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世界歷史,有心的小夥伴會發現,任何一次戰爭,都是由海上向陸地發展的,任何一個國家只要海上主權被剝奪,就離喪權辱國不遠了。遠在古希臘,海洋學家就曾經預言,誰掌握了海洋,誰就控制了一切。在和平的年代下,海軍的防禦力量尤為重要。我們絕不能允許甲午海戰的國恥再次上演,也絕不允許他國在我國的海域中橫行霸道,那麼這一切都離不開一位美麗的女軍人,人送外號海上玫瑰的崔東華。她到底為什麼留在祖國成為一名軍人?又是怎樣打破歐美五十多年的科技封鎖的?穿上金鐘罩鐵布衫的中國戰艦,又給世界怎樣的震懾?
歡迎收看本期檔案,阿澤為您帶來海上玫瑰,打破五十年技術封鎖的美女科學家崔東華的故事。更多精彩故事可以關注阿澤檔案館,每天一個有趣故事。覺得祖國國防事業日新月異,背後離不開科學工作者的默默付出,可以為他們點贊!支援像崔東華一樣的科學家,可以發個彈幕“我支援”告訴阿澤。話不多說,我們馬上發車!
個性洋溢的軍中之花
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地方,遍地鳥語花香,瓜果遍野。新疆人民不僅勤勞勇敢,還能歌善舞,有一位姑娘自幼就出生在這美麗的地方,長著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唱歌跳舞更是不在話下。每次不論是班級舉行晚會,還是後來的單位舉辦聯誼會,她都是首當其衝,為同學和同事們帶去歡樂。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小小的她就堅持不論是學習還是工作,一定要保持自己的激情,盡情釋放自己的天賦,掌握好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要堅持做最美的自己。
所以,才華橫溢,膽識超人是後來同事給她的評價。然而她的工作卻和她的個性,看上去格格不入,這樣一個美麗的“弱女子”竟然是研究武器方面的專家,怎麼看也不像啊。的確,在這個領域,女人是屈指可數的,嚴苛的環境,繁重的工作,男同志都應接不暇,何況是女子呢?
但是提起自己的工作和成績,一身潔白軍裝的崔東華,驕傲得挺起胸膛。
萬里無垠的遼闊海洋,是他的練兵場;一望無際的深海,是他的實驗室;海洋碧波盪漾,平靜而神秘,一旦波濤襲來又摧枯拉朽,破壞一切。正如恬靜美麗的她,心中有著震懾四方的能量。
從小,生活在兵工廠的小東華,連名字中都透露著剛強。父親是一位工程師,在父親的薰陶下,打小就熱愛科學。其他同學還在玩耍的年紀,她就常常執著於對科學真相的探究。小小年紀總是喜歡拿著筆寫寫畫畫,對工程,模型,機械,繪畫都充滿了興趣。由於學習成績十分優越,十六歲就考入了中國科技大學,學習計算機技術,畢業之後由於家庭環境的影響,她備考了海軍裝備方向的研究生,以數學成績接近滿分的優異成績,開啟了她武器研究的生涯。
就在她本科所在的班級中,70多個同學就有50多人在美國發展,畢竟這樣尖端的學科,在哪裡都是香餑餑。只有她,希望留下建設自己的祖國,她主動報名入伍,成為了一名光榮的軍人。武器科研是艱辛的,做一名女兵更是艱辛的,而這樣一位堅強的女子,他選擇兩條路一起走。這樣的工作崗位,聽起來充滿了榮耀,然而實際上卻充滿了常人不能體會的艱辛。
海上漂泊的鐵娘子
在生活上,軍人就要有軍人的樣子,從生活作息到外貌著裝都有嚴格的要求。
在這個領域裡搞研究是艱苦的,風餐露宿時常一年半載也回不了一次家,在船上在戰艦上風餐露宿,那更是家常便飯。有時候女軍人上下戰艦很不方便,很多戰艦設計的初衷就是為了軍人戰鬥,甚至連衛生間和休息區都不完備,條件極其艱苦。爬高上低,穿梭在鋼筋鐵骨之間,她已經習慣了。
但是最惡劣的是在條件差的地方做實驗,時常連續幾個星期不能洗澡,蓬頭垢面的研究員們乾脆把頭髮一挽,臉上用毛巾一抹,繼續起來工作。冬天的海風像刮刀一樣,夾雜著海上的潮氣,吹得面板生疼,她就裹緊兩層棉大衣,穿好大棉靴,就是這樣依然凍得直打哆嗦,在夾板上反覆測量實驗,一呆就是整整好幾個月。夏天更是苦不堪言,夾板就像燒紅的鐵板,燙的人腳下起泡,溫度能達到40多將近50度,稍不注意就會中暑。但是作為軍人,她必須保持儀容儀表的整齊,再熱也不能解釦子,再熱也不能挽袖子。
