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建偉
新中國成立不到一年,朝戰爆發,北朝在內戰中不敵聯軍,緊急向中國求援,中國決定出兵援朝,最終打贏美聯軍,保住了三八線。那麼,如果當時中國沒有出兵援朝,會面臨什麼樣的局面?
然而,歷史沒有如果,在1950年6月爆發的為期三年多的朝戰中,中國作為重要的鄰國,眼看朝方將遭受滅國之難,最終出兵抗美援朝,打了一場立國威、揚國名、勝美韓、震敵膽的偉大戰爭。
當時的情況,是美聯軍肆意狂妄揮拳,打得朝軍不但退回了三八線,還丟了首都,縮至鴨綠江,情況危急到懇求中國火速支援。
另外,朝戰爆發後僅三天,美國公然派航母、軍艦駛入我海峽,揚言要維持臺島現狀,等日後再談,中方被迫推遲解放臺島的時間。
朝戰爆發後,中方明確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其他國家不應干涉半島內戰,是打是談,全憑半島南北兩邊;美聯軍相繼參戰,目的無非是要替韓國出頭,佔領三八線以南,恢復往日的隔線(三八線)而治,只要到此為止,中國仍可以不管;如果聯軍仗勢入朝,並想借機吞滅北朝,中方絕不會坐視不管;三八線是中國出兵與否的底線,鄰居受到亡國危險,中國一定會管。
(一)中國密切關注朝戰
6月25日朝戰爆發當天,美國把持聯合國透過決議,認為朝軍進攻韓國是“侵略”,要求朝軍撤回三八線以北,同時呼籲成員國不要幫助朝方;次日,美國派出空軍及海軍對韓國進行支援;朝戰才進入第三天,美國再次牽頭聯大,大意是號召成員國對韓國提供援助擊退朝軍。
6月28日,朝軍攻下漢城,北強南弱的局勢變得非常明顯;隨後,美國決定出動陸軍支援韓國作戰,並於7月5日派遣陸軍參加了對朝軍的正面對戰;美國對戰場上孤軍支援作戰很不安,在“五常”之一蘇聯缺席的情況下,通過了84號決議,讓美國牽頭成立聯軍,根據戰場情勢需要,以聯軍的名義出兵,參加援韓擊朝作戰。
在中方的決策會議上,總理提議成立東北邊防軍,調動25.5萬準備攻臺的部隊到東北進行集訓,任務是守護東北的安全,在必要的時候支援朝方;7月8日,美國任命麥克阿瑟為聯軍總司令,全權指揮聯軍對戰朝軍;8月初,主席考慮後,定下了若參戰,就以志願軍的名義出征,避免同美國直接宣戰。
朝戰兩個月的時候,朝軍發起了釜山之戰,打得美韓軍隊縮到海邊;不甘心失敗的美國人此後派飛機,飛過鴨綠江對我境內掃射並扔下大量炸彈,中方對此提出嚴重抗議;9月初,中方在東北部署兵力已達70萬。
9月15日,美聯軍在仁川登陸後,把朝軍攔腰切斷,與退至南部釜山的美韓軍隊夾擊朝軍,導致幾萬朝軍潰不成軍,大部分都沒能回到北部地區。仁川以北的朝軍見勢不妙,只能全線向北撤退,金首相原以為撤回三八線以北後就算暫時安全了。
9月底,中方透過印度向美國及聯合國轉達了中國出兵援朝的底線是三八線;但10月1日,韓軍衝過了三八線,仗著聯軍在後面撐腰,底氣十足地要追打北朝,不但要報復金首相之前的“侵略”,還想把他趕出半島。
就在韓軍衝過三八線的當天,北朝特使帶著金首相的親筆求援信面見主席,之後毛、周、劉、朱商議是否出兵援朝;隨後幾天,北京召開會議討論入朝作戰一事,但沒有形成最終的意見。
10月5日,金首相親臨北京,請求主席出兵援朝,下午北京再次開會討論,基本形成可以出兵的意見,同時派總理到蘇聯爭取斯大林的最大支援;10月7日,美國見半島局勢完全被自己掌控,把持聯合國形成決議,同意聯軍進入半島。
10月8日,在蘇聯不能及時提供空中支援的情況下,主席釋出命令,組建志願軍準備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一週後,主席致電仍在蘇聯的總理轉告斯大林,志願軍將於10月19日入朝參戰。
杜魯門總統專程飛到威克島,與麥克阿瑟見面,聽取聯軍在戰場上的種種表現,既為麥克阿瑟頒發勳章,也想確認蘇聯和中國會不會出兵援朝。
10月19日,首批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入朝;10月25日,志願軍首次參戰。朝戰打了三年零一個月,中國參戰兩年零九個月,先後投入百萬志願軍外加幾十萬民工,耗掉62億人民幣,十餘萬英雄兒女壯烈犧牲,用鋼鐵般的意志打退了超級大國,迫使聯軍在1953年7月27日同中、朝簽下了停戰協定,結束了這場戰爭。
(二)抗美援朝前,中國存在哪些主要困難?
