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
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讓各行各業都受到了重大的衝擊,同樣大學生群體的學習和就業相關問題也受到了巨大的影響。
在校大學生居家可以進行網課學習,但面臨就業的大四學生情況則不容樂觀。
既無法外出實習,也無法外出面試,在即將離開學校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被疫情束縛住了手腳,無法得到更好的發展。
如今隨著疫情好轉,國家採取各種措施,全力保障大學生就業環境,雖然當前局勢穩定,但大學生就業形勢依舊嚴峻。
疫情疫情之下,大學畢業生面臨哪些“挑戰”?
·校外實習缺失。疫情情況導致校外實習只能暫緩,大學生失去了畢業前的一次接觸社會工作的機會。無法實習看似事小,但其實在大學生心理上會造成很大的壓力,對於未來的社會工作,在他們心中打上了未知的烙印,甚至是恐慌和不安。
·就業崗位減少。疫情的存在使得部分企業停工停產,很多崗位不僅不需要再次招人,甚至停工裁員,導致大學生就業機會減少。
·就業渠道減少。每年臨近畢業,部分大中型企業,或者體制內的單位都會在學校內部召開線下的校園招聘會。校園招聘會一直以來是很多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渠道。但是由於疫情,線下招聘會被迫取消,部分採取線上的形式召開,但其效果也是大打折扣,導致大學生就業渠道減少,就業壓力倍增。
面對疫情狀態下的大學生就業,把握以下三個關鍵詞是關鍵。
“複雜”其實是現階段狀態下,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的顯著特徵。
其一,高等教育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可以接受到高等教育,導致大學生基數不斷增加,就業壓力越來越大。
其二,新冠疫情在我國高防控的情況下,進入一種常態化。雖然我國的疫情情況整體向好,但是國外的疫情情況不容樂觀,導致很多對外發展的企業依舊受到重大的衝擊,仍然沒有恢復以往的活力。
上述兩個原因,導致現在大學生就業情況十分複雜,大部分對外專業的學生對於未來發展充滿迷茫。
“穩”主要是指我國面對新冠疫情的襲來,政策指導之穩。
疫情情況下,面對大量大學生畢業,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保障大學生就業情況。
一是出臺扶持政策,給予中小微型企業稅收方面的優惠政策,穩定其發展,增加其就業崗位。
二是調整政策,增加體制內就業崗位。例如,西部計劃、科研助理、三扶一支等政策,並且實施研究生擴招、專升本擴招等政策,緩和就業壓力。
除此之外,國家採取加強徵兵入伍、國有企業擴招等方式,加大就業人數,避免過多大學生在家待業。
“合”主要是指社會各方面加強合作,共度就業難關。
其一,線上線下齊發力。企業或就業單位透過線上面試等方式進行人才招聘,保護傳統就業市場的活力,讓大學生足不出戶就可以尋找工作。
其二,學校積極開展就業服務指導,讓畢業生在專業指導下進行就業,學習更多國家就業政策,瞭解更多的社會就業渠道。
其三,開發新就業方式。鼓勵有能力的畢業生自主創業,從事個體經營。傳統與創新齊同並進,最佳化就業渠道,保證大學生就業無壓力。
寫在最後:抓住機遇,迎難而上
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疫情狀態下的大學生就業確實困難,但作為社會未來接班人的青年們,不應被眼前的困難所打倒。
國家、社會、學校、企業都在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做出積極努力的舉措。而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應該以積極地心態去面對就業,抓住政策的機遇,解決自我就業問題。
同時,不斷學習汲取營養去提升自我,畢竟就業只是大學生社會生活的第一步,未來還有更加困難的挑戰在等待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