無論在萬里冰封的塞北試驗場,還是在烈日炎炎的南海群島,只要是研發需要,她都親臨指導,從不退縮。在那個年代,在和男人為伍的軍營,她從不抱怨。在悶熱的船艙控制室,總是能看到一個英姿颯爽的女兵,跑上跑下,健步如飛。在軍艦上,每個男子漢都對她肅然起敬,一個二十多歲的小姑娘,憑藉著骨子裡敢想敢做的精神,硬是把男人們都叫苦不迭的事堅持了下來。但是她自己反而不以為然,她說:“比起一線除錯的技術人員,常年累月生活在甲板上的戰友,這點考驗算不得什麼。”
即使這樣,她也從不退縮,從不後悔,一直堅持和一線計程車兵一樣,堅守在自己的陣地。她也從沒把自己當成一個女性來對待,遇到困難總是衝在最前線,和全體海軍一樣拼搏和奮鬥。她本可以在辦公室裡,端著熱騰騰的茶水,看看報表材料,但是她拒絕了,她說:“武器就是用來使用的,天天待在辦公室裡,肯定研究不出來一流的裝置!”
要說她親自走遍的,不僅僅有我國的大小戰艦,還有祖國大江南北的實驗基地。裝備是要符合各個船隻的作業特點的,所以總是免不了在戶外實驗,考察成果。不論怎樣嚴苛的環境,她都親自上陣,她嚴肅地表示,這些裝備設施都關乎了整條船的存亡,關乎著每一個船員的生命安全,一點都馬虎不得,所以一定要自己先試驗,然後才能把最可靠有效的裝備留給上陣的戰友們。
研究領域的求真人
不僅是在實踐問題上,她在讀研的時候就將嚴謹二字深深印刻在腦海裡,她的老師作為我國第一代留蘇學習的專家,她乾脆選擇了最難的研究方向——艦炮武器系統的外導彈系統研究。這個課題對於數學的要求可不是一般的高,一個小數點的錯誤,都會導致整個武器系統的癱瘓,這對於數學非常拿手的她,也是個不小的挑戰。
在這項研究中,她只好不停地驗算,模擬,推理,然後再拿著一次又一次的計算結果,去請教她的老師,一心撲在課題上。她不僅將傳統的彈丸使用模型摸得一清二楚,還創新研究出高速旋轉彈丸的彈道計算方法,將她的方法運用在模型上後,大大提高了模型的真實還原程度,使得模擬過程更加貼近真實水平。
經過不斷地探索和發現,她突然意識到一個,在以往的科研當中忽略的問題。在彈丸攻擊一個運動中的目標時,小口徑的武器彈藥常常受到某種力的影響,高速旋轉的彈藥會因這個力,改變執行的軌道。
她的這個發現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因此也獲得了科技進步獎的獎勵。她的研究成果也得到了學術界的一致認可,廣泛地運用在了生產和研究當中。這讓初出牛犢的她,更加充滿科研的激情,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心和決心。並且在不久之後就破格提升為高階工程師,零八年又榮獲了一級科研功臣的稱號。就在她躊躇滿志的時候,她所不知道的是,研究生期間的研究學習,還是她人生中最輕鬆的,以後等著她的是一個又一個“硬骨頭”。她的一生註定是不平凡的,她註定是過五關斬六將的女英雄。
給海上戰艦船上鎧甲
在參加工作後,她發現軍艦不僅需要攻擊的長矛,也需要防禦的盾牌。這個盾牌的體系就更加複雜了,360°多角度多距離的防禦體系,讓戰艦分為遠距離反導,中距離反導和近距離反導,末端反導四種。其中,近距離多使用高速攻擊的密集火炮,可以防禦敵人發射的導彈,近到幾百米遠到幾千米距離不等。
這樣的防禦被海軍成為最後一道防線,在敵人發起猛烈的反擊時,成了戰艦上幾百米戰友的護身符。可以說一個戰艦,成也於此敗也於此。於是在這項技術中,西方國家嚴格執行技術封鎖,從研發過程到戰術決議都是西方的國家機密,決不允許一絲外流。整整五十多年,我國都在自主研發,但都一直未能有所突破。
當時只有區區幾個西方國家,有這樣的研發製造能力,即使是靠著整套武器出口獲利的漂亮國,這個技術的模組也是經過專門加密的。當時我國的戰艦研發,在這個領域也是一個空白。這就相當於,自己計程車兵不穿鎧甲,赤條條地和敵人搏鬥,就算是拿著倚天劍,屠龍刀也不是對方的對手啊!
