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剛進正月的某一天,時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的彭德懷帶著一身寒意,走進了北京中南海毛主席的辦公廳。他是從朝鮮前線戰場偷偷返回來的,來向毛主席彙報戰場情況。
辦公廳內,彭司令與毛主席交談了好久,兩人時而嚴肅,時而說笑,時而眉頭緊皺,時而面色鬆快,一時間交談竟停不下來。
突然,毛主席問到:“誒老彭,聽說你還有個名字叫石穿?”
彭司令被問得一時有點發愣,不知道話題怎麼就到了這個上面。他笑著點點頭說:“是啊。”然後就簡單地向毛主席說起了自己這個名字的來由。
毛主席點燃了一根菸,邊抽邊笑著聽。等聽完後,他又笑著說:“你知道嗎,我小時候叫石三伢子。”這下,換毛主席講他這個以前名字的故事了。
彭司令第一次聽說毛主席小時候還有別的名字,瞬間也起了好奇心,便聚精會神地聽著。
故事並不長,毛主席面帶回憶神色講完後,便又開玩笑一樣地對彭司令說:“老彭呀,你我還真是都同石頭有緣,你姓石,我也姓石,咱倆呀,都是兩塊石頭。”
雖然毛主席和彭司令都有跟“石”有關的別名,但是正經說起來,兩個人一個姓毛,一個姓彭,為什麼毛主席要開玩笑說他們都姓石呢?毛主席這只是一句玩笑話嗎?他們之前又談論到了什麼,讓毛主席說出這一番話呢?接下來,本文就帶大家來看看這段故事。
正文開始前,大家別忘了點點關注,以方便回顧往期文章,同時也不錯過後續精彩內容。
“石穿”“石三伢子”背後的故事
首先,相信大家一定都很好奇毛主席和彭司令上面提到的兩個關於名字的小故事。
關於毛主席的名字,本名和毛潤之就不多說了,大家都很熟悉。而這第三個名字“石三伢子”,其實是毛主席的乳名。
毛主席共有七個兄弟姐妹,他排在第三。前面有兩個哥哥,但是都在襁褓中時就夭折了。因為當時還是舊中國,百姓生活條件極差,基本生活沒有保障,吃飽穿暖都是問題,女子在懷孕時營養跟不上,生下來的小娃娃也大多天生體弱,稍不注意就夭折了。毛主席的兩個哥哥就是這樣沒的。
由於接連痛失兩個孩子,毛主席的母親文七妹在懷第三胎,也就是毛主席時十分小心。懷孕時她請過一個風水先生,按照對方所說,回孃家修養對胎兒比較好,所以文七妹跟丈夫及婆婆商量後就搬回孃家居住了。
小心養胎後,1893年12月26日,毛主席出生了。文七妹將還在襁褓中的毛主席送給七舅當乾兒子,養在七舅家長大。中國的鄉村習俗裡一直認為小孩子賤名好養活,所以在取小名時都會越通俗越好,毛主席的乳名也不例外。
當時,毛主席的外婆看中了村裡的一塊大石頭,就給小毛主席取名為石三伢子,希望這個外孫的身體能像石頭一樣硬朗健康。
石三伢子是毛主席的家人給他取的名字,而石穿則是彭司令自己給自己取的名字。
彭司令出身於湖南的農民家庭,自小隻讀了兩年書就輟學下煤窯做工了。後來當地饑民鬧事,當時15歲的他也參與其中,結果因此被官府通緝,他只好逃往了洞庭湖,去當堤工。
在洞庭湖做工期間,彭司令整日都目睹工友們被剝削,這讓一向心直口快,極具抗爭精神的他十分看不下去。終於有一天,他沒忍住打了工地的監工一頓,這下子又上了通緝榜,開始了逃跑的生活。
彭司令在逃跑途中躲到了一個山洞裡。他在洞中注意到地面有一個小坑,還溼漉漉的,再抬頭看,發現正對著的洞頂偶爾有水滴下來。彭司令在這一刻深刻理解了“水滴石穿”這個詞。
他在少年做工時期因為窮苦和身份卑微受盡了欺凌打壓,早已感受到命運的不公,內心始終有抗爭的火苗。此刻看到這水滴石穿的一幕,他大受鼓舞,明白只有像滴水穿石那樣持之以恆地抗爭下去,才有可能在這不公的世道中爭得一絲出路。
於是,彭司令給自己取了個名字叫石穿,以此來激勵自己刻苦奮進。1916年,年輕的彭司令參軍時在花名冊上填的名字就是石穿,從此以這個名字開啟了自己的傳奇一生。