朝戰開打前,中國並不知曉具體的時間,金首相曾於1950年5月試探性地問過中方意見。中方考慮後,還是謹慎地建議朝方不要輕舉妄動,保持南北相對穩定,更利於當前。中國之所以建議朝方不要輕易發動戰爭,關鍵一點是中方當時自身存在很多困難:
自1949年下半年,北京就開始考慮如何解放臺島,到了1950年上半年,北京明確指示粟裕研究攻臺方案,同時不斷調兵,全力做好攻臺前的準備;
1950年上半年,新中國尚有沿海諸島及西南一些地區沒有完全解放;加上各地的情況也未鞏固堅實,各地匪亂不斷;剛接手的城市工商業,還處於百廢待興的狀態,各種生活物資缺乏,百姓連溫飽問題都沒有完全解決;蔣氏安插在大陸的特務和土匪伺機作案;我軍經過連年作戰,急需休養且軍費開支過大;農村及廠礦企業嚴重缺乏年輕勞動力,北京正在考慮裁軍200餘萬補充人員到生產建設第一線;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對紅色新中國採取封鎖政策,試圖把新中國同世界隔離開來,把瘦弱的新中國扼殺在搖籃中。
諸多不利因素困擾著新中國,按當時的情況來看,中國基本上是自顧不暇,更無力照顧朝方。主席以本國人民為重,當然不希望朝方此時發動戰爭,一旦朝方打響戰爭,中國必受牽連。
(三)中國若沒有出兵援朝,將面臨什麼樣的結局
1,中國不出兵援朝,結局之一是世界上就將消亡一國
自1950年9月15日開始,南北雙方的力量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聯軍大批軍隊從仁川登陸,在飛機大炮坦克的掩護下,向南夾擊進入韓國南部的疲憊之朝軍,輕鬆解決了處於強弩之末的朝軍。
之後,美聯軍分兵北上,到了9月23日,金首相見抵抗無望,開始下令撤退。9月29日,聯軍幫韓國奪回了漢城,李承晚再次回到總統宮殿,對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感動得淚灑手腕。
韓國在聯軍的幫助下,於10月1日之前重新駐防在三八線以南。麥克阿瑟站在李承晚旁邊,給韓軍壯了膽。找回信心的韓國官兵想起了半月前被打得有多慘,叫囂著一定要打過三八線,把金首相等全部趕出半島。
聯軍沒有表態,被韓國理解成默許,遂於10月1日大膽地衝過了三八線,一路向北追趕。此時的朝軍早已打疲,畏手畏腳儘量避免正面迎戰。
朝方高層也已鬥志大減,急忙向中、蘇求援,希望在亡國之前可以力挽狂瀾。中方不斷同蘇聯商量,最終兩國拿出意見,由蘇聯提供武器、中國出兵幫助朝軍。
中國認為,只有得到蘇聯空中的支援,志願軍入朝才能相對安全,無奈蘇聯有自己的打算,之前的承諾臨時搪塞,向後推了60天。中國不忍朝軍每天損失將士幾千,倉促準備,希望能早一天就早一天,果斷髮出組建志願軍,儘快入朝參戰。
朝方得知中方的出兵決定後,對部隊下達了誓死堅守等待中國救援。結果還是在10月19日誌願軍秘密入朝的當天,因無力抵抗,被迫放棄了平壤。
等到志願軍進入前線陣地時,韓軍不但佔領了雲山,還引著聯軍兵分兩路直逼鴨綠江。試想,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沒有志願軍及時出手(10月25日發起雲山戰役),朝方很難撐過1950年。
可以預見的結局,是朝軍殘部進入中國東北及蘇聯,依靠中、蘇的邊境線,儲存最後一點兵員。金首相撤出其本土,美韓就會宣佈統一半島,韓國將一統南北,朝方想要保留國號,只能是在中、蘇境內建立流亡機構。世界範圍內,將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繼續承認沒有國土的朝國。
