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沒人扶你的時候,要自己站直;
沒人幫你的時候,要自己努力。
只有自己足夠強大,才沒有熬不過去的坎。
明代史遷在《菌子詩追和楊廷秀韻》一詩中,對蘑菇這樣讚美道:
“桑鵝楮雞皆不及,嫫姑天花當拱揖。”
其實,蘑菇的生長環境和條件並不好:
陰暗潮溼的角落,長期見不到陽光,也沒有肥料,常常面臨著自生自滅的狀況。
只有那些長到足夠高的蘑菇,才開始被人們關注。
這就是著名的“蘑菇定律”,也叫作萌發定律。
我們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有一段無人問津的“蘑菇期”經歷。
正是這種蟄伏的智慧,厚積薄發的力量,才能成為醉人的蝴蝶,脫穎而出。
要想獲得成功,就應該沉住氣,學會耐得住“蘑菇”期的寂寞。
蟄伏起來,積蓄自己的實力,腳踏實地去做,最終必然走向成功。
範文賞析:《蟄伏的智慧》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厚積”是“薄發”的前因,“薄發”是“厚積”的結果。真正成熟的人,不是拒絕車馬喧囂,而是在默默地修築籬笆種菊,這就是蟄伏的智慧。
蟄伏的智慧,就是在沒有掌聲的時候,默默積蓄力量。每個優秀的人在成長的路上,都會有一段沉默的時光,在那段時光裡,無論你付出多少努力,總是會很難有結果。成功,絕不是一蹴而就的,真正強大的人,只會用結果去碾壓。當客觀條件不充分時,要學會在低處養精蓄銳,積澱實力,才能厚積薄發。
書聖王羲之若不苦練,怎能入木三分;達芬奇若不畫雞蛋,怎能創作出“蒙娜麗莎的微笑”;李兆基如不在創業之前接受商業社會的薰陶去磨鍊自己,又怎能白手起家,成為香港富翁------要想做大事,必須先打好“根基”,根深而枝葉茂盛,倘若紮根不深,則易被自然界中任何事物所摧毀。人也一樣,無論想學什麼,想做什麼,都要注重基礎。萬丈高樓平地起,求木之長者,必先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先盡其源;思源之安者,必先積其德義。
蟄伏的智慧,就是學會積澱實力,才能厚積薄發。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有需要學習的地方,而一個有遠見的人,不會錯過任何一個學習進步的機會。不要因為暫時沒有鮮花和掌聲,就停止前進的腳步,學會儲存實力,等待時機。那些嘴上說說的“夢想”都是最廉價的消遣,只有當夢想被實現了,才算珍貴。
馬克思為寫《資本論》閱讀了一千多本參考書籍;“圍棋之神”、“昭和棋聖”吳清源,用盡一生去刻苦鑽研,黑與白的思忖牽絆了他的一生,於歷史洪荒中縱橫棋壇。一落子,便道盡千古哲思------莎士比亞說過:“不應當急於求成,應當去熟悉自己的研究物件,鍥而不捨,時間會成全一切。凡事開始最難,然而更難的是何以善終。”
蟄伏的智慧,就是學會“蘑菇定律”。蘑菇生長在陰暗潮溼的環境裡,沒有陽光照射,也沒有充足的肥料和養分,大多數自生自滅。只有那些長到足夠好的蘑菇,才能引起人們的注意,這就是蘑菇定律。蘑菇如此,人也一樣。終有一天,你會懷念那些努力奮鬥的夜晚、桌上的檯燈,以及筆記本透出的光芒。因為那些都是蘑菇階段的歷練,就像那些可愛的小蘑菇,只要站得足夠高,最終就能被人發現。
冰心老人曾經說:“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奮鬥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在陰冷潮溼的泥土中,一粒種子要忍耐一個寒冬的孤獨,集聚成長的力量,在不為人知的泥土中,默默等待春天的到來。一冬的等待,一冬的積蓄,只為了破土重生的那一刻,綻放自己的那一抹嫩綠。
由此可見蟄伏的智慧。小而言之,關乎個人生命;總而言之,關乎國家之存亡,民族之興衰。無論是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在一定的歷史時期,用蟄伏的智慧,不斷修明自身的一點一滴,等待時機,厚積薄發,才能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綻放出最美的花朵。
【點評賞析】
這篇議論文,作者用大量生動的事例,闡述了“蟄伏的智慧”這一中心論點,主題鮮明,立意新穎。論證有力,論據充分,富有感染力,能夠吸引讀者,讓人慾罷不能,流連忘返,方法值得借鑑和學習。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劉老師談特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