朝鮮戰場艱難,彭司令回國求支援
朝鮮戰爭爆發後,我國決定支援朝鮮,保衛國門。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彭司令的率領下,跨過了鴨綠江,直奔朝鮮戰場。志願軍加入後,發動了四次戰役,打得敵方軍隊一退再退,狠狠挫殺了敵軍的氣焰。
第四次戰役期間,也就是1951年2月,彭司令悄悄從朝鮮戰場回國向毛主席彙報戰況。志願軍連著取得了多次勝利,這是值得掌聲歡呼的事情,可是彭司令此次述職的重點卻不在此,他是來尋求幫助的。
戰爭的勝利讓人喜悅,可是彭司令作為指揮官,更多看到的是戰場上的困難。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的表現毋庸置疑,但是軍隊後勤補給嚴重不足,戰士們忍著飢餓、凍傷等上戰場,戰鬥力大打折扣,在第四次戰役中,他們是靠著頑強的意志和不怕流血犧牲的拼命勁頭才艱難取得勝利的。
更糟糕的是,敵人似乎也發現了志願軍這個弱點,仗著自己的空軍優勢,不斷從空中轟炸志願軍的後勤交通線。內有供給不足,外有敵人蓄意干擾,戰士們的穿衣吃飯都成問題,更別說槍支彈藥這些武力補給了。
1951年1月的後勤會議總結中提到,志願軍兩萬五千多名傷員中,有六成以上都是凍傷。而在長津湖戰役中,有三個連的戰士整個連都被凍成了冰雕,到死都保持著戰鬥的姿態。
可以想象得到戰況有多慘烈,志願軍戰士們用無數鮮血和生命才換來了四次戰役的勝利。然而如果再繼續以這樣的狀態參加戰鬥,當前的勝利怕是支撐不了多長時間。故而彭司令在向毛主席述職時,直言如果不盡快解決志願軍的後勤難題,朝鮮戰爭很可能贏不了。
毛主席的玩笑話大有深意
此時的新中國成立才不到兩年,連年戰亂損傷的國家元氣還沒恢復,更別說經濟發展了。新中國此時百廢待興,國家的建設要重啟,到處都需要錢。
毛主席也知道志願軍戰士的艱難處境,但是他作為一國之首,並不能輕易干涉國家各部門之間的工作,要知道主席一句話,影響比天大,到時候國家的所有計劃都會被打亂。
但是,抗美援朝戰爭必須贏。志願軍奔赴朝鮮戰場,不僅僅是保衛國門,更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與美國對抗,這是立國之戰。所以這場戰爭不能輸,因為一旦輸了,國家就會面臨美國的威脅,經濟建設必然會受影響,到時候中國跟不上其他國家的發展腳步,差距越來越大,很容易又會陷入捱打受欺負的局面。
所以,儘管國內現在經濟困難,沒有辦法給志願軍們提供非常好的後勤支援,毛主席也想給彭司令一點支援,給他信心。於是就有了文章開頭,毛主席像拉家常一樣地開玩笑說他們兩個人都姓石。
毛主席用開玩笑的方式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也表達了自己的支援,給了彭司令繼續作戰的信心。他說他和彭司令兩個人都是石頭,就是在說,我同你是站在一起的,為了新中國,我們對待朝鮮戰爭就要硬邦邦的石頭一樣,讓敵人啃壞牙都啃不動,要像石頭一樣頑強堅硬,百折不撓。
這一番談話後,毛主席將意見傳達給周總理,周總理以妥帖周到的部署,組織全國人民上下齊心,將志願軍的吃穿、武器補給等方面問題都妥善解決。有了國家的支援,志願軍後勤很快得到了保障,這下戰士們作戰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兩塊石頭威力大
時間說回毛主席和彭司令的玩笑話。彭司令當下立馬就聽懂了毛主席話裡的意思,心中吃了定心丸,便也放鬆下來與毛主席說笑。他謙虛地說:“我怎麼敢和主席相提並論,稀世珍石和頑石可是天壤之別!”
