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表現為口腔疼痛、厭食、低熱,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小皰疹或小潰瘍,因此被稱為手足口病。
潛伏期多為2~10天,平均3~5天。可透過消化道、接觸和唿吸道等多種途徑傳播,兒童接觸病人後80%以上都會發病,3歲以下的幼兒最容易感染。
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柯薩奇病毒A組的16、4、5、9、10型,B組的2、5型,腸道病毒71型(EV71)等多達20多種。目前生產的疫苗只能預防腸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
因此,手足口病疫苗實際上應該被稱為腸道病毒71型疫苗。
以往,我國大部分地區流行的手足口病主要是柯薩奇病毒A16型,患兒症狀大多較輕。近年來,腸道病毒71型已成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因,且最為兇險。感染後患兒常可發生心肌炎、肺水腫、腦膜炎、嵴髓灰質炎樣癱瘓等併發症,甚至死亡。
2009~2015年,我國平均每年報告手足口病病例約190萬例,每年有400~500名兒童因此死亡。手足口病已成為我國丙類傳染病中發病人數和病死人數最多的一種疾病。
接種過手足口病疫苗的孩子如果感染了其他腸道病毒,雖然仍可能患手足口病,但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將大大減少。
疫苗安全性良好嗎?
對任何一個新上市疫苗,公眾最關心的莫過於安全性問題。
手足口病疫苗作為類滅活疫苗,絕對不會使未感染病毒的兒童感染醫源性手足口病。
根據臨床試驗結果,免疫程式確定為以100單位為最終劑量,接種2針。
基礎免疫程式為2劑次,間隔1個月。每1劑次劑量為0.5毫升,推薦在上臂三角肌肌內注射接種。
現階段手足口病疫苗以第二類疫苗的形式推廣應用,按照「知情、自願、自費」
接種人群為6個月到5週歲的兒童。
其原因是:
①年齡越小感染EV71病毒後的症狀越重,91%的重症手足口病為3歲以下的兒童,較大童和成人感染後症狀較輕或為無症狀;
②6個月至5歲的孩子在疫苗的臨床試驗中已經獲得了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資料。
手足口疫苗越早接種越好,鼓勵在12月齡前完成接種程式。
對於5歲以上兒童,不推薦接種手足口病疫苗,因為5歲以上的孩子已經具備一定的抗體。
接種手足口病疫苗應與其他疫苗接種的時間至少間隔兩週,與免疫球蛋白注射的時間應至少間隔1個月。
接種疫苗後孩子如果出現明顯不適,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此外,引起手足口病的EV7病毒比較穩定,因此手足口疫苗不需要年年都打。
根據對三期臨床研究物件的跟蹤觀察,在接種手足口病疫苗兩年後,臨床保護效力仍然維持在較高水平。
如果既往的手足口病明確是由EV71病毒引起的,無需再接種手足口病疫苗。如果所患手足口病是由其他腸道病毒引起的,或者無病原學診斷結果的,可以接種手足口病疫苗。
接種 EV71滅活疫苗的不良反應及禁忌症
接種疫苗後的區域性反應主要表現為接種部位紅、硬結、疼痛、腫脹、瘙癢等,以輕度為主,持續時間不超過3天,可自行緩解。全身反應主要表現為發熱、腹瀉、食慾不振、噁心、嘔吐、易激惹等,呈一過性。
對本品中的任何物質過敏者,發熱、急性疾病期患者,嚴重慢性疾病、過敏體質者(如對蛋白質過敏)禁用;滅活疫苗技術成熟可靠,儘管該疫苗為新產品,但不良反應一般均可自行緩解。
注射疫苗就會存在不良反應發生的可能,但大部分較為輕微,且多半出現在接種後的48小時之內。
但有一點要提醒大家:孩子接種前家長可以要求接種方,提供疫苗相關憑證和批號資訊,並仔細核對。
良好的效果要靠規範的藥品來保證。
接種疫苗與日常防護兩手抓:由於現有的手足口疫苗只針對EV71病毒,並不能預防各種型別的手足口病,因此,家長仍需對孩子日常加強防護。
預防措施包括:
首先,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
(醫院是交叉感染的重災區),特別是避免與其他有發熱、出疹性疾病的兒童接觸,減少被感染的機會。
其次,要養成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飲食習慣。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和洗手液認真洗手。不要讓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不要吃剩飯、剩菜。注意孩子營養合理搭配,讓孩子休息好,適當曬太陽,增強自身免疫力。
最後,要注意家庭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換氣,最好每天2次,每次30分鐘。
要勤洗、勤晾(曬)家庭成員所有衣被,尤其是孩子的衣被。及時清理冰箱,冰箱物品分袋放置。
哺乳母親要勤洗澡、勤換衣服、餵奶前要清洗乳頭和雙手。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後要充分清洗,進行消毒。接觸兒童前替嬰幼兒更換尿布及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並妥善處理汙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