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4年9月,新中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毛主席在開幕式上發表了重要講話。此次會議中,毛主席主動提議讓國民黨投誠將領鄭洞國擔任了國防委員會委員。
鄭洞國是國民黨的著名將領,他在遼瀋起義中兵敗被俘,而毛主席為什麼會如此優待一名國軍將領呢。
鄭洞國心中悔恨:你過去跟錯了人啊
1948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起了遼瀋戰役,先後解放了遼陽和鞍山,隨後林彪又集中兵力打下了四平,切斷了長春和瀋陽之間的聯絡。此時,國民黨將領鄭洞國臨危受命,來到了被解放軍重重包圍的長春。
提及鄭洞國,他可以說是蔣介石嫡系中的嫡系,算的上是蔣介石最為信任的將領之一。早年的時候他考入了黃埔軍校成為了第一期的學生,加入了國民黨。北伐戰爭開始後,鄭洞國所部被編入東路軍參加了北伐,由於他在作戰中積極勇敢,很快就得到了上級領導的賞識,並擔任了第八團的團長。
1931年,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爆發,鄭洞國率領所部與日軍關東軍在南天門激戰了八個晝夜,多次打退敵人的進攻。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鄭洞國參加了保定會戰、徐州會戰等多場戰役。特別是在臺兒莊會戰中一戰成名,升任為第95軍軍長。
1943年,鄭洞國被任命為新一軍軍長,負責全權指揮中國駐印度的軍隊。在當時,孫立人所部和廖耀湘所部都屬於鄭洞國的管轄之下。他率領中國駐印軍收復了緬北地區,給日軍造成了沉重的打擊。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前夕,鄭洞國奉命回國,擔任了國民黨第三方面軍副司令官。不久,他作為代表在南京參加了中國戰區日軍投降簽字儀式。總而言之,鄭洞國在抗日戰爭期間立下了赫赫戰功,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抗日英雄。
1948年1月,蔣介石任命鄭洞國擔任了東北“剿匪”軍司令部副總司令,負責協同指揮東北地區的國軍。隨著時局的變化,東北地區只剩下了錦州、長春、瀋陽等幾座大城市還被國民黨佔據,其他的城市都已經被解放軍部隊所解放。
面對嚴峻的形勢,鄭洞國多次勸導蔣介石,希望他能夠同中國共產黨展開和談,但蔣介石、陳誠等人卻拒絕了這一提議。鄭洞國被任命為第一兵團的司令,負責統帥約所部約十萬餘人的部隊駐防長春。
當時的長春已經被解放軍部隊團團圍住,可以說是變成了一座孤城。不過由於解放軍的主力部隊以及重炮都調到了錦州,所以一直圍著長春不打。
錦州解放之後,蔣介石緊急命令,要求鄭洞國率領所部突圍,並嚴詞告誡道:“如不遵令突圍,定以軍法從事。”
當時近郊機場已經被解放軍佔領,長春周圍全是人民解放軍的雄兵猛將。長春城內軍糧殆盡,部隊更是軍心渙散,沒有什麼戰鬥力可言,就連鄭洞國親自召集的高階將領會議都開不起來。
無奈之下,鄭洞國只得向蔣介石、衛立煌發出求救訊號,他每天都在向南京政府催要物資,可是催得越緊,前來運送物資的飛機就變得越少。剛開始一天還有十幾架飛機,到了後面減少到了每天三四架,鄭洞國的心裡十分焦急。
10月中旬,國民黨軍第60軍軍長曾澤生決定率部起義,鄭洞國得知訊息後,本想勸導曾澤生回心轉意,可是還沒有等他開口,曾澤生就在電話裡面說道:“有人要和你講話。”
緊接著,電話中有一位自稱是解放軍代表的人在電話裡對鄭洞國說道:“現在你也瞭解外面的形勢,我黨的政策是隻要你放下武器,可以保證你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希望你們慎重考慮一下,不要做出沒必要的犧牲。”
