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合規監管日趨收緊,誰來保障個人資訊保安?隱私計算以其“可用不可見”“可算不可識”的技術特性受到關注。但是,用了隱私計算是不是資料就合規了?隱私計算等不等於保護個人隱私?這類聲音一直此起彼伏沒有定論。
近日,中國信通院雲計算與大資料研究所聯合螞蟻集團等多家廠商和律師事務所共同釋出了《隱私計算法律與合規白皮書》(下稱“白皮書”),首次系統闡述了隱私計算的合規價值,較為系統地解釋了各類技術如何實現資料保護、法律效果如何,給了企業在保護個人資訊保安上提出了指導。
中國信通院雲大所總工程師王蘊韜介紹,白皮書闡述了隱私計算的五點合規價值。“有助於參與者履行法定的安全保障義務;有助於踐行最小必要原則,防止資料濫用;有助於實現一定條件下的匿名化;有助於減輕授權同意的合規隱患;有助於開發資料的使用價值。”
螞蟻集團副總裁韋韜直言:“個人資訊的保護對社會、對企業的影響都是非常大的。我認為,2022年我們將正式步入前所未有的‘資料密態時代’。密態時代資料不再是明文的,這對行業知識結構會產生很大變化。”
他進一步稱,很多演算法在密態時代能夠提供的演算法的精度、效能和規模化和之前會完全不一樣;行業後繼人才和教育會迎來非常大的缺口和機會。新的要求和技術格局下,也為資料安全行業提供了新的市場發展機遇。
中國《網路安全法》《資料安全法》和《個人資訊保護法》都要求市場參與者、資料處理者採取安全技術措施保障資料安全。
站在企業角度,韋韜認為,邁進資料密態時代可信隱私計算是重要且關鍵的技術能力。螞蟻積極做技術高地的探索,同時擁抱開源,將螞蟻在資料安全資訊保護方面的能力給到社會,行業共建,推動資料密態時代裡的共同發展。
清律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熊定中則指出,隱私計算保護的是個人資訊主體而不是隱私。隱私計算目的本身不是為了解決安全問題,而是為了解決合規問題。平衡個人資訊主體人格權益和商業機構、研究機構利用含義人格權益這部分資料的時候要取得一個平衡。(記者 夏賓)
(此內容為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