於是,崔東華在心裡默默地想,這樣的技術必須要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裡,不能讓西方國家卡脖子。跑遍所有的文獻室圖書館,她發現沒有一個材料可以借鑑和使用,沒有一個科研成果能用得上。於是她只好對著自己的團隊說:“沒有條件也要幹!”這就是中華兒女從先輩那裡傳承下來的精神,沒有條件就創造條件,有困難就要克服困難,人心所向,披荊斬棘!
這項研究其實是包含很多技術的,在攔截敵人的攻擊前需要依靠雷達技術精準定位,定位後需要光電技術準確地傳達指令,最後需要攻擊系統將炮彈精準擊落。這是一系列的閉環,任何一環沒有做到精益求精,損失的將是整個戰艦,以及戰艦上所有的戰友。這整個看似簡單的瞬間動作,卻是多個科學領域的聯動,不僅需要強悍的火力支援,還需要連風吹草動都能發覺的,極其精準敏銳的探測系統。在現代化的戰爭中,雷達系統就是戰艦的眼睛。就猶如華山論劍的劍客,要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時刻準備著接下來對手的招式。當危險的訊號被洞悉後,立刻調配火力,憑藉雷達的定位,做出防禦的姿態,並在合適的時機給敵人致命的攻擊。
在接到這樣艱鉅的任務後,她加班加點,把自己的家搬到了實驗室,吃喝拉撒全部在這裡,團隊人員如何分工,大家怎樣找到突破口,專案推進的程序,計劃應該如何調整都是她每天必須關心的。所有資料都要在她的眼皮子低下過一遍,一點點小小的錯誤她都不會放過。小到研究團隊的個人情緒,大到資料的把控和研發,都是她這個專案總負責人在安排。
這期間的艱辛困苦,大家可想而知。經過數年的研究和分析,閱覽了大大小小數千個模型資料,探討出最有效安全的作戰方案,上萬次的實地測試,她和她的團隊終於研製出程序反導武器系統,實現了系統與艦船的有機結合,令系統可以實現全自動作戰指揮。填補了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空白,打破了西方國家長達50多年的技術封鎖。這一偉大的發明,也榮獲了科技進步一等獎。
儘管獲得了這樣巨大的成就,她和她的團隊也沒有固步自封,停下研究的腳步,她認為我們的艦載武器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只有全面加強科研提高整體的技術水平,我國的艦載武器發展才能更進一步。
生活中的知心大姐姐
在生活中,雖然她是整個團隊的核心領導人物,但是完全沒有“官架子”。她對於研究團隊的關心和照顧,更像是個無微不至的大姐姐。因為作為一個女兵,她深知剛剛來到部隊的諸多不便。自己初入這個大家庭,內心的忐忑和緊張。但是,大家庭中和諧友愛的氛圍,也讓她漸漸融入進來。所以,她不希望和團隊中的每一個夥伴,不僅成為單純的上下級的關係,她更希望大家是風雨同舟的夥伴,是家庭中的一員。這就像56個民族一樣,我們都是祖國大家庭中的一員,血脈相通,血濃於水。
於是她致力於讓科研氣氛是溫馨融洽的,這種輕鬆的氛圍不僅僅是科學研究上的,還是生活心態上的。大家就如同是一個家庭,互相幫助,互相關愛。也正是這樣的氛圍,令很多科研人員有什麼問題都喜歡找他傾訴,她又有了一個新的工作內容——“心理諮詢師”。小編覺得這是很必要的,有的時候心情氛圍真的會影響一個人的工作情緒,心裡越開心,工作越有勁。
於是,崔東華用自己的愛呵護著這些科研後輩,當科研遇到困難,前輩和後輩也會用語言和行動給她鼓勵。崔東華常說,其實人啊經常是被自己的心態嚇倒了。困難哪有那麼可怕,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就能充滿精力面對挑戰。科研上攻關上,遇到問題非常正常,誰也不能因此就退縮。