面對解放軍的勸導,鄭洞國始終不為所動,他當即回答道:“我雖然已經失敗了,只當以死報國,沒有什麼可說的,但是要我放下武器,我堅決辦不到。”
鄭洞國心中十分的堅定,可是手下人卻沒有了作戰的心思。第二天早上,新七軍的參謀長紛紛跑來勸道,希望鄭洞國能夠主動放下武器。
面對手下人的勸導,鄭洞國依然執迷不悟,他拒絕道:“既然你們已經決定了放下武器,那麼你們幹你們的,我幹我的。”
鄭洞國的心中清楚,人民群眾都十分擁護中國共產黨,而且在戰場上解放軍官兵們都比較團結,在多個方面都優於國民黨,可是他出於傳統的觀念,不想與中國共產黨展開和談,甚至想要與長春這座孤城共存亡。
為了減少長春城內的傷亡,毛主席等中央領導同志想盡了各種辦法。周恩來在黃埔軍校的時候是 鄭洞國的老師,他決定親自寫信給鄭洞國,希望他能夠做出一定的改變。
周恩來本想以電報的形式將這封信傳送到前線,可是由於長春城正逢內亂,周恩來親自撰寫的書信也未能及時地送到鄭洞國的手中。
與此同時,杜聿明緊急致電蔣介石,希望他能夠派出飛機幫助鄭洞國。可是由於長春城內重要的戰略要點已經被解放軍佔領,鄭洞國緊急致電蔣介石:“來生再見吧。”
當天晚上,解放軍如同神兵天降一樣,來到了鄭洞國的司令部外面,身邊的副參謀長和衛兵已經將他團團圍住。大家向他使了一個表情,彷彿是在向他示意:“國民黨大勢已,準備放下武器投降吧。”
事後鄭洞國才得知,他身邊的衛士早已經將解放軍迎進了長春城,同時造成國民黨將士抵抗不利、使得解放軍兵臨司令部的假象,這樣不僅可以避免鄭洞國過於難堪,而且還可以把他救出來。後來的鄭洞國回憶到這件事情的時候,對衛士們所做出巧妙的安排更是十分的感激。
鄭洞國雖然被迫 放下了手中的武器,但是他的心中仍然十分的不悅。此時,負責圍城的解放軍司令員蕭勁光和政委肖華專門款待了他。
酒桌上,蕭勁光和肖華看見鄭洞國心情不佳,並沒有多說什麼話,而肖華卻非常熱情地給鄭洞國斟酒夾菜,言語間也是非常的和氣。
酒席結束後,肖華主動問道鄭洞國今後有什麼樣打算。鄭洞國生硬地提出了兩條:第一是不去廣播,第二是不參加公開的宴會。
肖華沒有多想,直接就答應了鄭洞國所提出的條件,並勸導他希望可以為國家和人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鄭洞國直接拒絕道:“現在的我只想當一個老百姓。”
肖華並不介意鄭洞國說話的語氣,他反而委婉的說道:“如果你暫時不願意工作的話,可以休息一段時間,或者學習一段時間,你自己做一個合適的選擇。”
就這樣,鄭洞國在肖華等人的安排下,住進了軍區招待所,開始學習了起來。在鄭洞國的心中,一直有一個疑惑,那就是為什麼中國共產黨在短短20多年的時間裡就由弱變強,打敗國民黨的軍隊,奪取了全國革命的勝利。
鄭洞國帶著這個問題,開始讀起了毛主席的著作。在學習的過程中,鄭洞國越來越覺得中國共產黨是為廣大人民謀福利,是真心實意來救中國的。反觀蔣介石卻只會玩權術,欺壓老百姓,最終導致了徹底失敗的命運。
20世紀50年代初,中國共產黨進入上海才一兩年,可就把當地治理得非常好,這番景象對鄭洞國的衝擊很大。他看到上海的盛世後,自己深深地自責道:“鄭洞國啊鄭洞國,你過去跟錯了人啊。”
毛主席宴請鄭洞國:你的名字很響亮嘛
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在毛主席的推薦下,鄭洞國擔任了國防委員會委員,同時按照九級幹部的待遇來分配,工資是270元,同時還配備了專車。
幾天後,鄭洞國突然接到了一張紅色的請柬,開啟一看,原來是毛主席邀請他到家中做客。鄭洞國的心理既激動又緊張。他沒有想到自己是一個敗軍之將,毛主席竟然還這麼的看重他。
毛主席請客的當天,鄭洞國遲到了幾分鐘,賀龍、葉劍英以及原來的國民黨將軍鹿鍾麟都已經入座了。
就在鄭洞國走近屋中的時候,毛主席直接從沙發上站了起來,走到了門口,並用湖南話說道:“鄭洞國,你這個名字好響亮啊。”話音剛落,賀龍、葉劍英等人都在 旁邊哈哈大笑了起來。
鄭洞國面對眾人顯得有一些拘謹,毛主席開始一句話一個動作,一下使得鄭洞國輕鬆很多。就在鄭洞國坐下來後,毛主席主動問道:“你抽不抽菸?”
