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開國上將張愛萍將軍的名字,人盡皆知。但他的夫人李又蘭的名字,卻很少有人知道。
她是愛國實業家李善祥的女兒,出生於1919年。
當全國抗日的第一聲槍響,年輕的李又蘭脫下身上的旗袍,走出閨閣,跟著父親回到家鄉小港,積極參加反擊日軍侵略的戰地救護隊及抗日救亡活動。
透過街頭演講、演話劇等喚醒民眾,團結抗日。1938年3月,李又蘭與十幾個志同道合的浙江青年一路輾轉,到武漢參加了新四軍,投身於滾滾的革命洪流中。
當時,張愛萍任新四軍三師副師長,李又蘭在新四軍軍部當巡視員。因她參加過速記的專門培訓,常常被抽出來搞速記。
1942年1月,華東局召開黨委擴大會,張愛萍出席會議,李又蘭在主席臺的一側負責記錄。
圖丨1943年,新四軍第3師副師長兼第8旅旅長張愛萍在鹽坨上指揮陳家港戰鬥
這個端莊清秀而又幹練利落的姑娘引起了新四軍三師師長張愛萍的注意,她上臺能演、揮筆能寫、集會能講的才華引起了他非同一般的好感。
僅就速記而言,有些幾乎是漫無邊際的講話,經她記錄、整理,居然就是一篇重點突出、邏輯嚴密又頗具文采還不失講話者特點的好文章。
“難怪周恩來要把她帶到中央去工作。真堪稱才女!”張愛萍心裡默想。
如果說張愛萍嚴正英武的軍人形象只是引起了李又蘭的好感,那麼,他關於建設九旅和平定洪澤湖的報告引起了她深深的敬慕。
沒用講稿卻滔滔不絕,而且主題集中,層次分明,廣證博引又語言生動,記錄下來不用整理就是一篇好文章;更不用說閃著智慧之光的文韜武略,確有儒將之風。
在一次會議期間,天氣嚴寒,李又蘭不小心將速記時戴著的露指手套弄丟了。正在她有些著急時,有人敲她宿舍的門。
李又蘭應聲而出,發現門外是位清瘦、高個兒的領導同志,他遞過棗紅色的毛線手套。
“是我的!”李又蘭又驚又喜,“首長在哪兒撿到的?太謝謝首長了。”
“區區小事,別什麼首長首長的。我叫張愛萍,來,認識一下。”說著伸過手來。
李又蘭激動的與張愛萍首長握了握手,就在這時,張愛萍提出要向李又蘭學習速記,不等李又蘭回應,張愛萍便轉身走了。
此後,張愛萍經常找李又蘭學習速記,兩人一起聊天,一起回憶過去,暢聊未來。
自此,駐地的小路河畔,常常留下他們的身影.....
李又蘭在上海讀過書,張愛萍在上海做過地下工作。龍華塔、租界地、上海灘...成了他們共同的話題,不少感慨又出奇的一致,話題就自然地擴充套件開來。
他們在一起談世道,談人生,談過去,談未來,談李白、陶淵明,也談莎士比亞和托爾斯泰.....世道的不公令他們憤憤不平,征途的風雨又令他們激動不已,濟公的智慧使他們開懷大笑,於連的性格又令他們爭論不休.....
此次會議結束後,兩人就要分開了,回到各自的崗位上去了。
張愛萍送給李又蘭兩件禮物:“這是一把帶鞘的不鏽鋼匕首,這是軍鴿腿上的銀圈,都是戰利品。匕首用來裁紙、防身,銀圈像個小首飾,作個紀念吧。我十分高興認識了你!”
“認識了你,我也十分高興。”李又蘭說
臨走前,張愛萍問李又蘭:“如果我想給你寫信,你會回信嗎?”
