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說功夫是練出來的,有的人說功夫是打出來的,到底是練出來的還是打出來的?為什麼會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持“功夫是打出來的”觀點的人一定是講究實戰的,他們反對空談,反對脫離實際,反對只練不打,這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甚至可以說在目前是最積極的態度。因為現在只練不打的人太多,只空談的很多,講手的很多,瞎打的很多。這些人魚目混珠,但並不閒著,開足馬力炮轟現實主義者,認為他們庸俗、低階、外家……而他們以內行、內家、高階自居,神神道道,反智,洗腦,搞精神控制。
(凌空勁表演者認為凌家勁真實存在。實際上凌空勁表演者確實存在,他們跟柳龍拳一樣,產生了錯覺)
持“功夫是練出來的”觀點的人分兩類,一類是本能地或有意地反對相對的一方,就跟玄虛太極反對實用太極一個道理,它要保持自己生存的空間和理由。是屁股決定腦袋。事實上,即使專業的搏擊運動員,他們的主要時間和精力也是用在訓練上,而不是比賽。
另一類的比較客觀的,是把某些“打”也歸為練的範疇的人。
因此,打和練的關係並不完全是對立的,它們是對立統一的關係。我們洪式拳練得好的都知道,真正練明白了就會推手,會實戰。相反,那些天天練推手的,只是相當於摔跤中的“摜熟”而已。
有的人把上擂臺當作打,但也有人把它看作是練。有的人把打死人當作打,可很多兇惡的歹徒把這個當作練手、練膽。抗美援朝、越南自衛反擊,很多都是新兵,他們是把打當作了練,把練當作了打,誰分得清?偉人也講過,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因此,打與練是分不開的。只要是貼合實際的練就行,畢竟沒有那麼多機會一直打。和平年代只能練,我們平時學拳只能練,總不能為了長功夫去街頭上故意打人吧?古人留下來的好拳架都是能用的技術,關鍵在練的時候是否練得對。
(很多所謂的打也是訓練,有的所謂的訓練實際上已經是打,它們的關係是辯證的,不是非黑即白)
有的朋友會說我在狡辯,說可以與師兄弟在做好防護的前提下打,大家想一想,這種打是打嗎?還不是在練?只不過是模擬打的對練而已。
因此,關鍵就是練的時候是否切合實際,是否脫離實際。因為拳理是個抽象的東西,不像有實物參照,如果理解不對,很容易搞成空練,所以,一定要按照正確的原理進行,一定不能從字面上理解拳論,更不能為了拳論而無視現實。
我很少推手練習,但我推手並不差。因為拳架本身就是設計了各種各樣的推手情形,只要真正學進去了,真正掌握了,實際運用時就有效果。這跟我們在學校學習了針對性的知識和技能下去應用一樣。在訓練館裡學會了打乒乓球就可以直接參賽——那些訓練是有用的。
推手也是一種練習,而不是真正的應用,它練的是摔法而不是打法,所以推手與打其實差得很遠,有些還是截然不同的,比如推手是讓對方失重而跌倒,越巧妙越不傷人。而打越巧妙傷人越厲害。推手相當於前些年玩的遊戲,我們這裡的方言叫“打繭”,因為用板子砍的那塊兒小木頭兩頭削尖,很像繭。而打人像劈柴,得固定住了,不能讓它跑掉。
當然,練得再好也得實驗,這是檢驗訓練成果的唯一方法,能在實驗中取得更真實、更真切的認識和體驗。特別是對抗類的技術,不去體驗一下受力和發力的情形,不去積累對抗經驗,肯定是不行的。這跟醫生需要臨床是一個道理。這跟老兵善於打仗是一個道理,經驗畢竟很重要,親身經歷畢竟很重要。任何技能類的學生也都得去實習。而這些所謂的用,是不是另一個階段練?
因此,練與用的辯證關係需要搞懂,練是為了用,用能檢驗練,能促進練。練要結合現實,要貼近現實,不能本本主義,教條主義。相當年,中國與蘇聯的現實差距多大?沙俄時已經有大量的工人存在了,而舊中國還是農民為主,可是很多人無視這個現實,一定要死搬硬套蘇聯革命。太極拳的學習也是如此,很多人寧肯相信拳論,也不相信現實。再說了,對拳論真的理解得準確嗎?要準確理解拳論,一定是達到了相當高的功夫才行,這似乎是個無法實現的死迴圈,其實不然,循序漸進,逐漸提高,開竅之後就懂了。寫拳論的人也不是一下生就會,也是會了才寫。
我師爺講的:只要嚴格按照規矩練,不學推手也會推手,不學技擊也有技擊,是非常有道理的。真的學會了就真的會用,經驗多隻是錦上添花。
也許那些說“功夫是打出來的”,他們是在強調訓練要實際,不要紙上談兵,不要閉門造車,不要玄虛反智。
最後再敲一下黑板,練與用是分不開的,它們沒有嚴格的界限,都是相對的,有人認為是用,實際上可能只是在練;有的人認為是練,而另一些人認為已經是用了。練不是打,但打有可能是在練。既然是相對的,結論需要參照標準,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豈能一概而論?一概而論,必然出現片面,必然會出現兩種對立的觀點,任何問題都得辯證看。只有辯證地、理性地、客觀地看問題才不會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