鄭洞國回應道:“抽”
毛主席的煙就放在茶几上,鄭洞國順手就拿了一根菸。
此時,毛主席從座位上坐了起來,十分敏捷地划起了一根火柴,站起來給鄭洞國點起了一根菸。其實這樣的一個細節並非是毛主席有意的,他對任何人都是這樣的。
就是這樣的一個細節,讓鄭洞國的心理百感交集。在他心中,毛主席是那樣的隨和、親切,絲毫沒有蔣介石身上的那種傲慢。
鄭洞國開始回想起自己在國民黨的那段歲月,不管是蔣介石還是其他的國民黨大員,從來沒有人這樣對待過自己。可毛主席作為國家主席、中國革命的領袖竟然親自為自己點菸,他愈發覺得毛主席確實是樸實的人民公僕,既平凡又偉大。
毛主席詳細詢問道了關於鄭洞國家中的情況,他如實回答道:“兒子現在還沒有結婚,剛剛從上海同濟大學畢業,現在在瀋陽的一個建築部門工作。”
毛主席聽了隨即說道:“現在你的家庭生活都已經安排好了,那麼下一步就要為人民做一點工作嘛,你今年才51歲嘛,年輕得很啊。”
鄭洞國非常感謝中國共產黨的教導,他當下向毛主席表態,自己願意為國家和人民 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鄭洞國在家中的時候曾經鑽研過毛選,可是對於其中的一些觀點一直無法理解。他主動問道:“毛主席,您的馬列主義是怎麼學的?”
聽到這樣的問題,毛主席先是怔了一下,隨後便爽朗地笑了出來。毛主席回答道:“我早年的時候接受了馬列主義思想後,就感覺自己是一個徹底的革命者了,可是接觸到了工人後,我整天都在鐵道上轉來轉去,不知道怎麼樣去做工人的工作。我獨自想了很長時間,心裡才想明白,一個人只有把架子放下來,思想轉變了立場才會發生改變。”
毛主席又加重語氣地說道:“我也並非是什麼聖人,而是在向社會學習,在向群眾學習的過程中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
這時,毛主席彷彿是在總結:“一個人的思想總是會不斷的發生變化的。我們要放下自己的架子,去向人民群眾學習,拜人民為師,這也就靈了,學馬列主義也就越學越好了。”
宴會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了,而毛主席的一番話是讓鄭洞國深受啟發。他時刻謹記毛主席對他的教誨,牢記著拜人民為師的教導,為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鄭洞國:我的心中只有一個遺憾
20世紀五十年代,鄭洞國擔任了水利部門的參事,這份工作讓他的心中一下有了巨大的反差。回想起自己曾經那麼的叱吒風雲,可現在卻突然閒散了下來,面對這一切,鄭洞國的心中顯得十分的平靜。
他雖然不用按時上下班,可平時的事情卻不少,還要經常性的參與一下政治活動,有民革的、政協的,甚至還有一些對臺的工作等。
1957年,鄭洞國在張治中、邵力子的邀請下,來到了功德林國民黨戰犯管理所,去看望自己曾經的戰友。當他望著杜聿明,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想起十年的時候自己見到杜聿明是滿臉病容,可這麼長時間的過去了,卻是容光煥發,彷彿換了一種容貌,他心中不斷的讚歎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1976年10月,黨和國家開始朝著健康的軌道發展,全國政協也恢復了工作,不久,鄭洞國就被當選為民革副主席。年近八旬的他仍然在關注著國家大事,不斷的傾聽老百姓的心聲,為國家的發展積極的建言獻策。
當時國民黨起義投誠部隊的老兵比較多,很多人都來到鄭洞國家中求助。鄭洞國看著家中的老兵,為他們親自組出了安排。在他們離開的時候,鄭洞國還給他們拿衣服,拿錢,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當時的民革中央規定這筆錢可以作為工作,由公家來支出。可鄭洞國卻堅持要用自己的錢。他之所以這樣做,不僅是因為想給國家和人民減輕負擔,更重要的是面對曾經的部下他心裡十分的痛苦。
他慚愧的說道:“這些人跟著我經歷了多少的戰爭,最後還跟著我投誠,可是現在多少年的時間過去了,他們的日子過得還很艱苦,這雖然不是我的責任,但是我想到這裡,心裡就十分的難過。”
20世紀80年代開始,兩岸的交流日益頻繁,許多老兵都想去臺灣尋找自己的親人,鄭洞國積極的幫助兩岸進行對話和交流,幫助不少老兵尋找到了自己的親人,為兩岸之間的交往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晚年的鄭洞國經常和兒孫們講起自己之前的往事,每當提到自己向人民解放軍投誠的時候,總是不斷的感慨道:“我這個人之前固執的很,但是我堅信真理。新中國只有在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才會有復興的希望,這個信念,我以後也不會再動搖了。”
1991年,為祖國建設奮鬥半生的鄭洞國在北京逝世,臨終前他對著自己的兒女說道:“現在我的心中只有一個遺憾,那就是沒有能夠親眼看到祖國統一。等到將來祖國統一了,那我們的革命就是徹底成功了。”
鄭洞國逝世後,大陸和臺灣都為他舉行了追悼會,他的遺體則被葬在了八寶山革命陵園,這也是黨和人民對他所做出功績的高度認可。
鄭洞國是一位著名的愛國將領,雖然他在救國的道路上經歷了不少曲折,但他始終堅持著自己的理想信念,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以及國家的統一貢獻自己的力量,直至生命的最後一息。他以自己一生對祖國的忠誠贏得了海峽兩岸的讚譽,也必將被人們久久傳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