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馨兒
每個大學生,都想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就業後從事的工作型別,和大學所學專業密切相關。不僅考公考編需要專業一致,很多知名企業,也會特別在意這個問題。
因疫情原因,醫生這個偉大的職業,成為了考生們的首選。他們是救死扶傷的天使,也是災難面前挺身而出的英雄。
想要成為醫生,就要在高考報考時,選擇一所醫學類院校。醫學類和師範類專業,每年報考中的大熱門。每個分數段,都有對應的大學可以選擇。
當然,錄取分數越高的醫學院校,畢業生的就業規劃和發展也就越好。即便如此,到了畢業季,依然有很多醫學生想要轉行,甚至後悔學醫。
為什麼說勸人學醫,天打雷劈?
醫學專業的獨特之處,就在於如果考生自己不想學醫,其他人包括家長千萬不要勸。因為這樣不是真的為他們好,而是讓他們陷入痛苦與折磨。
本科的醫學專業大多是5年起步,要掌握的本領,學習的知識,絕不僅是比其他專業多出一年。每個醫學生都要一箱沉甸甸的寶貝,裡面裝著滿滿的醫學書籍。
醫學專業看似是理科,需要很強的邏輯性思維。同時又像是文科,有大量的知識點需要熟記。普通學生如果覺得高考辛苦,那麼醫學生每年的期末考試,和高考差不多。
其他專業的同學,可以有大把的時間自行安排。但醫學生的空閒時間,全部貢獻給了實驗室。大部分時間,他們都是和小白鼠、小兔子一起度過的。
三無家庭的學生,儘量不要學醫
三無家庭是指沒有背景、沒有家底、沒有資源的家庭。這些家庭的學生,並不是不能學醫,只不過畢業想要有所發展,難於登天。
醫學專業五年是起步,本科畢業後很難有好的發展,大多數學生都會選擇考研。不考研的畢業生,基本沒有進入三甲級醫院的資格。
再加上家裡沒有人脈資源,只能自己找一所民營小醫院或是診所上班。因不具備考資格證的條件,平時接觸患者的機會並不多,很難將知識和臨床聯絡起來。
那些考研成功上岸的學生,就會在這三年的時間裡完成規培、科室輪轉等內容。畢業時,執業證、規培證和畢業證都已到手,看起來非常不錯。
到了這個時候,醫學生才開始有了第一份收入。無論是什麼學歷的醫學生,都要從住院醫師做起。這也就意味著他們的收入,並沒有太多。
前前後後,共經歷了八年或是九年的時間。即便醫學生有了收入,但經常不夠自己生活。三無家庭的收入,很難供學生完成這部分學業。
醫學生的就業資料,更具有說服力
我國每年畢業的醫學生,可以達到幾百萬人。而實際從事這份工作的,僅有幾萬人。也就是說,從上大學到就業,只有3%的醫學生能成為醫生。
更多的醫學生選擇其他的出路,他們有的對這個行業不感興趣,完全迫於家裡的壓力才唸的大學。忍受了5年,到了畢業終於能結束折磨了。
有的不想再繼續讀書,本科學歷又找不到好醫院,只能選擇做一些其他行業。基本功紮實的畢業生,會選擇講師或是醫藥代表等工作。
即便他們是心中對醫學行業抱有很大的敬意,但在現實面前,不得不選擇一些更容易賺錢,且收入更高的崗位。很多時候,不是他們不想當醫生,而是現實不允許。
學醫真的不輕鬆,三無家庭的學生謹慎選擇
醫學是一個嚴謹且莊重的專業,這種特殊的性質不容許他們出現一丁點錯誤。書本上的都是理論基礎,實踐技能也同樣重要。
學臨床的學生練習手術縫合時,經常練到手抽筋;針灸推拿專業的醫學生,也總是將自己扎得遍體鱗傷。掌握好這些基本功,還要懂得觀察和變通。
成為醫生後,身上的責任會更加重大。患者的病,並不會按照書本上寫得那麼明顯。不能錯過任何微小的病情,不要很容易激化醫患矛盾。
醫生永遠離不開學習和考試。每五年進一次職稱,大大小小的考試不斷。穩定的工作性質是不存在的,一切以患者為主,沒有自己的私人時間。
醫學生的苦,自己最清楚。如果三無家庭的學生真的考慮好了,那麼所有人都會尊重你的選擇。一年一度的職業醫師考試即將到來,預祝所有的醫學生,都能順利上岸。
今日話題:
大家認為學醫有沒有“錢途”?
(圖片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