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爆發後,陝北的紅軍主力改編為三個師開赴抗日戰場,後來隨著三個師各自任務的不同,後來的發展也各不相同。其中129師在8年抗戰中是殲敵人數最多的一個師,自己本身也發展到30餘萬人。
1955年大授銜時,129師的正副師長劉伯承和徐向前均被授予元帥軍銜,386旅旅長陳賡和太行軍區副司令員王樹聲被授予大將軍銜。除此之外,129師還有8人被授予上將軍銜。
1、129師政訓處副主任宋任窮
宋任窮,湖南瀏陽人,1926年底加入中國共產黨,秋收起義後跟隨毛主席上了井岡山,上山後宋任窮先後在紅一軍團的紅四軍和紅12軍,紅五軍團擔任過團政委、師政委的職務。長征路上,宋任窮擔任幹部團政委,與團長陳賡一起率領幹部團作戰,使其成為中央紅軍的一把尖刀。
1937年抗戰爆發後,宋任窮被任命為129師政訓處副主任,不久改任政治部副主任。1938年3月,宋任窮率領騎兵團和一個獨立支隊奔赴冀南,開闢冀南抗日根據地。此後宋任窮歷任東進縱隊政委,冀南軍區司令員、政委,冀南區黨委書記,冀南行政公署副主任、主任等職。在冀南,宋任窮將抗日工作做的有聲有色,得到了八路軍總部、北方局和129師的表揚。
抗戰勝利後,宋任窮歷任晉冀魯豫軍區政治部副主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二縱隊政委、晉冀魯豫中央局組織部部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後,宋任窮在西南及雲南地區任職,擔任過雲南省委第一書記、西南軍區副政委、中央組織部副部長、二機部部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1977年之後,宋任窮相繼擔任了七機部部長、中央組織部部長、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政治局委員等職。2005年宋任窮在北京病逝,享年96歲。
2、129師參謀處處長李達
李達,陝西眉縣人,早年曾在馮玉祥的西北軍任職,1931年寧都起義後加入中國工農紅軍。紅軍時期擔任過紅二軍團、紅二方面軍以及援西軍的參謀長。
1937年抗戰爆發後,李達被任命為129師參謀處處長,後來又擔任129師參謀長、太行軍區司令員等職。期間協助劉鄧首長指揮了129師對日軍的歷次作戰。
抗戰勝利後,李達仍然跟隨劉鄧作戰,擔任晉冀魯豫野戰軍參謀長、中原軍區和中原野戰軍參謀長、二野參謀長兼特種兵縱隊司令員和政治委員等職。
新中國成立後,李達擔任過雲南軍區司令員、訓練總監部副部長兼計劃部、監察部部長、中顧委委員等職。1955年李達被授予上將軍銜,1993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3、385旅旅長王宏坤
王宏坤,湖北麻城人,1927年參加了黃麻起義,紅軍時期長期在紅四方面軍任職,先後擔任過紅四軍第十師師長、紅四軍軍長等職。
抗戰爆發後,王宏坤被任命為129師385旅旅長,留在陝北保衛黨中央,後來王宏坤來到抗日前線,先後擔任冀南軍區副司令員,冀魯豫軍區司令員。參加了建立冀南抗日根據地的鬥爭和神頭嶺、林南等戰鬥、戰役。
抗戰勝利後,王宏坤擔任晉冀魯豫軍區六縱司令員、晉冀魯豫野戰軍十縱司令員、桐柏軍區司令員等職。
新中國成立後,王宏坤轉赴海軍任職,被任命為海軍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93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
4、385旅769團團長陳錫聯
陳錫聯,湖北紅安人,紅軍時期曾擔任過紅四軍第10師副師長、第11師政治委員等職。
抗戰爆發後陳錫聯被任命為769團首任團長,之後又相繼擔任385旅副旅長、旅長,太行軍區第3分割槽司令員等職。解放戰爭時期先後擔任中野三縱司令員、二野第三兵團司令員等職。
陳錫聯上將
新中國成立後,陳錫聯先後擔任炮兵司令員、瀋陽軍區司令員、北京軍區司令員、國務院副總理等職。1982年和1987年兩次當選為中顧委常委。1955年陳錫聯被授予上將軍銜,1999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
5、386旅副旅長陳再道
