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組訓助提高
練硬本領強戰力
連日來
第71集團軍“臨汾旅”
組建軍體骨幹集訓隊
深研科學組訓路子
訓練質效持續提升
一起去看看吧!
▲單槓考核現場
開訓即開戰,令出風雷動。該旅第一時間成立軍體骨幹集訓隊,透過科學組訓,增強官兵體質基礎,培塑官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鬥精神,為實戰化訓練積蓄體能,奠定體能基礎。
▲ 靜態拉伸
科學組訓要精細訓練管理,克服“低效率勤奮”。據悉,此次集訓為避免形成以數量的累加來達到訓練成績提高的“簡單化”組訓模式,進一步提高訓練效益,減少訓練傷病,提升訓練質效。集訓期間,他們圍繞基礎體能的“五大要素”,採取專家指導、分組研究、分模組訓練的方法,從準備活動、訓練實施、整理放鬆三個環節入手,梳理關聯能力、探尋生成規律、研究訓練方法,專項組織訓練,解決問題癥結,使隊員們在訓練實踐中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成效,使科學組訓理念成為大家參訓組訓的強烈共識。
▲5公里武裝越野
據瞭解,此次集訓隊將官兵區分為力量訓練、速度訓練、長距離耐力訓練等5個組,並邀請了國家健身培訓基地教練、國家中跑健將等諸多實踐、教學經驗豐富的專家來隊指導,針對部隊體能訓練現狀特點,共同研究科學訓練的方法路子,制定專項訓練計劃,並在訓練中不斷改正提高。
夯基固本培基礎
打仗既是武器裝備效能的較量,更是軍人體能、智慧和意志的比拼。強軍必先強體,集訓隊告別陳舊式體能訓練模式,創新訓練方法。
▲充分熱身預防訓練傷
“不論是輕裝還是武裝越野,對隊員們來說已成為家常便飯,有了科學訓練,我們的體力和耐力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在教練的科學指導下,隊員們發現從集訓初期每天的10公里,到後來每天的30公里,儘管訓練量增大,但身體承受力卻一點都沒降低,成績也“嗖嗖”往上躥。每當看到自己訓練成績又進步了,他們開心地手舞足蹈。
科學訓練強體能
“科學組訓不是降低難度,巧練更不是投機取巧。”在專項體能訓練教學現場,教員結合多年的健身教學經驗,展開理論輔導,指導動作要領,系統講述訓練思路,普及科學的體能訓練方法及呼吸調整、力量運用、訓練防護等方面的技能技巧。參訓官兵全神貫注,認真聽講,抓緊機會與教練溝通交流,汲取知識。
▲爬繩比拼爭第一
“只有平時多流汗,戰時才能少流血。”訓練場上徒手組合練習、救護組合練習、爬繩等輪番上演,隊員們面臨體能與技能、生理與心理的多重考驗,不斷挑戰身體極限,進一步提高過硬軍事素養。
專攻精練夯技能
戰場瞬息萬變,戰機稍縱即逝,如何在戰場上瞄得準、打得快是每個隊員訓練的重點。除了體能訓練以外,隊員們每天要對定向越野、400障礙、攀登、射擊技能等展開專攻精練。
▲上肢訓練方法多
“來到集訓隊加入攀登組後,我們認真聽取教員的意見和建議,糾正影響速度的錯誤動作,並積極展開集智攻關,研究細分每一個動作要領,摸索出適合管用的訓練動作與訓練方法,找到更好更快的動作要領,為我們提高訓練質效以及下步傳幫帶,尖子帶動尖子建立基礎。”集訓隊員朱東洋說道,透過經驗豐富的教員合理規範指導和自身不斷地訓練,面對未來戰場就能釋放最大潛能。
多措並舉研教學
此次集訓不僅要求隊員基礎體能要達“優秀”標準,也需要他們有紮實的“四會”教學功底。因此,達到“理論強、體能優、技術精”標準這些還遠遠不夠,他們強化教學法,提高組訓能力,“一人學成,教會全班”,教學法是他們的必修課。集訓期間,他們翻書籍、查資料,研戰法、編教案,不斷總結經驗,勤學多問,不斷提高組訓能力。
▲糾正射擊姿勢
集訓隊負責人李慶民說:“科學組訓是戰鬥力生成的根本保障,也是制勝未來戰場的基礎。我們透過打磨出一批尖子,使尖子更尖,達到以點帶面,輻射全旅,把科學組訓要求貫徹到底、落到實處,全面提升旅隊整體訓練質效。”
▲圖上作業
寒風愈漸刺骨
血性愈發強烈
皖東腹地上
“臨汾旅”官兵
始終用實際行動
為強軍事業助力
衝鋒!
文字:湯冉、周威、何丹
圖片:張海輝、周士鈺、劉軍
監製:譚亞龍
編輯:周振國
實習編輯:方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