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雙減”,不少家長的第一反應可能會認為:“雙減”主要是針對小學、初中義務段的政策,對高中的影響不會太大吧。
這個想法,當然是不對的!
首先,“雙減”政策裡面本身就有不少與高中相關的規定;其次,就一項政策的出臺來說,往往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事情,小學、初中的教育生態都變了,高中又怎麼會毫無變革的動靜呢?
今天,我們就以成都為例,跟各位家長聊一聊——
就目前看來,高中階段的教育會出現哪些變化?
高中往後的發展走勢是怎麼樣的?
家長們又應該如何看待和提早應對?
我們主要會從兩個關鍵點來剖析,一是高中學校評價標準在怎麼變,二是高中招生錄取模式在怎麼變。
解讀一:高中學校辦學質量評價標準變了,將意味著什麼?
關鍵點:普高擴招、不考核學校升學率、鼓勵多樣化特色發展
有什麼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麼樣的辦學導向,也只有指揮棒動了,一項改革才可能說“動真格”了。所以,對高中學校而言,當辦學質量的考核標準變了,就意味著高中教育生態真的要變了。
近期,教育部印發《普通高中學校辦學質量評價指南》引起不小關注,其中關注點主要有這些:
·嚴禁高三上學期結束前結課備考;
·嚴控考試次數,不公佈考試成績和排名;
·嚴禁法定節假日、寒暑假集中補課或變相補課,防止學業負擔過重(注:最近成都也出了相關規定,從2022年1月1日開始,國家規定的法定節假日(元旦、春節、清明、勞動、端午、中秋、國慶)期間,全市普通高中學校高一至高三年級一律不得補課);
·依法依規規範公辦普通高中參與舉辦民辦學校管理,嚴格落實民辦學校“六獨立”規定要求;
·突出全面育人和教育教學實績,克服唯分數、唯升學的評價傾向;
·不給年級、班級、教師下達升學指標,不將升學率與教師評優評先及職稱晉升掛鉤等。
同時,我們也瞭解到,在2021年成都市中學教育教學工作會上,成都市教育局也宣佈了一份有關普通高中教育評價改革的檔案,其主要內容與教育部檔案一脈相承,需要關注的重點包括:
第一,不管是區(市)縣教育部門還是高中學校,都不以高考升學率進行考核。這一句,幾乎就是最核心的主旨句!畢竟,這麼多年,大家熟悉的高中競爭都是本科率競爭、重點率競爭、升學率競爭乃至清北錄取人數的競爭,無不和升學相關。但這次,官方的訊號傳遞得簡短而明確,也可以說是長久以來的指揮棒終於轉向;
第二,高考體檢中學生的近視率、肥胖率等體質監測情況,要納入對高中學校辦學質量的考核評估。這個也很好理解,意思就是今後學校不能再只抓學生成績,而不抓學生的體質健康。如果培養一堆“小眼鏡”“小胖墩兒”出來,那可是會影響學校的考核的。這算是一道新的“緊箍咒”了。
第三,評價標準加入“以入量出”的考量。這個咋理解呢?其實就是讓考核評價更加公平。以前很多高中牛,其實靠的是生源牛。但是,今後,這種靠著生源好,所以出口好的學校,在評估中將不佔優勢。那新考核什麼呢?考核入口和出口的對比,即學生在高中三年到底有多大的進步,以此來促使學校不要過分依賴生源辦學,而應該把力氣都花在培養學生身上。這一條,對於調動薄弱高中的辦學積極性,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第四,就是特色化發展。前不久成都才公佈了一批特色高中,型別有國防教育、藝術教育、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普職融通等,多樣化特色發展也是高中學校今後的一大方向。也就是說,大家不再集體拼分數,而是在不同的賽道里,拼不同的特色。這樣一來,既可以給不同興趣特長的學生更多適合的選擇,也讓學校不再將“拼分數”視為唯一的辦學出路;
第五,很重要的一點,就是2022年的成都中考政策已明確:普高招生計劃要在2021年的基礎上,擴招5000人以上。我們都知道,以往部分高中為了保住自己的升學率,一般都希望招生規模越小越好,那麼擴招怎樣才能真正實現呢?除了上述“不考核升學率”“考核以入量出”外,其學位供給能力今後也會納入考核範圍,以此來鼓勵普高擴大辦學規模,增加招生計劃。
解讀二:高中招生錄取模式變了,將意味著什麼?
