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曾漢中 感悟乒乓
打球幾十年,對節奏的琢磨一直讓我很費心思。這是個說不清、理還亂的東西。說它是個東西,是因為不知道該怎麼定義。它不是打球的技巧、方法或技戰術,也不是乒乓球的幾大要素,教科書裡沒人講它,球友交流切磋很少議論它,實在邊緣化得很。隨著球齡漸長,對球的理解加深,才越來越領教到它的厲害。在有了一些心得參悟之後,把對節奏的認識和理解運用於實戰中,又使我獲益多多。
什麼是節奏?《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音樂中交替出現的有規律的強弱、長短的現象”。《辭海》的解釋也大體相近。也就是說,用在體育運動中的“節奏”概念是從音樂術語中引申過來的。在乒乓球方面,好像沒有專門的解釋,是不是可以參照詞典作這樣的釋義:“球的來回執行中交替出現的有規律的快慢現象”。
構成節奏的因素。我首先想到的是速度和力量。一般我們談到節奏快、節奏慢,總是和速度聯絡在一起的。而速度的快慢,又和力量大小有關。但難道速度力量就是節奏嗎?顯然不是這麼簡單。用一個同樣的力在來球的上升期或下降期擊球,回過去的球的節奏是不一樣的,這就說明節奏還和時間有關。同樣,回球弧線高低,線路長短,也會形成快慢不一的節奏,很明顯,這些又和球的執行空間有關。所以我認為,節奏的構成主要是力量速度和時間空間兩方面的因素。
不同節奏的形成。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擊球方式。使用拉衝、突擊、挑打和使用搓、推、削、擺以及加力減力等不同的方式,依據力量大小、旋轉強弱、線路長短的不同,球的速率、節奏就不同。
二是擊球時機。在來球的上升期回擊球,節奏就快,在來球的下降期回擊球,節奏就慢。一個人習慣性的擊球時機,可以形成他打球的節奏風格,加以有意控制,又可以人為地製造節奏的變化。
三是球的執行軌跡。在使用同等力量、到達同樣距離的前提下,球的弧線越高,相對於兩點成直線的球的執行時間就越長,節奏就顯得越慢。
此外,不同效能膠皮也能使球的節奏產生變化。比如長膠,球在長膠顆粒上有一個吸附再彈出的過程,球速變慢,節奏也慢了下來。
節奏厲害在哪裡?實戰中,不同的擊球方式、不同的擊球時機、不同的執行軌跡混雜揉合在一起,會使節奏呈現很複雜的表象,讓人難以捉摸。比如單就搓球而言,在球的上升、高點、下降期,分別平力搓或加、減力搓,節奏變化就非常繁雜。再加上落點、旋轉的變化,一個人要眼到、心到、手到,立馬作出正確回應,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們常看到有些球友在對拉固定速率的球時,動作規範漂亮,連續性也好,但打起實戰就失誤連連,被人稱之為“會操兵不會打仗”,部分原因就是不能適應實戰對抗中複雜的節奏變化。
又比如,在雙方快速相持的情況下,一方突然拉一板高吊弧圈,往往一下子就掌握了主動。很多人會認為,這是高吊弧圈強烈旋轉的功勞,其實不完全是這樣,這裡面還有一個球的弧線變高節奏變慢、對方一下子反應不及對不上點的因素。
再比如,適時使用減力、加力技術常常能出奇制勝,其致命之處主要不在於力量的改變,而在於力量改變而導致節奏的改變。假設對方事先告訴你,他下一個球將要使用減力擋或加力推,你還會防不住嗎?恐怕就不會有什麼難度了。
還有發球。大家通常比較注意發球的旋轉和落點,其實節奏也很重要。要發出不同節奏的球,除了力度的變化外,還可以在用力方向上做文章。持拍手向前用力,發出的球速度比較快,對付反應慢的對手很有效,但容易被借力;向下用力,發出的球比較軟,還會發飄,節奏比較慢,不容易被借力,對方一般不容易接發球搶攻。這也是高手們發球很少發急長球的原因。
如果說,以上幾種節奏變化還比較容易識別的話,那麼,下面這種情況有些人可能就注意不夠了。
