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把願望都實現的人,做了什麼,才能從普通人逆襲成功?在自由散漫和碌碌無為的生活中,如何才能做到自律呢?
王瀟在《寫下來的願望更容易實現》中給出這樣一個建議,那就是從寫下願望開始做起。
重複麻木的生活該如此破解
在生活中,很多人每天都過著一樣的生活,每天都忙到心力交瘁,但是似乎沒有什麼收穫?卻不知道該如何改變自己。
為了緩解內心的焦慮和揮霍掉的大把時間,又有很多人報了很多課,以為只要報了課,自己就能很勤奮,以為學習了就會改變人生。
但這種學習,往往只是假裝努力,只是為自己躺平之後找了一個華麗的藉口。真正要破解重複和麻木的生活,其實需要像王瀟所說的那樣,要許下一個美好願望。
這個美好的願望,要麼是每天做不同的事,或者在相同的事中,得到不同的體驗以及思考。
生活總是平淡而瑣碎的,這是常態,但在同質中尋求不同的變數,尤為重要。
即便我們沒有詩和遠方,也要有閱讀和寫作,也要努力寫下美好的願望,同時保持對生活的敏銳感,這是少有人走的路。
見證了太多人在麻木的生活中不斷刷劇,聊八卦,刷各種存在感,卻忘記了時間很瘦,指縫很寬。而那些珍貴的時間就隨著不自律的行為,一點點耗盡。
而那些自律的人,要麼在做著不一樣的事,要麼在一樣的事中找點不同的感覺。
這樣就能在死水微瀾中,得到一絲微光,而且這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以照亮明天。
這樣看來,拖延也好,不自律也罷,都是因為沒有樹立一個美好的願望,沒有細微之處去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真正的需求。
當你跳出舒適圈的時候,就會發現,除了原地踏步和怨天尤人,還可以帶著問題找答案,還可以帶著答案追溯原因和結果的關聯。
所以當你遇到困惑的時候,不妨像王瀟說的那樣,用寫作去幫助自己完成打破拖延,它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打破僵化思維,也可以告別流水線式的刻板生活。
寫下一個美好的願望,需要提升效率
只不過在寫下一個美好的願望同時,也要去不斷提升你的時間力度,也就是提升你的效率。
因為一個美好的願望會有兩種呈現:一種是可以產生追逐願望的力量,一種是可以啟動追逐願望的路徑。
簡而言之,就是隻要我們的願望足夠強烈,再加上用正確的方法去踐行,這時候成長和進步都是倍速的。
對於普通人和成功者的區別,除了天賦外,還有就是願望的強烈程度,它的強烈程度直接決定了你的自驅力與自律性。
而寫下願望的時候,就能變相對願望的實現有了自主意識,這時候不妨把願望寫下來,比如計劃類,比如願望的達成,可以用筆記本寫下來,也可以用手賬來寫。
可以說當我們把願望寫下來的過程,其實就是從未知到已知的過程,就是從隨機變成確定的過程。
尤其是當我們經常寫下願望的時候,可以細化每週、每天的計劃,然後細分為完成、待完成、沒完成、取消等類別。
這樣做的好處是,一旦離我們的計劃偏離太遠的時候,就會產生負疚感,而這種負疚感也會促使我們不斷倒逼我們向前一步,完成計劃。
當然在制定計劃的時候,要難度適中,要保持在跳一跳,夠得著的舒適區邊緣地帶,這樣就能將寫下來的願望與踐行相結合。
當我們帶著最佳化自我的心態,當我們懷揣著美好的願望不斷前行時,就會在習慣中變得越來越自律,從而更加接近成功。
所以說,要想讓自己變得自律,打卡或假裝努力都無法真正解決問題,最重要的是你的願望足夠美好,你的願望足夠強烈以及有著清晰的計劃,然後去實現它。
將願望不斷強化,用不斷的重複來實現進階
當我們將願望不斷強化的時候,就能用持續的行動力來實現自我的進階與突破,這時候自律就變成了一種習慣。
其實,很多人認為打卡21天,或者堅持幾個月做一件事,就能自律了,很多時候這只是一種誤區。
一件事即便重複次數再多,即便你打卡再及時,一旦隨著打卡的終止或沒有外界的督促,就會被“打回原形”。
從心理學上來看,如果一個人只是被動做某事,只是在外界的趨勢下去做一件事,一旦沒有外力制約的時候,就會直接退化到原始狀態。
這是因為沒有在內心真正接納這個行為,或者說所有表象的堅持只是一種“偽自律”,並非是自己出自內心的抉擇,所以這時候容易退行到初始狀態是再正常不過了。
而真正的自律,則需要自主、自願下對行為的不斷重複,直到把這件事出現的心流模式越來越多,這時候就真正打破了拖延和不自律的行為。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想要一件事的結果越來越好,那就需要不斷重複這件事做的頻率,而且這個頻率下還要用刻意練習的方法去進行。
當我們用著明確的目標,正確的方法,不斷反饋,不斷修正的時候,其實就戰勝了心中的懷疑、恐懼和自卑。
或者說,一個強烈而美好的願望,是伴隨著一個好的路徑,會伴隨著發自內心的熱愛去踐行的。
許下一個願望,然後即刻去啟動願望,這才是成功的捷徑。而啟動一個願望最好的時間就是寫下願望的那一刻,而那一刻就是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