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著十分豐富的野果資源,但不一定大家都吃過,所以本期筆者準備給大家分享一種,這種野果俗稱“地瓜泡”,兒時一挖幾十斤,農村娃當零食吃,如今價值不菲,7月正是它成熟的季節,大家若是有空的話,不妨去山裡找找看。
地瓜泡
在湖北、四川、貴州等地的農村裡,有這麼一句諺語:“五月五地瓜生,六月六地瓜熟,七月半地瓜爛。”這裡的地瓜可不是紅薯、涼薯,而是一種叫做“野地瓜”的野果,雖然名字中帶有“地瓜”二字,但和農民們種植的紅薯、涼薯完全不一樣。
野地瓜是一種多年生常綠匍匐藤本植物,基本是貼地生長,到了每年6月份之後,就會結出果實,不過由於是匍匐生長,其果實基本上都是埋在土裡。而它的果實很小,僅有成年人拇指大小,顏色呈紅色,和紅薯的顏色差不多,故而被俗稱為“地瓜泡”。
除了有地瓜泡的俗稱之外,有的地方還會將其叫做地果、地枇杷、滿地青、地瓜藤、地膽紫、地石榴、過山龍、匐地龍等。
別看地瓜泡是種沒人管的野果,但它的在過去可是深受農村孩子的喜愛,因為它的味道很好吃。將地瓜泡剝開之後,裡面的果肉也成紅色,並且多汁兒,最為重要的是,它的味道也是十分的清甜,沒有一點酸味。
在筆者兒時那會,村裡的孩子們都喜歡在放假的時候,去野外找野果來吃,而這地瓜泡便是那個年代,很多農村孩子暑假時最喜歡的野果之一。
在以前的農村裡,地瓜泡可是十分常見的,在田埂、山坡等地方很容易找到,隨便一挖,就能挖個幾十斤,然後就被農村娃們當成零食吃。當然,不止孩子們喜歡,大人們也喜歡。在田裡幹活累了,就可以挖一把,坐在田邊一邊休息邊吃,既解渴又解乏。
地瓜泡好吃,自然也引起了人們的重視,於是經過人們的研究之後才發現,這地瓜泡不僅芳香四溢,甜香如蜜,營養價值也是極為的豐富,是一種即可鮮食,又可加工成乾果、果汁、果醬的保健水果,所以在近幾年也逐漸將其發展成了特種水果。
不過,地瓜泡也是有不少問題的。挖過、吃過地瓜泡的朋友應該知道,這種野果有公母之分,其中公果實不能吃的,只有母果才能吃,而公果、母果從外表上看,幾乎是一樣的,難以分辨,這就給人工種植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畢竟種植的話,肯定是要求有經濟效益的。
而地瓜泡的這種特殊性,讓種植的經濟效益大打折扣,所以很少有農民專門種植,大多都是直接去野外採摘野生地瓜泡來售賣。再加上地瓜泡保鮮期不長,使得它在如今在市面上的價值不菲,筆者在一些購物平臺上查了下,新鮮的地瓜泡差不多百元一斤了。
諺語中說地瓜泡六月六熟,其實指的是農曆的六月六,轉換過來也就是7月份熟,所以大家想吃地瓜泡,又不想花錢的話,在7、8月份有空了不妨去山裡找找,說不定可以挖到不少。但切記,挖野果歸挖野果,不要破壞環境了哦。
各位朋友,你們挖過地瓜泡來吃嗎?你覺得它好吃嗎?你覺得它有發展前景嗎?歡迎留言說出你的看法哦!
文章創作不易,還請點贊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