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沒有各省歸屬的獎牌榜,那還好理解,畢竟都是代表國家出戰,可全運會是關上門自己兄弟比賽啊,怎麼就連個官方的獎牌榜也沒有啊?太過分了!可急壞了魯蘇等體育大省的粉絲們,每天看著金牌數噌噌地往上竄,可找不到權威部門的官方釋出,那地域自豪感就抒發得不夠有底氣,全運會獎牌榜到底去哪兒了呀!
其實,從上屆全運會開始,這個最引人注目的官方榜單就缺失了。那不要緊,我們有各省媒體發的榜單,還有眾多熱心於此的地域體育迷們自發辛勤付出所整理的獎牌榜。可是馬上問題就來了,要準確統計,的確有很大的難度,如運動員是自行培養的還是協議交流的?運動員原籍要不要考慮?團體金牌怎麼等價折算,以上種種已經讓統計者手忙腳亂,今年又有新情況,眾多的聯合隊金牌怎麼算?甚至出現了諸如江蘇女足如果輸給聯合隊,可能折算的金牌數還更多的怪異情形。這些非地域性質的干擾因素讓我們的熱心統計者感到極大的困惑,於是網上會出現多個不同解釋權的野榜,引來了眾多爭論的口水。
全運會的起源有特殊的歷史背景,早期的全運會在發展我國體育事業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隨著市場化程序,專業化與職業化體育迫切需要資金、市場和人員交流,體育的地域性質就變得邊界不清晰了。遼寧地區一直有很好的籃球苗子,可廣東地區有市場和資金,所以聯合培養了王仕鵬朱芳雨(王7朱8)等優秀人才,要界定人才的地域界限就會顯得不合時宜。全運會的地域攀比弊端在前幾屆已經凸現。
所以,我們更應該關注由蘇炳添帶來的百米佳績,由汪順張雨霏帶來的碧波激水,關注CBA的健康發展,和國足的重新起步。那個地域野榜,就讓它自生自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