“那要看你寫的什麼。我現在沒讀過你的信,怎麼能答覆呢?”她發現他面呈喜色,突然一下意識到自己這是明顯地希望收到他的來信,
頓時羞容滿面,躲開他的目光,搓搓臉又跺跺腳說:“天太冷,咱們回吧。”
愛神的腳步是堅定的。在戰鬥的間隙,張愛萍兩個月給李又蘭寫了十多封信,然而,竟沒有見到她一絲迴音.......
事實上是,張愛萍寫給李又蘭的所有信件,全部被她的科長扣壓了下來,李又蘭並沒有收到張愛萍的信。
得知這一切後,一向溫文爾雅的李又蘭怒了,他提高嗓門連珠炮似的質問科長:“你為什麼扣壓我的信?你有什麼權利扣壓我的信?”
不等頂頭上司開口,李又蘭抓起桌子上那一疊信,氣沖沖地離開了辦公室。
李又蘭並沒有回宿舍,他拿著這一點信來到宿舍旁的蘆葦蕩邊,一封一封的讀了起來。
信中張愛萍並沒有說任何情情愛愛的話,他只是彙報了自己每天開了什麼會,打了什麼仗,看了什麼書,講了什麼課,包括自己的一些認知與感受。
在每封信的末尾,張愛萍都會詢問李又蘭的身體狀況,直到最後一封信,張愛萍在信的末尾處說:總是收不到你的信,不知你現在身體可好?是否生病?過幾天可能到黨校去看你。
不幾天,張愛萍所在的師移防至軍部附近,他約她在汪朱河畔見了面,這條河與李又蘭讀信的蘆葦蕩是相通的。
人受了委屈,最怕遇到親人,一看見他,李又蘭淚如泉湧,滿腹的痛苦和委屈、氣憤和疑慮像決堤的江水衝口而出。
張愛萍坐在她對面土坎上。,默默聽著,聽她泣哭著訴說自己之前曾經有過的一段短暫而不幸的婚姻。
“是啊!”張愛萍聽了李又蘭的經歷,不禁觸動了自己的往事:
“相互體諒、相互尊重,這對有愛情的夫妻同樣是寶貴的,沒有尊重,愛情的花兒也會迅速枯萎。我第一次婚姻失敗,主要也是這個原因。與其互相痛苦,不如干脆分手,各自尋找更合適的伴侶。不過,你對我也不太講平等,我給你寫了十來封信,你怎麼一字不回呢?”張愛萍滿面含笑地轉變話題,巧妙自然地向李又蘭發起攻擊。
“這不才收到嘛!”提起這話,李又蘭剛剛平靜的情緒又激動起來。
“我一直奇怪,你說來信,怎麼兩個月了,沒見一封?這不,我的頂頭上司把信都扣壓了,前幾天還訓斥我不向上級報告,也不去考慮身份,隨便亂通訊,我和他大吵一架,把信全都拿了回來。”
不過在張愛萍的安慰勸導下,李又蘭漸漸平復了心情。這次來看望李又蘭,張愛萍也是想直接地表明自己的心意。
李又蘭心裡一陣悸動,一串淚珠竟奪眶而出,她突然靈巧地閃開張愛萍,轉身向田野衝去。
李又蘭的內心是激動的,是小鹿亂撞的。她高興:三十里彎彎曲曲的小路,再不用書信架橋了。
張愛萍提出,希望能早點結婚。李又蘭講出自己的考慮:這事必須陳軍長親自批准,否則責備的目光、背後的議論,她無法承受。
1942年8月8日傍晚,張愛萍又來了,樂呵呵地展開一張紙:是他倆的結婚申請報告,在報告的下方空白處,陳毅軍長龍飛鳳舞地批了兩個大字“同意”,下面正正規規地簽著陳毅的大名。
蘇北的夏天,悶熱的氣候變化無常,李又蘭展開申請報告,沉浸在幸福之中。
突然一陣狂風,汪朱河兩岸電閃雷鳴,頃刻之間,白雨滂沱。
溼淋淋的張愛萍樂滋滋的,大聲地問:“又蘭,你願意嫁給我嗎?”
