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對學生來說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貧窮家庭的孩子透過這場考試有機會擁有改變命運的機會。不過在近幾年來,隨著教育的發展高考本身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新高考”模式正在逐漸代替原始的高考模式。
什麼是新高考模式?
在新模式下,高中生們不再進行文理分科,而是在一定的規定和要求下,自行對學科進行選擇。
這種方式的使用,成功避開了人才培養的單一性,學生們更容易發揮自己的優勢,考取好成績。
如今已經正式實施的新模式有兩類,一種是“3+3”模式,就是在固定語數英主科的情況下,由大家在物理化以及政史地6門學科中再選3門作為高考考試科目,一共20個選項。
另一種則是“3+1+2”模式,它比“3+3”的限制多一點,只有2門副科可以自由選擇,剩下的一個位置是在規定的物理和歷史裡二選一,一共12個選項。
而在如今全國各地的高考中,使用“3+1+2”模式的省市更多一些。在21年就已經組織了8省聯考,而在22年又會有包含黑龍江在內的7個省市也將開始使用“3+1+2”模式,並在25年進行正式考試。
由於在全國來看,會使用“3+1+2”模式的人更多,所以接下來的各類分析,也都會圍繞“3+1+2”模式來展開。
新高考模式對學生影響大
對於高考學生來說,新模式的變化不只是考試科目不同而已,大家選擇的科目是會影響考試的結果,也會影響高考志願選擇的結果。
因為不分文理科,考試科目的變數變大,所以成績的對比變得麻煩起來。畢竟科目之間是有難度和分數差距的。
在這種情況下,“賦分制”成為了新高考模式中的重要部分。新模式中,自選的副科不再是按照卷面分錄取成績,而是將各科成績進行統一換算,一起拉到同一對比環境後再進行高低對比。
例如:有兩位分別選擇了生物和化學的考生,前者100滿分考了90,後者100考了85,在卷面分上是前者更高。但是由於生物比較簡單,所以其實考了90分也只是排在中等偏上,而化學難度大,考85分就已經是全部學生中的第二名。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直接按卷面分是不公平的,所以賦分制就上場了,統一按照“單科成績在前2%的賦100分,成績在3%-5%的賦98分等以此類推”。
所以最終即使考生物的學生考得高,但是最終排在他前面的還是化學卷面考了85的那個學生。
由此就可以看出來,新高考雖然考試選擇多變,但是公平性是完全得到保障的。不過這同時也顯出了,科目的難易度選擇對考分也有影響,需要高三黨們格外的注意。
新高考模式,選“吃香”組合有利發展:志願填報自由度大,發展有前途
如今的高考科目,在“3+1+2”模式中,語數英的選擇是沒變化的,一門就是150分,不管咋選都要考。
其實一切的變數都在後三門的科目選擇上。其中物理和歷史的選擇有點類似於文理科,它的選擇決定大家可以考哪類學校。
其中選擇物理,大多數的理工科和綜合類大學、專業是都可以上的。而歷史則是偏文史、語言類的學校和專業。
而在後兩門的選擇上,如果按照原本的方式選擇政史地和物理化,那和大多數的學生想法是不謀而合的,在考試競爭上就很大,不容易脫穎而出。但是如果選擇比較簡單偏門的組合,也會影響志願報考。
畢竟在最後的自由副科選擇中,各個院校和專業對學生科目選擇也是有要求的。像是醫學類就會要求選生物、化學,而軍警類的都基本會要求選擇政治。
所以說在一眾的科目選擇中,結合各種情況,物理+化學和政治和是物理+化學+地理以及生物都是不錯的選擇,這3類基本上96%的院校和專業都可以報考。但如果不是專業硬性要求,避開生物選地理會更簡單一些。
可以看到,這裡說的都是在二選一里選擇了物理的結果,雖然這也確實是因為物理科目的選擇面積更廣。不過對於歷史的選擇來說,歷政化和歷政生算是組合中有優勢的,擁有的報考機會是最多的。
筆者寄語:選擇雖有不同,但是希望院校平等對待
因為在報考上,優勢較強的一般就是上述的5類,所以如今在很多院校中,雖然說是自由選擇,但是部分院校會主動分班,人數比較少的選擇不會設立專門的班級。
這種方式其實是不對的,畢竟新模式就是要打破原本的死板設計,這樣的操作其實是限制了選擇自由,又回到一種固定模式中了。
所以希望在學校的管理中,對於學生的選擇要予以尊重,每類班級都要設立,才是對教育公平最好的維護。
【今日話題】:你覺得新模式值得推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