在實戰比賽過程中,很多時候節奏的變化是不經意形成的,毫無規律可言,因而隱蔽性很強,不太容易為人所察覺。比如在相持過程中,由於反應、撲救不及,或動作、步伐不到位,或臨時起意,己方習慣的高(低)點選球被迫或無意識地改為下降(上升)期擊球,回球節奏就變慢(快)了,如果對方沒有及時察覺,還是按原來的節奏回擊球,那麼他的出手就會偏早(晚)一點點,這就容易導致失誤。這種節奏改變完全是無意識或不得已的,並不是主觀人為的控制,因而顯得很自然連貫,不太會引起對方的注意。對手丟了分往往會感到很奇怪,很平常的球,怎麼就打丟了呢?的確,如果節奏對準的話,這個球完全沒有難度。失誤就失誤在自己的慣性思維,失誤在極短的時間差。
很多人沒有認識到節奏的改變是始作俑者,而會從其他方面找原因:手感不好啦、動作變形啦、頭腦短路啦,把自己臭罵一通。這種情況,在身邊的球友中是不是經常出現?我曾多次在廈門福隆國乒基地近距離觀看過國家隊的比賽,只要留心觀察,頂尖高手們的失誤其實有相當一部分也是由此造成的。客觀地說,這種失誤誰也無法避免——不管你的水平高或低。
這就是節奏變化的厲害之處——殺人於無形。實際上,單一的、固定的節奏並沒有太大意義,不管是體育、音樂還是其他的什麼都一樣,只有當它表現出強弱、快慢、高低、長短的變化時,它才是豐富的、有意義的,具體到乒乓球,這種節奏的變化就表現為讓人不容易識別和把握。
所以,節奏本身只是一個相對概念,它在發生作用時,一定是和變化聯絡在一起的。這種變化,我們可以把它看成是力量、速度、線路、弧線等要素變化的總和,也就是說,是多種要素疊加交錯的反映,因而顯得格外的錯綜複雜。
比如,對方連續拉了幾個弧圈球,觸球時機、力量大小、速度快慢、弧線高低、線路長短都各有不同(不管是不是有意識的),那麼來球的節奏一定會有不同變化,它們之間會有個不同的時間差,有的還極其細微,己方稍不留神就可能失誤或導致回球質量不高。實戰過程中,我們每個人都免不了會有一些無謂低階的失誤球,比如很好的機會球卻一板拉空,沒什麼難度的球卻莫名其妙推出界,我注意觀察過,這其中相當一部分就是節奏因素引起的。它總是悄然依附在其他要素後面,不顯山不露水,朦朦朧朧,雲裡霧裡,讓觀察不仔細、反應慢的人吃了啞巴虧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節奏變化導致失誤的原因及應對。需要指出的是,節奏變化本身並不直接導致失誤,它只是個誘因。直接導致失誤的原因是對節奏的改變沒有覺察,致使觸球時機出現偏差,應對不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對不上點。乒乓球球體輕速度快,精準的觸球時機是保證回球質量的關鍵環節。來球節奏快,你出手就要快;來球節奏慢,你出手也要相應慢,瞬間判斷不準,觸球時間哪怕快慢千分之幾秒,也會失誤丟球,或者造成回球質量不高。
正確應對乒乓球的節奏變化,主要取決於兩個方面:首先是對球的執行速度、長短距離、所需時間的判斷,其次是對回球時機的把握。判斷準,是前提;正確把握觸球時機,是關鍵。如果你對某人的球經常感到對不上點,很可能就是在節奏環節上出了問題,就要很注意對方來球的節奏特點。業餘選手常有“遇強不弱,遇弱不強”的表現,我就遇到過好多次,明明實力差很多,就是很難打,後來終於想明白了,問題主要就出在節奏不適應上。實力弱的人球速一般比較慢,你按照平時的節奏和他打,點就對不上,調整一下自己觸球的時機,打起來就輕鬆了。
還須說明的是,即便我們對節奏的厲害有所認識,明白了要注意防範節奏變化可能帶來的失誤,但不客氣地說,這種失誤完全無法避免,即使我們重視了,防範了,但它每天在每個人的實戰中還會不斷的發生重演。它就像一個調皮搗蛋者,在冥冥之中蟄伏著,等待著,隨時準備給你製造麻煩。人腦畢竟不是機器,它的判斷反應總有力不能及的時候,更何況我們這些普通業餘選手。我們能做的,就是儘可能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對來球節奏儘可能作出正確的判斷和反應,以減少失誤的發生。