陳再道,湖北麻城人,1927年參加了黃麻起義,是紅四方面軍的一員猛將,曾擔任過紅四軍紅11師師長、紅四軍副軍長、軍長等職。
抗戰爆發後,陳再道被任命為129師386旅副旅長,參與了129師初期的對日作戰。1938年陳再道任八路軍東進縱隊司令員,開赴冀南抗日。
解放戰爭時期,陳再道相繼擔任冀南縱隊司令員,第二縱隊司令員兼冀南軍區司令員,中原野戰軍第二縱隊司令員、河南軍區司令員等職。
新中國成立後,陳再道先是在河南任職,剿滅了河南境內的土匪,穩定了河南的局勢,後來又相繼擔任武漢軍區司令員、福州軍區副司令員、鐵道兵司令員等職,也是在他任上,鐵道兵集體轉業。1955年陳再道被授予上將軍銜,1993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
6、386旅政訓處主任王新亭
王新亭,湖北孝感人,1930年參加紅軍並於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加入紅軍後,王新亭參加了鄂豫皖蘇區的歷次反圍剿作戰,三年的時間他就從一名基層官兵成長為紅九軍政治部主任。
抗戰爆發後,王新亭被任命為129師86旅政訓處主任,後來又相繼擔任了386旅政委、太嶽軍區政治委員、太嶽縱隊政治部主任、太嶽軍區司令員、晉冀魯豫軍區政治部副主任等職。
抗戰勝利後,王新亭到華北地區任職,成為聶榮臻麾下的一員干將,曾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8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60軍軍長、第18兵團第一副司令員兼副政治委員等職。
新中國成立後,王新亭先是在西南地區任職,後來到濟南軍區擔任代理司令員兼第二政委,1972年之後王新亭到軍事科學院工作,1982年當選為中顧委委員。1955年王新亭被授予上將軍銜,1984年在北京病逝,享年76歲。
7、386旅參謀長李聚奎
李聚奎,湖南安化人,有“將聖”之稱,1928年跟隨彭老總參加了平江起義,並於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紅軍時期李聚奎擔任過紅三軍第九師師長、紅一軍團第一師師長、紅四方面軍31軍參謀長等職。
抗戰爆發後,李聚奎被任命為129師386旅參謀長,成為旅長陳賡的得意助手,之後又擔任過抗日先遣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決死第一縱隊副司令員、旅長兼太嶽軍區第一軍分割槽司令員等職。
解放戰爭時期,李聚奎先後在華北和東北地區任職,擔任過東北軍區後勤部參謀長兼西線後勤司令員、政治委員,第四野戰軍後勤部第二部長等職。
新中國成立後,李聚奎先是在軍隊中做後勤工作,1955年7月擔任石油工業部部長,所以當年沒有參與授銜。1958年李聚奎重回軍隊工作,擔任總後勤部政委,所以在當年被補授上將軍銜。1995年逝世,享年91歲。
8、772團政訓處主任謝富治
謝富治,湖北紅安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紅軍時期曾擔任過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紅9軍政治部主任等職。
抗戰爆發後,謝富治被任命為386旅772團政訓處主任,後來他又擔任過772團政委、385旅政委、太行軍區副司令員等職。
謝富治上將
解放戰爭時期,謝富治與陳賡搭檔,他們領導的陳謝兵團成為一支機動部隊,雖然隸屬於劉鄧麾下但是受中央直接指揮。1949年謝富治擔任二野第三兵團政委,與陳錫聯成為搭檔。
新中國成立後,謝富治先是在雲南地區任職,擔任過雲南省委第一書記、雲南軍區、昆明軍區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59年接替羅瑞卿擔任公安部部長。1972年謝富治因胃癌在北京逝世,終年63歲。
小結:
最能打的129師,有8人在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師部出了兩位,385旅出了兩位,386旅出了四位,也從側面驗證了386旅不愧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中最能打的部隊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