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侵華日軍在南京城屠殺三十萬中國軍民之後,又在齊魯大地攻陷了濟南,國民黨南北戰場進退失據,蔣介石在武漢城內大為光火。
12月23日,日軍還沒有攻陷濟南,山東省主席韓復渠在歸仁鎮未戰先走,隨後接連喪城失地,罔顧李宗仁奪回泰安的命令,一再南下。蔣介石忍無可忍,審判槍斃了韓復渠。
作為西北軍閥,韓復渠腦子不清楚,以為中日戰爭還跟軍閥搶地盤一樣,是可以打不過就跑的,完全沒有國家榮辱,抗日救國的觀念,但是其他西北軍有,比如第五戰區魯南兵團司令孫連仲,和他手下31師師長池峰城。
當時中國有兩條縱貫南北東西的鐵路,津浦鐵路和隴海鐵路,是民國時期重要的交通幹線,就如同今天的京廣線和隴海線交匯在鄭州一樣,津浦路和隴海路交匯在徐州,所以拿下了中國南北的日軍開始以南京和濟南為基地,從南北兩端沿津浦路夾擊徐州。
一旦徐州有失,則日軍進可沿兩條鐵路幹線侵擾中國腹地,退可南北東西合縱連橫。
蔣介石調集了25萬軍隊佈置在徐州,和日軍5萬精銳拉開車馬,準備大幹一場。
最終的結果是25萬國軍傷亡5萬有餘,侵華日軍只被斃傷2萬餘,但是後來國民黨軍隊卻被認為取得了中國正面戰場最大的勝利,這是為什麼呢?蔣介石在這樣一場事關重大的戰鬥之中又做了什麼?
蔣桂之爭,雜牌的浴血奮戰
回顧抗日曆史,國民黨士兵在正面戰場上的頑強抗戰行為是沒有辦法否認的,長城抗戰、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三次長沙會戰、湘西血戰······等等戰役中國民黨士兵都展現出了不畏犧牲的勇氣和奮勇殺敵的力量。
但是為什麼,國民黨在正面戰場上卻一敗再敗,甚至常有潰逃潰敗之事發生呢?
拋開武器裝備方面的劣勢,國民黨軍隊中難以忽視的一個弱點就是組織能力和軍隊決策的問題。
從本質上說,雖然國民黨底層士兵普遍的有殺敵報國為國捐軀的決心和意志,但是國民黨的軍隊並不是一支為了國家和人民而戰的部隊,在蔣介石把握了國民黨的軍政大權之後,國民黨軍隊就淪為了蔣介石一個人的和各級將校之間的私人武裝。
而國民黨內部是講派系的,中央系、黃埔系、土木系、晉系、桂系······這些派系之間的大佬彼此傾扎,拿士兵當自己爭權奪利的資本,偶有一心報國的將領,也必須在國民黨的這種大環境之下委曲求全,乃至同流合汙。
蔣介石這個人又最講究排除異己,任人唯親。所以在抗戰初期,有不少非蔣介石派系的軍隊,都被他派到了最殘酷的戰場上,要麼被日軍消滅,要麼勉強打贏活下來之後或被蔣介石整編打散,比如東北軍;或被蔣介石解散,比如川軍。
也有一部分在這一過程中被蔣介石吸收,變成了蔣介石自己的派系,比如粵軍出身的王耀武。
徐州戰場上的25萬國民黨軍隊,有十八萬都是各處地方軍閥收編來的國民黨雜牌軍隊,比如孫連仲、張自忠的西北軍、于學忠的東北軍、鄧錫侯的川軍、直系殘留龐炳勳,還有蔣介石最大的對頭新桂系,李宗仁和白崇禧的桂軍。
主持徐州會戰的正是新桂系頭領李宗仁。
剩下的七萬才是蔣介石黃埔系的湯恩伯,而湯恩伯在徐州會戰中的表現有目共睹,如果不是他在外圍遲遲不肯支援滕縣,川軍122師又怎麼會落得一個孤軍守城,師長王銘章戰死在突圍路上的結局。
王銘章在突圍路上戰死的訊息傳到尚未被日軍接收的滕縣時,122師三百重傷兵集體引爆了手榴彈,122師全師上下盡數殉國,沒有一個士兵做了日軍俘虜。
