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秦明;編輯 | 石亞瓊
建材行業的入局者頗多,結構性材料如鋼材、混凝土和模板等賽道供應鏈已有相應的佈局者;防水、保溫、絕熱等偏重於功能性專業材料,市場份額大都存在於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綜合型上市公司中;處於裝修市場上游的飾面材料,由於裝配式建築行業、高分子材料行業的發展,加上人們對品質、功能與藝術造型的個性化需求,此方向也開始被挖掘與整合。
據長城證券研究,我國家居裝飾飾面材料行業目前市場化程度較高,以中小企業居多,主要分散在長三角、珠三角地區,行業集中度較低。隨著未來產業技術的升級、飾面材料需求的提升以及在不同場景的拓展應用,該行業產業集中度或將逐步提高,產業梯度也將分化。當然,對於單個供應商來說,由於整體環境下行、供應鏈資訊不對等,也面臨著業務受限與生存的難題。
「材見」成立於2021年,是一家建築飾面材料供應鏈數字服務商,致力於促進合適的材料被看見與應用,從連線設計師與材料商切入,著力解決材料在流通中需求方資訊不對等的問題,透過對材料特性的專業解讀與資料的沉澱挖掘,提供免費找材、品牌建設與材料選品最佳化等綜合服務。
CEO陳丹丹談到,當前建築飾面材料的供應鏈存在一定痛點。根據傳統業務模式,目標材料的選定一般需要經過專案設計師、深化方、施工方與材料商的層層溝通,流程環節較長且資訊孤島嚴重,導致對於市場中的飾面創新材料,存在設計師無處可找,材料商無地可秀的問題。在設計師端,找料的成本高、出錯率高、成功率低;在材料商端,線下或展覽推廣的成本也近45萬/年。雙方均有線上找材、即時匹配的需求。
具體而言,「材見」以找材工具為核心,去除中間環節,可拆分為三個螺旋上升的實現路徑。第一,平臺的品牌建設與資料沉澱,團隊透過對市場材料的挖掘與解讀,藉助線上線下傳播渠道,廣泛連結設計師與供應商,積累相應的材料資料。第二,材料資料庫快速迭代,搭建SaaS平臺,與BIM設計流程掛鉤,基於使用者在成本質量、節能低碳、美觀造型等材料訴求的基礎上,雙向賦能建設方與材料商。第三,結合飾面材料的可拓展性,面向工業、服裝領域材料,進入第二增長曲線。
公司的找材產品包含三大模式,一是將非標準問答轉換為標準化的內容輸入輸出,透過強需求的問答、聚集供應商和設計師;二是案例卡,建立材料圖文引數及供應商面板,方便使用者直白判斷材料可用性;三是線上庫,透過人工與智慧演算法匹配,實現對海量材料的快速查詢與線上答疑。
當前的核心使用者以畢業5年以上的中高階設計師為主,主要考慮建築、景觀與工裝設計室內行業設計師高頻、剛需、長尾的需求特點,以及資源欠缺、專案經驗尋求突破等因素。中心使用者包含全年齡段設計師,外圍使用者以施工方、深化方、專案方為主並延伸至工業、服裝材料相關設計師。
「材見」的理念是透過精準找材、精準匹配,提高專案的成交率。獲客層面,主動探求優質材料與使用者找材案例上傳雙迴圈,透過線上新媒體與線下俱樂部進行案例報告與分享,沉澱一批種子使用者;透過邀約回答、同業口碑推薦、媒體廣告的拉新方式拓展;產品中設定材料收藏庫、積分獎勵用來不斷留存與啟用使用者。
CEO陳丹丹告訴36氪,當前市場反饋與推廣資料比較可觀,團隊透過抖音、B站、小紅書、影片號等新媒體運營,釋出材料資訊超過千條,2022年僅一月份影片累計播放量超過二十萬餘次。結合線下渠道搭建,目前平臺已連結超過五萬設計師,100多家一線設計事務所,上千家優質供應商。其中,找材平臺去年9月底已上線,完成了百家網紅供應商的資料收集,並透過微信社群運營成功對接上千個材料需求。
據材見團隊資料統計,建築行業相關設計師規模約755萬,2019年我國建材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35651家,建築飾面材料市場規模約2萬億。
從當前市場格局來看,存在材料線上、材料美學館、阿奇找找等競品,他們分別從材料資訊總彙、重資產線下展廳投入、付費小樣及專項設計服務等切入。「材見」更加偏重於結合設計師的創作習慣,專注即時找材需求,擺脫物理限制,透過虛擬小樣,建立高頻、大量、材料高覆蓋率的找材平臺,併產生衍生服務。
公司主要對標美國Material Bank,CEO陳丹丹談到,Material Bank公司2019年上線,近三年已累計共1.55億美元三輪融資,已達10億估值,並收購了一家英國設計採購公司。在全球設計行業、建材行業智慧化程度仍普遍低的狀態下,「材見」希望初步建立“找材平臺+SaaS+智慧倉儲+高效物流”模式,從飾面材料出發,促進行業智慧、雙碳轉型。
關於盈利模式,當前以材料商的推廣服務費為主,設計師免費使用資料庫,提供低價樣品購買服務,之後也包含建設方的SaaS服務費,並也在探索材料資料引入BIM生態系統後的價值路徑。
創始人郭紅旗哈佛大學地產開發專業、同濟大學博士,擁有20多年建築設計與市場經驗;CEO陳丹丹,原中國建築上海設計研究院副院長,豐富的設計選材經驗;聯合創始人施慶義多年產品經理與平臺運營經驗。首席科學家胥正川,復旦大學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擅長大資料行業應用研究、電子商務規劃及營銷策略研究、平臺演算法策略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