毛主席對此搖搖頭:“一樣的,都是石頭嘛。不過我們這兩塊硬石頭,一塊扔向了杜魯門,一塊扔向了麥克阿瑟。”
又是一句玩笑話,但是背後的深意彭司令都懂,兩個人發出了會心的笑聲。
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又疑惑了呢?別急,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兩塊石頭的威力。
彭司令將這塊硬石頭扔向了麥克阿瑟。麥克阿瑟是美軍朝鮮侵略部隊的總司令。1950年9月,美軍在麥克阿瑟的率領下登陸仁川,朝鮮人民開始戰略後退。這時,周總理向美國發出警告。
但是在麥克阿瑟看來,中國一定不敢出兵對抗美國,他認為中國太弱了,打不了勝仗。然而,彭司令率領中國人民志願軍加入朝鮮戰場,剛一加入就將美軍打得後退,這無疑狠狠打了麥克阿瑟的臉。
但是麥克阿瑟並沒有學乖,在志願軍入朝的第二次戰役中,他叫囂要在聖誕節之前打贏朝鮮戰爭回國過節。然而事實證明,他也只是叫囂,志願軍成功扭轉了朝鮮戰爭的局勢,又一次給了麥克阿瑟狠狠的耳光,他的聖誕節宣言成了國際笑話。
從1950年10月到1951年1月,這期間彭司令率領志願軍打了三次戰役,均取得勝利,成功將聯合國軍逼退到三八線以南。
麥克阿瑟被志願軍打得終於不再狂妄了,他深刻認識到了中國軍隊的可怕,在朝鮮戰場上,中國志願軍是美國軍隊的強敵。直到麥克阿瑟去世前一年,他還在感嘆,誰如果和中國軍隊開戰,那一定是腦子有病!
可見中國軍隊的強大在麥克阿瑟心中留下了多深的影子,毛主席說彭司令是扔給麥克阿瑟的石頭倒也不是誇張。
而毛主席說自己是扔給杜魯門的石頭,這也和麥克阿瑟有點關聯。
麥克阿瑟在朝鮮戰場上被志願軍狠狠挫傷了銳氣,他雖然感到中國軍隊可怕,但是一心仍想找辦法一舉消滅中國志願軍,這個執念令他產生了一個極端可怕的想法,那就是必要時用核武器原子彈對付中國東北的軍隊。
原子彈的威力有多大,危害有多嚴重,相信大家都知道。在當時,原子彈就是美國手中的王牌,當時的中國面對這種威脅根本沒有任何反制能力。
據麥克阿瑟後來回憶,美國當時同意了他的這個提議,開始著手準備。而且,早在志願軍剛進入朝鮮戰場時,美國總統杜魯門就表示針對朝鮮戰場,他正在考慮使用原子彈。
美國發出的原子彈威脅讓新中國領導層眉頭緊皺,沉默不語,唯有毛主席例外,他根本不吃美國這一套。
毛主席表示,這是杜魯門的核訛詐,其實就是恐嚇和威脅。說到底,杜魯門發出這樣的威脅是在跟毛主席玩兒心理戰,但是他小看了毛主席的膽量。
早新中國沒成立前,毛主席就公開表示過,美帝口中的原子彈就是一隻紙老虎,是他們用來嚇唬人的。如今面對美國的原子彈威脅,毛主席絲毫沒有上當,美國的威脅也沒起作用。
所以,難怪毛主席打趣自己是扔給杜魯門的石頭,因為確實是一塊將杜魯門的威脅堵回去的硬石頭。
結語
毛主席的玩笑話,看似隨意,其實都大有深意,不是隨便說說的。
縱觀毛主席和彭司令二人的一生,彭司令人生前期受盡苦難,後期出生入死,戰功顯赫,晚年又蒙冤受辱。但一直不變的是那剛正不阿,敢說真話的性子,他的這一生,切實是如“石穿”一樣,始終堅持著自己的原則。
而毛主席的一生,從一個籍籍無名的青年到受全國人民敬仰的開國領袖,他的革命歷程可謂是跌宕起伏,經歷了大起大落。但他始終堅定著革命信仰,為自己心中在幼年“石三伢子”時期就埋下的理想而奮鬥,一生堅韌無比。
一句簡單的玩笑,卻盡顯了二人的人生寫照,偉人的話,從來都是值得細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