐懼。
這就是古代“吃人”的封建制度,對此螢幕前的您有什麼想法?歡迎來評論區下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