正是懷著這樣的心態,不論在什麼專案的科研上,她都覺得越是困難她就越幸福,越開心,越充滿激情。困難越是強大,她就越是興奮,戰鬥力就越足。生活中,她更是一個多面手,為了讓自己時刻保持充沛的活力,她一有時間就抓緊時間做做運動,練練瑜伽,還喜歡唱唱京劇,她的生活總是豐富多彩的。她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覺得,我身邊的一切都很美好。”
美好之中終有遺憾
但是這麼多年的科研生涯,終究有一件事成為了她的遺憾。高強度的工作和常年以船為伴的生活,犧牲的是她的家庭。對於年幼的女兒,她總是充滿了愧疚和自責的。夫妻兩人都是從事科研方面的工作,常常同時出差在外,忙得不可開交,沒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年僅6歲的女兒就要一個人揹著書包去上學,別的小朋友都有爸爸媽媽接送,只有她影單影只地揹著書包,往返在去幼兒園的路上。小小年紀,就要學會照顧自己。
一次和女兒的對話中,媽媽才知道,原來兩人出差的日子裡,女兒都是睡在地板上的。孩子心裡一定時刻都在盼望,盼望有一天爸爸媽媽突然就回來了,她就可以第一時間站起來迎接他們了。聽到女兒這麼說,崔東華的心在流淚。她把實驗室當成家,把實驗室裡的科研人員當成自己的孩子,卻忽略了自己真正的孩子,還在家期盼著媽媽的歸來。
但是,她根本顧不得悲傷,擦乾眼淚轉頭又投身到了武器研發的工作中去了。對於職場女性,對於科研女性,家庭問題她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在一次採訪中,她這樣說到:“我覺得我還是很幸福的,因為家人對我非常支援。”同時她也呼籲,每一位職場女性,要和家人多溝通,只要真誠相待,這些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
就這樣,這位樂觀灑脫,勇於挑戰的女性,站在了釣魚臺國賓館的頒獎典禮現場。和任何時候一樣,她身著一身潔白的軍服,挺起驕傲的胸膛,走上青年女科學家的頒獎臺。搞國防科研,搞武器研發的科學家,都是默默無聞,不為人知的。就是此刻,她英姿颯爽的軍旅傳奇和研發故事才走進人們的視野。
評選的主委會對她有著這樣的評價:“在這個當今世界上,只有少數的發達國家,有生產和研發這種系統的能力,而她憑藉自己的一己之力,打破西方國家先進技術的封鎖,組織研發了這個系統,使得武器裝備的反應速度和戰鬥效率達到了明顯的提高,現在,這個系統廣泛的運用在了我國的海軍裝備上,使得我國的海軍裝備,達到了世界先進的水平。”
其實,小編想說,正是我偉大的祖國,日益強大,日益昌盛,才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眼紅,想要打壓我們,想要恐嚇我們。其實這是值得驕傲的,積貧積弱的舊中國,從來沒有人這樣。因為他們把舊中國當成盤中餐,誰想伸手都能拿。甲午海戰裡,舊中國連炮彈都沒有,火藥都被換成了稻草。犧牲的先烈們,你們可以瞑目了!現在我們有鋼鐵一般的鎧甲,還有堅不可摧的火炮,這都是偉大的中華兒女,不懈的科研努力換來的!感謝默默付出的國防工業研究者,正是有了他們,才有了我們現在安逸的生活!向他們致敬,向更多奮鬥在一線的研究學者致敬,向偉大的祖國致敬!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輕一代,投身國防工業的研究中,將祖國建設成來者不拒,有戰必勝的軍事強國!再不懼怕一切侵略者!
以上就是美麗絢爛的海上玫瑰,鏗鏘不屈的故事,喜歡崔東華堅韌不拔精神的小夥伴,可以關注阿澤檔案館,精彩不停帶給你!為美女科研人員致敬,可以點贊告訴我哦!立志學習這樣的精神,建設偉大的祖國,可以留言“向您學習”,建設偉大的國家,強大我們的國防!今天的故事就到這裡,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