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時期,青花瓷器占主導地位,上服務於皇室,下普及於民間,外銷於世界各國。無論是在工藝技術,繪畫水平還是產量方面都達到了中國製瓷歷史上的又一高峰。流傳至今的清代青花瓷器,數量之多,品種之繁,是非常驚人的。它們不僅時代特徵鮮明,而且燒造脈絡清晰,為世人再現了清代青花瓷器的發展歷程。歷史記載,雙喜字是北宋時期的王安石所創造出來的,之後婚嫁喜事張貼雙喜字就成為民間的一種習俗。
清代的青花喜字瓷器品種比較多,有盒、罐、瓶等,如何斷代就成了藏家在收藏中應該注意的問題。據專業人世所知,此類器物斷代的要點是:時代越晚喜字越大,喜字上頭的土字頭二橫長短也相差越大,喜字也由雙勾填色改為一筆刷成,勾蓮紋也由細筆描繪填色而變為簡筆亂,雜亂無章,青花髮色年代越早青花髮色翠藍,年代晚發偏藍,清晚和民國是洋藍色。民窯青花喜字瓷,出自民間藝人或畫師之手,他們不須取悅於宮廷或者達官貴人,其創作的用筆形式是自由有餘的,奔放的、無拘無束的,表達的能力是深厚的、豪放的,剛健質樸的。在粗獷之中,充滿濃摯的感情,在祈願之中充滿對未來生活美好的憧憬。現代景德鎮的清代青花雙喜瓷仿品,青花為化學料,瓷胎是氣窯燒製,仿品青花線條,畫工用筆筆法不是古人用筆,古代人用毛筆熟練,鐵畫銀鉤,像宋徽宗之瘦金體,可到博物館看實物多多體會,
瓷器瓷土不是高嶺土,現代瓷土是機械研磨,瓷土細,瓷品手感重,瓷罐面火氣重,無古瓷經過歲月油膩的寶光,還有一部分是接老底的瓷器,用一些破損的老底接底後重回爐燒製,這種比較能騙人,新仿清代青花雙喜瓷釉面僵澀,暗透賊光,底部釉面棕眼刻意不自然,汙漬漂於釉面,而清代青花雙喜瓷釉面釉水瑩潤,底部釉面可見古法手工拉坯形成的璇紋,棕眼沁色自然,深入胎骨。從瓷器胎土和釉面用料和畫工辨認,才能識別。青花喜字瓷,通體青花裝飾,器物正中寫囍字,白底青花對比強烈,形象概括誇張,時代風格濃厚,裝飾性強,為清代經典民窯青花器,常做大婚陳設之用。這些青花喜字瓷器雖然屬於民窯的東西,但能完整儲存至今其實也是不容易的,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