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看起來身體健康,但突然就被確診為癌症了,讓人唏噓不已。所以很多人奇怪,癌症怎麼說來就來,沒有一點預兆呢?其實,癌症並非一夜之間出現的,它會經歷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其中,癌變病變就是癌症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節點。癌前病變可控可逆,如果能及時發現並積極干預,可以大大降低癌症的發生風險。
那麼,不同的癌症型別,對應的癌前病變是什麼呢?今天就來聽聽醫生們的看法。
一、慢性萎縮性胃炎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胃癌的癌前病變,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腫瘤內科副主任醫師潘戰和曾指出,從普通的胃炎發展到可怕的胃癌,一般會經歷四步,即“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胃癌”。
淺表性胃炎階段,情況還不算太嚴重,雖然胃粘膜受到損害,但深層的腺體未出現明顯的病變,胃粘膜也具有自我修復能力,只要及時調整飲食,大多數可以治癒,不需要進行特殊的治療。
如果淺表性胃炎久治不愈,一直反反覆覆,就要注意了,有可能發展為萎縮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不容易恢復,隨著炎症反應越來越嚴重,深層的腺體會出現減少或消失的情況,進一步加重病變,可能轉變成腸上皮化生。腸上皮化生,是指本應該長在小腸或結腸上的粘膜結構,出現在了胃粘膜上,屬於異型增生。
當胃炎發展成腸上皮化生,導致異型增生與上皮內瘤變,就意味著真正的癌前病變產生了。重度異型增生進展為胃癌的機率很高,應十分警惕,及時干預和治療。
不過,雖然慢性萎縮性胃炎屬於胃癌的癌前病變,但只有少數慢性萎縮性胃炎會癌變,癌變率不超過3%。比較危險的情況是胃黏膜出現不典型增生,可能在短時間內進展成早期胃癌。
因此,想要阻止癌變,就要積極治療萎縮性胃炎。比如,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調整生活習慣;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抗酸劑、H2受體阻斷劑等進行抑酸或抗酸治療;使用胃粘膜保護劑、胃腸動力藥、解痙藥、助消化藥物等,改善不良症狀。還有一點很重要:監測與隨訪,定期進行內鏡和病理複查。
二、腺瘤性腸息肉
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人在體檢中被查出腸息肉。據統計,在35-49歲的人群中,腸息肉的檢出率為10%-30%。在50歲以上的人群中,腸息肉的檢出率為30%-67%。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肛腸科主任醫生王元釗表示,增生性腸息肉、腺瘤性腸息肉跟腸癌關係密切。尤其是腺瘤性腸息肉屬於“定時炸彈”,需要及時手術切除。
臨床上,腸息肉可分為非腫瘤性息肉和非腫瘤性息肉。
非腫瘤性息肉主要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幼年性息肉等,雖然癌變的機率很低,但也不是100%不會癌變,比如體積比較大、時間比較長的息肉,就很有可能發展成腫瘤性息肉,也要警惕。
腫瘤性息肉主要有腺瘤性息肉和息肉病,只要有足夠的時間發展,幾乎都會癌變。
其中,管狀腺瘤的癌變率最低,不超過5%;管狀絨毛狀腺瘤癌變率為23%;絨毛狀腺瘤的癌變率為30%-70%。家族性息肉病的癌變率最高,在患者40歲之前幾乎都會發展成腸癌。
從腸息肉發展到腸癌,往往需要經過5-15年的時間,所以我們必須在腸息肉癌變前除掉它,才能將腸癌的發生風險降到最低。而檢出和除掉腸息肉的最佳方法,就是做腸鏡檢查。
腸鏡檢查,是腸道腫瘤篩查“金標準”,既可以完整清晰地觀察腸道內部,又可以取下可疑部位的組織進行病理檢查,及時發現腸道異常。
所以,無論有沒有出現疑似腸癌的症狀,都建議大家在40歲之前,至少做一次腸鏡檢查。如果有腸癌家族史、肥胖,或者有久坐不動、經常吃油膩食物、吸菸、酗酒等壞習慣的人,應提前腸鏡檢查的時間至30歲左右。
三、乳腺非典型增生
乳腺增生在女性中比較常見,屬於病理性增生,是由於工作壓力大、缺乏運動、情緒緊張等引起女性體內激素失調,進一步使乳腺各部位增生程度不均引起的,表現為乳房瀰漫性增厚、乳房脹痛等。
乳腺增生有囊腫、乳管擴張及乳頭狀增生、小葉乳管及腺泡上皮增生等多種病理表現。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乳腺外科林穎教授指出,乳腺增生並不是病,如果沒有出現明顯的不適,對生活不造成影響,就無需治療。需要警惕的是惡性增生,即非典型性增生和導管內乳頭狀瘤,有一定的癌變風險,應做進一步的檢查。
那麼,女性如何預防乳腺增生呢?其實方法很簡單。日常生活中,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少吃煎炸燒烤食物、甜品、快餐等,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和膳食纖維。
當然,管住嘴也要邁開腿,堅持適當的體育鍛煉,合理控制體重,避免超重和肥胖。此外,還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學會適當發洩不良情緒。
在進行乳腺保健時,不要亂吃藥,也不要亂按摩,學會自檢乳腺健康,並定期去醫院進行乳腺健康檢查。
四、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
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屬於宮頸癌的癌前病變,是指宮頸上皮細胞的異型變化。從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發展到宮頸癌,通常需要5-10年的時間,只要及時干預,阻斷癌變的程序,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患癌。
臨床上,宮頸上皮內瘤變可以分為三個級別,分別是輕度(CIN1)、中度(CIN2)、重度(CIN3)。級別越高,癌變機率越大。
一般來說,60%的CIN1可以自然消退,癌變率僅為0.3%。如果持續存在2年以上,就應進行相應的治療。CIN2和CIN3的癌變率比較高,分別為1.5%和14%,應該儘快進行手術。
那麼,如果阻止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發展成宮頸癌呢?以下方法要記住了:
- 及時注射HPV疫苗;
-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學會清潔、護理私處;
- 不要頻繁更換性伴侶或者同時擁有多個性伴侶;
- 保持良好的心態,學會給自己減壓;
- 適當運動,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總結:癌前病變是可控可逆的。大部分癌症型別,從癌前病變發展到癌症,都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只要及時發現並干預,就有很大的機會阻止癌症發生,免去日後的很多麻煩,關鍵就在於如何“剎車”。#謠零零計劃##健康過大年#
參考資料:
[1]《慢性胃炎會發展成胃癌嗎?消化科醫生為你解讀“癌前疾病/病變”》.胃腸病.2020-05-12
[2]《癌症來之前都會有“癌前病變”!很多人沒重視!》.人民日報.2019-05-28
[3]《乳腺增生、乳腺結節,離“乳腺癌”到底有多遠?》.南通大學附屬醫院.2018-08-24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