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2016年,又一種可愛的小動物永遠離開了我們。這種因為滅絕而進入大眾視野的動物叫作荊棘礁裸尾鼠,也叫珊瑚裸尾鼠。它是澳大利亞的特有物種,僅僅分佈在託雷斯海峽的一小塊叫作布蘭布林礁的珊瑚礁島上。
孤獨的萌鼠
珊瑚裸尾鼠在鼠科動物中算得上大個頭了,身體長14.8~16.5釐米,再加上一條跟身體差不多長的尾巴。跟其他鼠類比起來,它不僅個頭大、尾巴長,而且耳朵更短,腳更大。
裸尾鼠,顧名思義,尾巴是禿的,沒有毛髮覆蓋,但是有粗糙的鱗片。不僅如此,它的尾巴末端還可以像手一樣抓握東西。它是雜食動物,愛吃馬齒莧和海龜蛋。
珊瑚裸尾鼠雖然生活在一個小島上,但它更喜歡有植被的地方,並且還要想方設法避開有許多海鳥聚集的地方。這樣一來,本來就不大的小島,適合它們生存的地方就更小了,只有大約兩萬平方米,也就差不多三個足球場的大小。所以珊瑚裸尾鼠也被稱為澳大利亞“最孤立的哺乳動物”。
人類又失去了一個夥伴
科學家們至今也沒弄清楚珊瑚裸尾鼠是如何出現在一個小海島上的——有人認為它們是乘著浮木從巴布亞紐幾內亞過來的;也有人認為它們是澳大利亞和巴布亞紐幾內亞還以大陸橋連著的時候殘留下來的動物。可惜,這個謎底也許再也沒有機會揭開了。
珊瑚裸尾鼠最早是被查爾斯·班菲爾德·尤爾船長於1845年發現的,那個時候的珊瑚裸尾鼠還有很多,多到他的船員甚至為了尋開心而去用弓箭射它們。到了2008年,種群數量調查顯示,珊瑚裸尾鼠只有不到100只了。它們最後一次被看到是在2009年,隨後2011年的調查就再也找不見它們的蹤影了。
2016年6月,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政府與昆士蘭大學的調查確認了珊瑚裸尾鼠的滅絕,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也正式宣佈它的滅絕。直到2019年2月18日,澳大利亞政府向大眾宣佈了這個壞訊息,全世界才知道有這麼一種可愛而又孤獨的小老鼠和我們說再見了。
不想當這樣的“第一”
讓它們受到特別關注的,是它們滅絕的主要原因——全球變暖。
海平面上升和極端天氣情況,致使布蘭布林礁多次被海水淹沒。只能生活在這裡的珊瑚裸尾鼠遭受到滅頂之災。在全球已知的已滅絕動物中,珊瑚裸尾鼠是第一種主要因為氣候變化而滅絕的動物。
以這樣一個原因而出名,確實挺讓人心酸的。但也許珊瑚裸尾鼠以它的滅絕為人類敲響了警鐘——希望人們在尋求發展的同時,也多多思考自己的行為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一次小小的行動、一個小小的習慣或許就能拯救許多個生命。
原文出自《滅絕動物不想和你說再見》,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新兒童 出品,
文/陳婷、楊嬰、鄭煒,圖/彭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