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小便後發現尿中浮現出很多泡沫,就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腎病。事實果真如此嗎?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尿液中泡沫增多了呢?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宋立群教授介紹,出現“泡沫尿”不要緊張,日常生活中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健康人群偶爾也會有泡沫尿。如果出現了泡沫尿,到底如何判斷是正常還是異常,如何及時捕捉腎臟釋放出的“求救”訊號呢?
正常人也會有泡沫尿
正常情況下的泡沫尿是因為尿流的強烈衝擊而產生的,這種泡沫與蛋白尿導致的泡沫不同,其氣泡量少、體積大,並且很快“煙消雲散”。
此外,當飲水量不足、憋尿時間過久時,尿液會呈物理性濃縮,尿中雜質相對增多,也會形成泡沫尿,這種尿液往往顏色很深。只要多飲水,促進尿液稀釋,就會恢復如常。
當人們處在脫水、發燒、激烈運動、懷孕、高血壓等特殊狀況時,偶然會觀察到尿中有泡沫,去醫院化驗尿常規提示尿蛋白“+”。這種情況通常是偶發的一過性蛋白尿,僅持續幾小時,多數不超過一天。當原發誘因去除後,尿中蛋白即可轉陰,無須特別擔心。
宋立群提醒,僅憑“肉眼凡胎”的觀察是不能診斷蛋白尿的,需要到醫院做一個簡單的尿常規檢驗,以初步確定到底有沒有蛋白尿。
做尿常規時,不能隨便收集任意一次尿液就送檢,最好是晨尿(即清晨起床後的第一次尿液),並且留取中段尿(即開頭1~2秒不要留取),且為保證尿液新鮮,送檢時間不宜超過2小時。
泡沫尿背後黑手多
如果小便中經常浮現泡沫,且氣泡數量多、體積小、長久不消散,就要警覺起來了,這往往是腎臟疾病在幕後作祟。
慢性腎炎最早期常常除了蛋白尿和尿潛血外,尚無其他“蛛絲馬跡”,只有細心捕捉尿液異常情況、完善尿液的相關檢驗,才能防微杜漸,早發現,早治療。
腎炎為何會引起蛋白尿呢?宋立群解釋,尿液的生成是透過腎小球的濾過和腎小管的重吸收及分泌功能實現的。每個腎臟有上百萬個腎小球,如同“篩網”一樣的腎小球能夠濾過尿液。患腎小球腎炎的患者,“篩網”的網孔變大或破損,使身體裡的蛋白質漏進尿液中。隨著尿液成分的變化,其表面張力也發生了改變,尿中泡沫就開始增多了,腎臟問題也就隨之“浮出水面”。
雖然中醫古籍中沒有蛋白質的稱謂,但可見關於“精”“津”等記載。《素問》雲“夫精者,身之本也,宜藏不宜洩”,又云“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人體精微物質依賴腎臟的封藏之職而固攝於內,腎虛封藏失司,固攝無權,則精微下洩,形成蛋白尿等症狀。
宋立群解釋,不僅腎病會導致泡沫尿,許多其他疾病也能誘發類似的現象,如膀胱炎、膀胱癌或者泌尿系統感染,均會增加尿中的紅細胞、白細胞,而致泡沫尿。其次,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時,尿液中尿糖或酮體含量升高,尿液的酸鹼度失衡,尿液表面張力增高,也會出現泡沫尿。另外,肝膽疾病如膽結石、胰頭癌等疾病,也會讓患者尿中泛起泡沫。因此,即使出現泡沫尿,也不能輕易戴上“腎病”的帽子。
如果出現泡沫尿,還伴有血尿,或尿頻、尿急、尿痛,或浮腫、高血壓,或多飲、多尿、多食、口乾等症狀時,必須儘早到醫院查明病因,及時採取相應的干預措施。
腎臟病問題不容忽視
一項流行病學統計結果顯示,我國成年人群慢性腎臟病的患病率為10.8%,而相關知曉率較低。這意味著,很多患者可能因為不瞭解自己的病情而耽誤了治療。
雖說許多腎臟疾病初期沒有明顯的症狀,但只要仔細留心,還是有跡可查的。有的患者會出現眼瞼和下肢浮腫、腰痠、腰痛,或者尿液渾濁、發紅、夜尿增多,有的還伴有乏力、食慾減退、噁心等表現。
宋立群介紹,中醫古籍中並無“慢性腎炎”之名,現代醫家多將其歸於“腎風”“水腫”“腰痛”等病範疇。此類疾病的發病之根在於正氣不足,隨著疾病的發展,將會形成“瘀”“溼”“毒”等病理產物。
預防保健有方法
“對付腎臟病最好的辦法就是未病先防,既病防變。養成排尿後觀察尿液的好習慣對早發現、早治療有積極作用。”宋立群介紹。
原發性腎臟病雖無明確病因,但有研究表明,急性腎小球腎炎與上呼吸道及面板鏈球菌感染密切相關。因此,要注意防止扁桃體炎反覆發作,發生急性感染應合理使用抗生素,不可“病急亂投藥”。
《素問》雲:“精神內守,真氣從之,病安從來。”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呢?宋立群建議,生活中要做到起居有時,飲食有節,勞逸適當。起居生活要與四季相適應,保證充足睡眠,切勿熬夜,根據溫度變化及時增減衣服;飲食要均衡,不可偏食無度,宜戒菸戒酒;堅持適當的有氧運動。
《類經》雲:“夫稟賦為胎元之本,精氣之受於父母者是也。”不少學者認為,遺傳因素在腎小球疾病的易感性、嚴重性和治療反應方面有重要影響,有腎臟病家族史的人群需格外注重篩查和體檢。
宋立群介紹,繼發性腎病是指其他疾病所致的腎損害,如糖尿病腎病等,目前已成為我國終末期腎病的最主要病因。因此,積極控制血糖,合理應用胰島素和口服降糖藥,對保護腎臟意義極大。高血壓病、高脂血症、高尿酸症等疾病也會對腎臟造成損害。此類患者應控制好血壓、血脂及血尿酸,定期到醫院複查監控,同時還應注意飲食方面的調節。如脾胃素虛者,若進食大量難以消化的葷腥類和高嘌呤類食物,會使脾胃更為虛弱,谷氣下流,精隨溲排,加重病情。
最後,宋立群指出,“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腎精藏於腎中,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不僅是全身臟腑功能活動的原動力,同時也是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在五臟中,腎藏精,主水,主納氣,主骨生髓,主閉藏,主命火,在生命各個階段都發揮著重要作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保護腎臟十分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