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菜鳥網路、快遞行業生態關係,其實非常明顯,阿里菜鳥是一個高利潤的網際網路模式,它站在食物鏈頂端,快遞公司則是比較弱勢的。
因此,在沒有快遞員、不用幹苦活的“模式創新”之下,阿里菜鳥網路的發展令人驚訝,豪華的總部也令人驚訝。
一個典型的問題就是:阿里菜鳥網路也屬物流行業嗎?為何做成平臺經濟,就能有高利潤呢?
在快遞公司發展的初期,更是勞動密集型的公司,對於大資料、IT支援等技術比較薄弱。這其實也就給了“資本無序擴張”一個機會,阿里巴巴的菜鳥網路由此佔據了行業鏈的頂端,將一些快遞公司納入了自己的生態,也就是網際網路的平臺模式。
客觀來說,快遞行業利潤低、勞動密集,並不適合網際網路公司的平臺分一杯羹。但是由於阿里巴巴菜鳥網路佔據了先發優勢,也就是讓一些“實際幹活”的快遞公司被納入了生態,因此在快遞行業的發展過程所,菜鳥網路在中間分了紅利,而快遞公司由於沒有掌握IT、大資料,也就早早給自己蓋上了天花板。
眾所周知,中國的快遞公司裡面,除了三家之外,大部分都不用正式工,很多快遞員都沒有社保,這其實也是降低成本的一種表現。一個巧合的地方就是,在加入阿里巴巴菜鳥網路生態的快遞公司裡面,都是快遞員沒有社保,也是幹活最辛苦的。
歸根結底,阿里巴巴菜鳥網路是從低利潤的快遞行業分取了紅利,也讓快遞公司的低利潤的情況坐實,再沒有上升的空間。
從長期來看,阿里菜鳥有豪華總部,快遞公司辛苦利潤低的模式並不健康。而且由於利潤低,很多快遞員也沒有社保,這屬於行業利潤分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