“我願意! ”她也被淋透了。
張愛萍伸開有力的雙臂把李又蘭緊緊攬在懷裡,動情地說:“走吧,跟我回去!”
就這樣,倆人就算是結婚了!
李又蘭和張愛萍結婚沒幾個月,蘇北的戰爭形勢因日偽軍發動空前大掃蕩變得異常緊張。
面對敵人的瘋狂掃蕩,時任新四軍第三師副師長兼第八旅旅長政委,兼鹽阜軍分割槽司令員、政委及鹽阜地委書記的張愛萍受命反掃蕩。
後來師部轉移到蘇北與蘇中邊境,已有身孕的李又蘭為了不拖累身負重任的丈夫,讓其一心無掛地帶兵打仗,她毫不猶豫地響應上級關於“軍隊女同志就地疏散或到外地暫避”的號召,毅然決定到上海地下工作同志的家裡暫住。
告別丈夫,李又蘭清楚,漫漫千餘里的水陸行程,什麼樣的危險都可能發生,她做了最壞的思想準備。
於是就為自己改了個名字:李玉化,借“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之意,隱寓自己忠貞於愛情的堅強意志。
愛人的心靈是相通的。戰場上的張愛萍在隨身攜帶的筆記本的扉頁上寫了這樣一句話:“如果我在戰場上犧牲,請通知我的愛妻李又蘭....”下邊清楚地記述了她孃家的地址。
李又蘭隻身經過敵偽區,歷盡艱險,經過上海,回到離別多年而又從未透過音訊的寧波老家,與母親隱居鄉下,直到生下孩子。
此時,遠方的愛人卻正率領部隊轉戰東西。直到1944年秋,張愛萍升任新四軍第四師師長,率師部進駐到了洪澤湖畔。
清澄的洪澤湖恢復了美麗寧靜,這時,戰場上忘家忘妻的張愛萍卻異常地想念起遠方的李又蘭了。
得知她起程歸隊的訊息已逾兩月,卻又音訊全無,不禁憂從中來,徹夜難眠。
李又蘭終於回來了。歸途海上遇到了風暴,浪濤的顛簸,飢餓的困擾,加之對戰場上親人揪心的惦念,又蘭是“人比黃花瘦”,憔悴得令張愛萍心裡湧起一陣又一陣的酸楚。
當李又蘭得知張愛萍腦部受傷的訊息時,驟然如雷轟頂,稍事平靜後便立即趕到了戰場,恨不能替代愛人承受全部的痛苦。
當組織決定送到後方醫院治療時,她主動要求親自護送。
從蘇北到膠東,從煙臺再跨海到大連,途中不僅是層巒迭嶂,長河橫流,而且碉堡林立,虎狼成群,有時要連續趕路,有時是夜行曉宿。
她要照顧傷中的愛人,還要照顧不滿週歲的孩子,而行進途中,常常尾隨著幾十名甚至百餘名逃難的老鄉。
她還要安排他們的食宿。號房、籌糧、警戒全都由她操勞。
無論多麼勞累,她精神奕奕,總千方百計調劑愛人的生活。粗糧野蔬留給自己,省下有限的細糧肉蛋給愛人和孩子。
她常常徹夜不眠地守在愛人的擔架旁,實在困了就拉張凳子放在擔架旁,把孩子拴在凳子腿上,自己躺在凳子上合一閤眼。
到了大連,張愛萍住院手術,她天天到醫院去送飯。時值嚴冬,地凍天寒,而她天不亮就起來,為病床上的愛人做點可口的。
過度的辛勞,她全然不顧。她只有一個心願:讓帶兵打仗的愛人早日康復,早日奔赴戰場.....
