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都說“早飯要吃好,”午飯要吃飽,晚飯要吃少”,於是不少人在早飯擺弄著花樣地吃。更有甚者,大魚大肉都上來了。其實,所謂的“好”並不是豐盛,而是舒心,吃一些清淡的食物。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都知道,一個餓了好幾天的人需要補,但我們都不敢直接就給他吃大魚大肉,得先給點稀的,等胃口適應了,再給他其他食物吃。其實同樣的道理,我們睡了一覺也應該這樣。早晨起來應該先吃點稀的,把胃沖刷一下,等到中午了,才能放開肚子吃。
早在古代,人們就已經認識到了早飯還是清淡一點比較好,他們都認為早晨吃點清淡的粥或者牛奶、豆漿等,是個不錯的選擇。
其實不僅僅是粥,像豆漿啊、豆腐腦啊都是不錯的選擇。早上吃清淡的,什麼時候才能過過“嘴癮”呢?中午。早上吃得清淡了,那麼中午的時候就好好補一下油水。意思就是,午飯可以好好吃一頓。午飯就像加油站一樣,上午忙了半天了也該餓了,得補充補充能量了。
但是現在生活節奏快,不少人都是早飯和午飯隨便糊弄糊弄,晚上給自己一頓豐盛的大餐,其實晚上少吃才最健康。晚上吃完飯都該睡覺了,也就是晚上休息的時候,血都到肝上去“幫忙”了,脾胃的氣血自然也就少了,它的消化能力就會下降,食物消化不了就會堆積,人慢慢地就會長胖。
除了上面的原因之外,吃得過多對睡眠也不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胃不和則臥不安”的說法。意思是胃腸不調和,人就睡不安穩。在我們晚上休息的時候,血都到肝上去“幫忙”了,脾胃的氣血自然也就少了,它的消化能力就會下降,食物消化不了就會堆積,人慢慢地就會長胖。
此外,晚上也不能吃得太晚了。為什麼晚飯不能太晚呢?夜晚吃飽了,缺少活動機會,很快就睡覺,這時脾臟也進入休息狀態,不能正常地運轉消磨食物,食物得不到充分地消化,就會引發各種各樣的疾病。
晚飯宜少,比晚飯宜早還重要。因為即便晚餐提前開飯,但吃得過多,同樣增加夜間的脾胃負擔。所以“晚飯少一口,活到九十九”,就是針對這一點來說的。此外,晚飯的食物種類也應有所選擇。不宜吃辛辣熱性的東西,如蔥、蒜等蔬菜。因為辛辣食品不利於人的眼睛。肉食以及一些辛熱食物一般屬於中醫的“厚味”,即使是平時,也不主張多食,晚餐就更應該注意少吃這些厚味了,應以清淡爽口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