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能不能吃東西,校園的餐飲該不該被壟斷,這是許多家長和學生都非常關注的問題。要知道,校園本就是一個半封閉式的空間,如果沒有競爭,那學生及其家長就是待宰的羔羊。
從最高層的“雙減”來看,減的不僅僅是學生的作業和精神負擔,也有家長的精神和物質負擔。不管是校外補課,還是校園內學生的消費,這都是家長一筆不菲的支出,如果沒有監督,那麼家長就必須承受一切。
所以,當校園內不允許校外食品進入,當學生校外的食品必須在進校前全部吃掉,那被刺痛的必然是所有學生和家長心靈。校園外的食品沒有經過學校的檢查,確實難以保障安全,但校園內的食品就沒有出安全事故嗎?
可以說,近些年校園內的食品安全更引起家長的關注,營養餐不營養,吃的東西亂七八糟,腹瀉、中毒等事情,在學校食品事件中並不是鳳毛麟角,所以說校內食品並不簡單比校外安全。
家長或者學生把食品帶到校園,那麼食品大多是經過自己的檢查。然而,學校的百般阻擾,就真的僅僅是為食品安全考慮嗎?學校這樣一刀切式地不讓校外食品進入學校,為何會刺痛家長的神經。
近日,網傳四川達州外國語學校,因不準帶牛奶入校,兩個學生被迫蹲在校門口喝奶的事件,引發了網友的熱議。旁邊經過的路人為學生鳴不平,認為學校做得太差勁。許多網友認為,這學校太不人性化。
據報道,畫面的發生的事件發生在9月11日下午,兩名學生當天拆開喝過的牛奶,還有半箱儲存在保安室,上面寫著學生的名字和班級資訊。在保安室暫存的學生物品中,這半箱牛奶是唯一的食品。
學校保安稱,該牛奶為規格為每盒250毫升,一箱24盒的牛奶。目前紙箱內還剩13盒。他們是看到兩個學生一起在校門口喝,一個喝了5盒,一個喝了6盒,實在看不下去了,才過去勸的。
學校負責人的回應,主要是出於保證食品安全的考慮。因為該學校的學生數量比較多(有1萬多名),學生若吃了在外面買的過期食品、黴變食品或者不衛生的食品出現食品中毒,學校“肯定脫不了干係”,所以才出臺這樣的規定。
也就是說,學校不想承擔學生吃食品出現的問題,學生必須吃學校內買的食品,但是如果學生吃校內的食品出現問題,那學校就能“脫得了干係”嗎?只怕是同樣脫不了干係的吧。
當地教育主管部門稱,“拒絕校外食品進校園,學校的規定是為了配合疫情防控相關要求,本身無可厚非。但在執行過程中,還需要更加人性化,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對於學生家長或社會提出的改進意見,學校也應當吸納,從而對相關規定進行完善和最佳化,讓它更科學、更人性化。”
這樣看也不是學生的錯,學校說是食品安全,教育主管部門說是疫情防控需要,到底該聽誰的呢?還是說誰的都不應該聽?不過當地教科局法規股負責人表示,他們已經約談了該校校長,讓其就問題做出整改。
達州外國語學校安辦負責人表示,此事發生後,學校立即召開行政會,就今後科學化、人性化管理學生自帶食品進校園的規定進行了調整和完善。同時,將透過學生幹部、班主任向學生做好解釋工作,避免再出現類似情況。
你看,一出問題,各方面都風風火火行動起來,如果不是學生蹲在校門口喝牛奶被曝光,那麼這個整改什麼時候會出現呢?現在很多吃瓜群眾擔心的是,學校保安之後會不會因為左腳先進校門而被開除?
即便是一些餐飲行業,雖然明文規定不讓帶食品進店,但大多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然鬧出餵養母乳都不可以的笑話來。嚴禁一切食品帶入學校,一棒子打死所有人,一刀切的食品管控,是切不出食品安全來的。
當然,在某些利益關係下,不讓食品進入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像天價拍出學校鋪位的事,發生的不止一次。這些機構不是做慈善的,天價租學校店鋪,就是因為學校的封閉式管理,學生沒得選擇,可以利潤最大化。
作為“拿人手短”的學校或者相關負責人,當然要維護這樣“大金主”的利益,如果校外食品都能隨意進入學校,那“金主”怎麼賺錢?“金主”的利益該怎麼維護?所以,該查的不是一時的“制度”,而是背後的“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