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薑是老的辣,可以理解成幹這一行年頭越多,積累的經驗越豐富。做教育的更是如此,很多一線老教師,他們兢兢業業的在崗位上一奮鬥就是幾十年。
而他們在這幾十年中所積累的經驗,值得新教師去學習。
下面講的是一位老班主任的多年習慣,杜du老師覺得值得新教師去借鑑一二,相信大家收穫滿滿。
一、每日晨讀
這是一位小學班主任,所教科目是語文和數學。每天她都領著孩子利用早自習的時間做晨讀。晨讀的內容,除了課文就是學科中的知識點。
更多的晨讀內容就是當天要講的新課,在晨讀時,充分利用領讀小老師、泛讀音訊等資源,讓孩子踏實讀好每一個字音。
做晨讀這個習慣堅持下來,的確讓孩子們長進不少,在晨讀的過程中老師也會立規矩,每天有領讀者帶領學生晨讀。
每次晨讀後,老師都有一個小總結,同學還有彙報。
這份執著與堅持,讓我想到了世界上很多事情並不難,而為什麼人們卻做不到呢?那就是缺少了一份堅持,原來最難的事情就是堅持。
二、常入教室
作為一名班主任,要經常在教室中出現,從早上入校以後,就來到自己的教室,給孩子們寫出這一天的課表以及日期。
當孩子們看到課表以後,就能夠明確自己在一節課之後應該準備什麼書,在紀律上就減少了說話的機會。
除此之外,教師經常在教室中,學生能夠感受到班主任老師對他們的監督與負責。學生能夠收斂自己的行為,向積極陽光的一面去發展。
另外班主任這樣做,會更加了解自己的學生,以便管理好班級。
三、大組小組評比臺
現在一些新老師動不動就給孩子們獎勵糖果呀,小玩具之類的,孩子們有了這樣的物質刺激,當然做事會非常積極。但是這個經常使用,除了耗費金錢,還會有一些弊端。
所以我們儘量把物質的獎勵換成精神獎勵,就是在班級黑板的一側設立大組或小組評比臺,其實很簡單,老師拿著粉筆標上4個大組,畫上幾條線,每節課的表現給幾分,回答問題積極的給幾分,總之定得合乎規矩就可以。
需要注意的是寫完不要在那裡放著,要及時做一個小總結。評出得分比較多的組,適當給予獎勵,比如免寫一次作業,一次打飯優先權等等。
四、少用課件多書寫
老教師用課件兒比較少,一方面是他們使用電腦不太熟練,另一方面他們有自己的一套規律,就是課件兒雖然花哨,但是孩子們的注意力有限,不能整節課都使用課件播放,還有就是孩子們的視力問題。
寫板書就比較好了,板書是基本功,把這節課的知識點梳理好,寫在黑板上,尤其當著孩子們面兒去書寫,在書寫的過程中,孩子們會留意看老師是怎樣寫的,邊寫邊讀,該慢的時候要慢下來,給孩子思考的時間。
而且孩子的模仿能力強,他會模仿老師書寫的過程。
五、佈置給學生的作業,老師要先做
這一條最好,雷打不動,老師想佈置給孩子們的作業,最好自己在佈置前做一遍。
很多新老師會覺得這樣做太麻煩,花費很多時間,沒有必要做。
其實不然,在孩子們寫作業之前,老師要自己做一遍,既瞭解作業的難度,又感受好孩子寫作業的時間。有了老師親自去做,能從作業的梯度和作業的完成時間上,有一個整體的把控,這樣留作業是非常科學和高效的。
上面就是從教多年的老師敞開心扉,談談了她的經驗,相信會給新教師幾點啟示吧。
今日話題交流:作為新教師,你還有哪些困惑呢?作為一名老教師,你還有什麼好的經驗無私地送給大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