關鍵點:綜合素質評價要重視、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不是口號
在這項解讀之前,我們先普及一個知識點:綜合素質評價寫實記錄。
這是家長們不太搞得懂的一個點,也是家長們比較容易忽略的一個點。
先來看2022年成都中考政策是怎麼說的——“成都市將構建基於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模式。”
這句話是不是看似眼熟?好像多年的政策裡面都提到過綜合素質評價,但為何2022年就要說它是“新模式”?
首先,2022年明確了綜合素質評價將運用在哪些方面,而不是一句模糊的“作為高中學校錄取時的參考依據”。
那麼它會運用在哪些方面呢?一是作為指標到校生的推薦依據,二是作為專案班招生的錄取參考,三是作為普通高中招生錄取參考。以上每一個方面都細化到了比如哪些情況“優先推薦”,哪些情況“不得推薦”,哪些情況“優先投檔”,哪些情況“最後投檔”。家長一定要高度重視,因為相比往年的招生錄取,這次的規定,在可操作性是非常強的(瞭解相關具體規定戳連結:綜合素質評價是否計入中考成績?成都市教育局回覆了)。
其次,2022年綜合素質評價的產生方式也發生了改變。以指標到校生為例,往年指標到校生的基本條件之一是綜合素質評價要求達到A等,而2022年,則是要求完成綜合素質評價寫實記錄。那麼,問題來了,這兩者有何區別?
真的可以說區別太大了。大家要知道,評價等級其實是一個較為籠統的概念,對於學校來說,為了不影響學生升學,結業時幾乎可以給到絕大多數學生A等的評價,這讓綜合素質評價實質上並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淪為了“走過場”。而現在,不再給等級的寫實記錄,則更細緻明確、更具操作性,其指向是提供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證明材料,否則不得推薦為指標到校生。
比如我們來看“優先推薦”的情況:有市級及以上“新時代好少年”獲獎記錄,有市級及以上“勞動獎章”“勞動能手”獲獎記錄。同時,參加體育課、體育大課間的表現,參加美育教育的表現,以及勞動意識、勞動習慣、勞動能力等方面的表現,作為推薦依據。你看,是不是非常清晰?
再來看“不得推薦”的情況,同樣十分明確:嚴重違反中學生行為守則、校規校紀,以及存在考試舞弊、校園欺凌行為,無正當理由不參加體育鍛煉,無正當理由不參加美育課及其他每位同學均需參加的美育活動,無正當理由不參加勞動教育。
那麼這些在指標到校生的產生過程中如何落實呢?學校不按規定來怎麼辦呢?這就又要說到指標到校生的公示制度了,它不僅操作辦法要公示,還要求“各初中學校應在校內、畢業班級內,張榜公示本校符合指標到校生基本條件的所有學生名單、產生的結果”。到時候,孩子是否符合指標到校生的推薦條件,是否有“不得推薦”的情況,這個是要接受全校師生共同監督的,孩子有沒有正常參加體育鍛煉、是否存在校園欺凌的行為、參沒參加美育活動等等,相信沒有比朝夕相處的同學和老師更加清楚了。
所以,新政策在操作性上,幾乎是一環扣一環,既便於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操作,也讓家長和學生可以做到心裡有數,知道具體的努力方向。
當然,這裡也要補充一句,是不是孩子只要把綜合素質評價寫實記錄完成了,就可以升學無憂?肯定不是這樣的,這只是一個方面,一種新的變化和導向,就算是指標到校生,也還是要綜合考慮學生初中三年的學習成績表現,所以!家長應該更加重視起孩子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重視起綜合素質評價寫實記錄,但是!這不等於只顧其它方面發展了就要荒廢“智育”的發展。
最後,我們來打個總結:
“雙減”減輕了小學、初中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家長們一定會問,那眼下中考怎麼辦?高中怎麼辦?
從我們解讀的這兩個關鍵點的變化來看,高中其實也是在進行相應的變革——減輕學生學業負擔、引導多樣化個性發展、重視德智體美勞、評價更加多元,包括普通高中擴容提質、普職融通的推進、高職和本科升學通道的拓寬等等,促進高中多樣化有特色發展,孩子的求學之路其實是越來越寬,選擇越來越多的,而整個教育生態的轉變也是一脈相承的,再往前看,以後新高考的推行,選課走班的普遍實施,學生生涯規劃的前置……都需要家長對教育的發展走向有一定的認知,理性對待,先將自己從“分數焦慮”中解放出來,才能夠真正抓住政策的紅利,找到適合孩子成長、成才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