所以,如果中國沒有出兵援朝,世界上就會消亡一國。
2,中國不出兵援朝抗戰,結局之二是中國東北長年提心吊膽
中國不出兵,朝軍戰敗幾成必然。沒有棲身之地的金首相,只能進入中國東北或蘇聯,謀求東山再起,擇機奪回河山。
美韓等打贏戰爭後,不一定會直接進攻中國,畢竟韓國統一半島的目標業已實現,聯軍的目標(奪回三八線以南)更是超額實現。
短期內,他們不會對新中國有直接侵佔之念,但並不能保證這樣的狀態可以維持多久。
佔領了大片土地的韓國,自然要向聯軍有所進獻,原來的半島北部地區將進駐美軍甚至美國代管。韓國也會在美國的協助下,重兵排在邊境一線,在鴨綠江一岸時刻窺視中國,令中國對東北地區長年提心吊膽。
為了應對美韓的安全威脅以及隨時可能發動的突然襲擊,中方不但要重兵佈防在東北守衛邊境,還要時刻提防美國飛機轟炸在東北的重工業基地,將重工業遷出東北是明智之舉。
工業搬遷耗資巨大,且嚴重影響生產,當時東北的工業產值佔全國的大頭,這樣的搬遷不知要用多少年。
3,中國不出兵援朝抗戰,結局之三是中國有腹背受敵的危險
中方既要守住東北的邊境線,也要防患東南沿海。
蔣氏本來就不甘心逃往臺島,多次信誓旦旦地要重新佔領大陸,無奈自己治國無方治軍又不力,遭到重創後才有所反省,厲兵秣馬準備再戰。
朝戰爆發,再次把蔣氏重回大陸的希望點燃。戰爭初期,他曾積極向美國表示可以出兵3.3萬幫助韓國,並在7月底把麥克阿瑟請到了臺島,商議由美國保護臺島等事宜。
其實,蔣氏就是想借機鼓動聯軍,趁勢“南北並進”,攻進大陸:美韓軍隊先在東北開啟局面,蔣軍則從東南沿海拿下江浙。還有,就是令尚存於西南及西北的匪兵翻出大山,使我軍腹背受敵,增加自己的勝算。
果真如蔣氏的盤算那般,我大陸境內戰事又起,新中國必將面臨諸多危險。
4,中國不出兵援朝抗戰,結局之四是蘇聯可能出面
中國不出兵,朝方還有一個強援在後面,那就是蘇聯。
明眼人都知道,朝方之所以敢打韓國,事前當然惦量過蘇聯的意見,並試探過蘇聯。畢竟二戰後,蘇聯和美國兩大巨頭商定以三八線為界,南歸美國、北歸蘇聯。朝軍出兵韓國之前,如果沒有蘇聯的點頭或者默許,斷然不敢越過三八線。
美國糾集16個國家共同出兵幫助韓國,其表面上的理由就是朝軍進入了韓國。現在韓國要報復朝方,攻入朝方境內就成了必然,但聯軍舉兵北上,就顯然過頭了。
朝方危難,中國如不出兵相助,蘇聯剛開始可能不會強烈反應。就像1950年10月初斯大林的表態那般,讓金首相躲進中國或蘇聯,這種建議也許斯大林的真實用意,是要看一看中國到底會怎麼辦。
中國如果堅持只防守、不出兵,最終受到損失和威脅的必將是蘇聯。蘇聯定然不會把自己的利益拱手讓給美國,到最後仍然要出面,不管是提出抗議還是出兵與聯軍交戰,都要處理。
至於是聯軍主動退回三八線,還是斯大林派兵參戰,會有未知的可能。最好的結果,就是南北互不相爭,再度回到從前。
如果中方堅持不出兵,蘇聯對中方的態度當然會有重大的變化,至於蘇聯在我東北的“特權”,中方一時半會想要回來,會很困難。蘇聯作為紅色陣營的老大哥,總是想各種辦法在“小弟國家”享受點特權。
(四)抗美援朝戰爭對中朝都有重大深遠的意義
中國出兵援朝,為朝方保住了江山;為中國洗刷了百年的恥辱;為新中國贏得了不屈的尊嚴,為東北工業基地的安全預留了足夠的緩衝空間;為中國贏得了第三世界各國的稱讚;為中國贏來了寶貴的建設發展時間;更得到了蘇聯的大力幫助,完成了工業重建;震懾了一直想借機反攻的蔣軍;讓中國可以挺直腰桿在世界發言。
抗美援朝是“立國之戰”,誠哉斯言!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