就這樣,倆人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遇到多大的挫折與困難,都會相互扶持,彼此支撐著度過一個又一個難關。
半個世紀過去了,他們用彼此的堅貞迎來了生命中的金婚。
曾任張愛萍辦公室秘書的賀茂之去看望老首長,提議要好好地慶賀一下這人生的第二慶典。
張愛萍與李又蘭同時微笑著說:“那有什麼可慶賀的!”張愛萍:“區區個人生活瑣事,用不著興師動眾。”
到了這一天,張愛萍身邊的同事、戰友們,並沒有接到請柬,張愛萍是不會因此發請柬的,即便這樣,他們還是高高興興地去了,而且有種非去不可的使命感。
因為他們認為:在慶賀張愛萍和李又蘭金婚的今天,歷史和實踐都會由衷地宣稱:他們的金婚是名副其實的,是純金的金婚。
張愛萍夫婦因住宅漏雨正在修繕,臨時搬到西山暫住。紀念活動就在臨時住所一個大會客廳裡舉行。
將軍的3個兒子全家都在場、早早的就來忙著活動場地的佈置擺設。將軍子媳的好友也都早早的趕來了。
圖|1964年10月16日,張愛萍在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現場
張愛萍同夫人李又蘭的精神格外好,十分親切地一一擁抱了前來 參加他們金婚慶典的人,李又蘭指著正在忙碌的子、媳等人及滿滿幾桌子的色彩斑斕的食品和飲料說:“這是他們各家帶來的。他們一大早就在這裡擺弄了,究竟要搞個什麼樣的活動,對我們還保守著秘密哪!”
整個場地佈置得樸實、雅緻而又活潑。大中小4個花籃增添了濃重的喜慶氣氛。
將軍的子媳之友侯德生全家送了一個由50朵紅玫瑰組成的火紅花籃,賀聯是:五十年風雨同舟慶金婚,八萬仞神劍共迎還金鋼。
賀茂之送的花籃最大,賀聯是:佳期佳話佳事永存,金婚金典金心常在。
在“婚禮進行曲”中,張愛萍和李又蘭從內門走出,向大家點頭致意後,相視一笑。
將軍把手杖——當年陳毅的夫人張茜送給他的手杖掛在手臂上,然後兩個人兩臂相挽,並肩而行,步履輕捷而矯健,將軍受傷的腿一點也不跛了,一陣鼓掌聲驟然而起。
50年來,無論炮火硝煙,無論狂風暴雨,無論風和日麗,他們都是這樣兩臂相挽,他們都是這樣相扶相攙,他們都是這樣並肩而行.....
金婚人致詞時,張愛萍站起身來說:“參加我們今天紀念活動的除了我們家裡人,就是我們的摯友,我們沒有向外發出任何邀請。今天的活動完全是孩子們籌劃和安排的。我們歡迎大家,感謝大家參加我們的金婚紀念活動。”
話音剛落,大家紛紛鼓掌。
最後一個專案就是照相。首先是金婚照,接著是小合照,即大家分頭與將軍夫婦合影。
全體合影之後,各就各位,吃瓜子,喝飲料。老將軍把柺杖丟在一邊,拿起照相機,站在中間,轉著身逐個地親自為大家拍照。
在自由發言中,著名歌唱家馬玉濤站了起來。她說:“在今天這樣的日子裡,我想講幾句話。”
藝術家的感情是豐富的,話未出口,眼睛裡就閃現出晶瑩的淚花:“我參加過無數次領導同志的家庭話動,有壽辰,有婚禮,也有許多個結婚紀念日,但是從來沒有這一次令我深深感動。這個金婚紀念日讓我看到了人間真情,讓我懂得了什麼是現代文明家庭,我很感動。”
慶典尾聲,大家一起吃了蛋糕。就這樣,一次意義非凡的活動結束了,在場的每一個人無不受感動。
2003年7月5日20時35分,張愛萍將軍因病於北京逝世,享年93歲。臨終前,他曾問李又蘭:“我死了,你怎麼辦?”
2012年2月2日,李又蘭於北京逝世,享年93歲。
張愛萍將軍與李又蘭的愛情,充滿了革命的浪漫主義,真實、親切、感人!是我們後輩永遠需要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