把握節奏,為我所用。早些年開始經常打球時,我就知道對有些來球出手要快,而有些則不能快,要對準觸球的時間點,但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不同。透過長時間的琢磨,終於把它弄懂想通了,在深深感嘆節奏變化的厲害同時,我也找到了減少失誤的方法。
在被動方面,我高度注意對方觸球的時機和力度,留心來球節奏的細微變化,特別是對方不經意間形成的沒有規律的節奏變化,以調整自己回擊球的準確時機,減少了許多無謂失誤。很多時候情況就是這樣:你不能很好適應對方的節奏,你失誤;你經過調整適應了,他失誤。因為你是有意識的,而他卻不一定是有意識的。我們常會評價哪個球友打球很有節奏感,這個節奏感,我理解就是能比較好的判斷來球節奏,並作出恰到好處的回應。這是我近些年收穫最大的一方面。
在主動方面,我試著變換不同節奏來控制對方,儘量使他的優勢打不出來,也減少自己的失誤。我打球節奏比較快,很多人不適應。但也有不怕的,主要兩種人:一種是速度更快的——他反應靈敏,手腳麻利,你快球過去,他馬上借力過來,你反而陷入被動;另一種是慢節奏的——他總是在球的下降期擊球,以搓、削、拉居多,發力也不充分,慢悠悠的,讓你對不準觸球的時機。以其他球友作為參照系,他們的實力不是太強,但我就是打得很吃力。
對前一種人,既然我快不過你,那就把節奏放慢,不在球的上升或高點期、而是在下降期再觸球,有時力度再小一點,減點力,球過去慢了,對方卻沒有覺察出來,還是按原先的快節奏回球,而且卯足了勁,球剛落臺彈起,他的拍子就揮了出去,很容易就失誤。有時只是把發球的節奏放慢,把球發得軟而飄,對方就很不適應。小小的改變,效果非常明顯,以前很難纏的對手,有時就像不會打球一樣,唏哩嘩啦敗下陣來,還不知道是怎麼輸的。
對後一種人,就得用變換節奏應對。首先要適應、對準他的來球節奏,不要讓他的慢節奏搞亂自己。一般來說,先以較慢節奏與其周旋,機會合適時再突然加速,大力扣殺、加力推或吊大角。控制好節奏,忽快忽慢,效果也很不錯。
就我而言,看清對方節奏並適應它,會容易一些;主動變換自己節奏干擾對方,尤其是對付慢節奏的,就困難一些。因為要改變自己根深蒂固的打球節奏,很不容易,一不留神就會變回原有節奏。從這個意義上說,戰勝自己才是最困難的。
業餘選手尤須強化節奏意識。力量、速度、旋轉、落點是乒乓球技術的四大要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以我個人的理解和感覺,節奏的份量其實不亞於四大要素。不同的是,它沒有什麼名分定位,給人的感覺似乎不那麼重要,甚至有些人打球多年還認識不到它的存在和作用。這種認識不到位往往潛藏著危機。就像自然界的水一樣,自然而然地流淌著,能載舟,也能覆舟。變化莫測的節奏也一樣,自然而然地滲透在每一局球之中,認識它,駕馭它,能為我所用;漠視它,不瞭解它,就會受到它的懲罰。球場上常有誰跟著誰的節奏走這一說。把對方帶入自己的節奏,是一種能力;被對方帶入他的節奏,則是一種無奈。節奏控制生死,賽場就是這麼奇妙。打球時間越長,就越能強烈感受到節奏變化的奧妙和把控節奏的重要性。
在專業選手中,節奏問題可能解決得比較好。他們長期正規的訓練和良好的技戰術素養,可以使這個問題只是個次要矛盾。而業餘選手就不同了,由於能力不足,手段有限,則可能成為主要矛盾之一,更要把認識、駕馭節奏變化當作很重要的方面來看待。所以我覺得,至少在業餘選手中,要把它作為第五要素來加以重視,認真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