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日經中文網1月18日文章,原題:日企中國業務進入新階段的困惑 總部位於日本秋田縣大館市的東光鐵工公司的副社長伊藤均每天都生活在焦慮不安之中。“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案的焦點內容是與中國的供應鏈,這個方案恐怕會對無人機業務產生重大影響”,這樣的擔憂揮之不去,是伊藤均感到不安的原因。
東光鐵工從事的業務是農業和工業用途無人機的開發、生產和銷售。2021年8月該公司宣佈與東芝能源系統合作,開發使用無人機來檢查基礎設施服務。認為存在商機的東光鐵工正為目標加緊進行準備。但一個意想不到的難題擋在面前。那就是日本政府將向國會提交的經濟安全保障法案。該法案提出一項重要內容——確保基礎設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如果將設施的維護和管理工作委託給其他企業,需政府提前審查。
為降低成本,東光鐵工的無人機使用中國生產的通用零部件。伊藤均擔心的是,這個原因會導致審查時間延長或無法過審,“如果連馬達等不屬於精密技術的中國產通用零部件都不行的話,將很難生產出具有價格競爭力的產品”。
可能以經濟安全為由,會不會過度限制與中國的業務——日本經濟界對此充滿警惕。零星傳出的法案內容模糊。“什麼不能做,又允許做什麼,希望能說清楚”,見到從事中國業務的企業人士時,每個人都會異口同聲地這麼說。
日本開始認真考慮經濟安全問題,是在特朗普政府與中國在最先進的高科技技術上出現更深矛盾後。美國要求盟國一同排斥中國大型通訊裝置企業華為等的裝置,日本被迫作出應對。關於具體限制物件,今後仍會不可避免地受到中美對立發展走向和美國意向等因素的影響。
拜登政府對中國的嚴厲態度似乎沒有放鬆跡象。為牽制向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發起挑戰的中國,以經濟領域為中心擴大制裁物件的趨勢在持續。日本似乎在努力與美國聯手。但重要的一點是,日本政府不能借助這樣的理由,採取排除所有懷疑物件的方式。日本經濟產業相萩生田光一表示,“(經濟安全保障法制度的)可預測性很重要。不應是某一天就突然不允許做生意的制度”。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究竟要和中國建立什麼樣的關係?如果不明白這點,就無法針對因制定經濟安全法而進入新階段的對華業務做出準確預測。(作者高橋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