湯恩伯難辭其咎。
但是對於蔣介石來說,這樣最好,這些雜牌軍隊奮勇抗戰,無論打贏了打輸都傷亡慘重,正好可以鞏固他在國民黨內部的統治力量,自己的嫡系在戰場外圍摸魚,戰局形勢好就進去摘桃子,形勢不好就走為上計,最合蔣介石心意。
不過好在蔣介石雖然如此,國民黨內部真心抗日的人還是有不少的,比如指揮了三次長沙會戰的薛嶽,比如李宗仁,蔣介石嫡系裡,陳誠也力主抗日。
但是這一切跟即將走上臨汾戰場的張自忠將軍和龐炳勳來說,已經沒什麼關係了,因為日軍第五師團已經近在眼前,徐州會戰最慘烈的部分就要拉開序幕了。
臨沂和滕縣
1938年3月,日軍第五師團和龐炳勳的部隊在臨汾交火了,李宗仁迅速調張自忠的59軍前往支援,和龐炳勳一起夾擊日軍。
此時張自忠遠在淮河流域一帶,剛剛打完池淮阻擊戰沒多久,兵疲馬乏,但是依舊毅然決然的整頓士兵上路了,以最快的速度強行軍向臨沂方向增援。此時在臨沂和龐炳勳交火的日軍也掌握了張自忠的動向。
但是日軍認為,臨沂和淮河之間路途遙遠,59軍最快也需要三天時間才能從嶧縣趕到臨沂,等張自忠到達臨沂的時候,第五師團已經搶先擊潰了龐炳勳。此時龐炳勳和日軍作戰到了彈盡糧絕的地步,確實是在苦苦支撐。
等第五師團擊潰龐炳勳之後,張自忠的救援部隊就成了送死部隊,日軍可以以逸待勞輕鬆擊潰張自忠。
結果張自忠卻只在路上花了一天一夜的時間,就趕到了臨沂前線。第五師團大吃一驚,張自忠如同神兵天降一般出現在了第五師團北側,在臨沂陣地中的龐炳勳更是以命相搏,向日軍發起了反衝鋒。
在張自忠和龐炳勳的夾擊之下,第五師團損失慘重,超過一百多輛卡車滿載著日軍的屍首逃回了莒縣。
臨沂大戰之後,津浦路北段的日軍就只剩下了孤軍深入的磯谷師團。
順帶一提,被張自忠和龐炳勳擊退的第五師團,又被稱作板垣師團,中國人民熟知的另外一位侵華日軍將領,板垣徵四郎就是這支部隊的主官。
在板垣到臨沂之前,他的心態非常輕鬆,認為龐炳勳和張自忠這樣的西北軍不過是地方雜牌,一定會被他輕鬆擊潰。只不過他忘了,當年長城抗戰的時候,西北軍的大刀,是怎麼把日軍的腦袋給剁下來的。
磯谷師團孤軍深入地抵達了滕縣,守在這裡的就是鄧錫侯的川軍122師。
儘管川軍兄弟們軍容不整,在友軍眼裡也軍紀堪憂,但是川軍抗日不是孬種,三十萬川軍出蜀,為的就是抗日殺敵。
不得不說一句,川人從未負國。
122師師長王銘章和122師全體官兵堅守滕縣四天四夜,在重灌磯谷師團的攻擊下無一人逃跑。
但是王銘章卻沒有和龐炳勳一樣,等到屬於自己的援軍。
等到湯恩伯接到李宗仁死命令開始磨磨蹭蹭地支援滕縣時,王銘章的122師已經沒有可戰之兵,等到湯恩伯的部隊抵達滕縣時,磯谷師團已經接管滕縣一天了。
成功佔領滕縣的磯谷師團環顧四周,發現自己周圍全是中國部隊,自己的兩支友軍被死死地拖住,不憂反喜:三支部隊同時進攻,只有自己打贏了,這說明什麼?說明老子最能打啊!那既然這樣,我磯谷師團就不等兄弟部隊了,全軍上下直撲臺兒莊,佔領徐州就是大功一件啊!
李宗仁雖然因為湯恩伯支援失利而感到惱火,但是磯谷師團的冒進卻讓老辣的李宗仁看見了機會,他決定在臺兒莊送這支日軍師團上路。
大家都填光了,老子就來填!
其實臺兒莊並不是一個村子,這個在當時只有兩平方公里的小地方有一圈磚石建造的寨牆,其規模算是一個市鎮。李宗仁讓孫連仲的西北軍31師守在莊裡,師長池峰城。
李宗仁給孫連仲交待的任務是:堅守三天,引誘磯谷師團進攻,等待湯恩伯軍團在臺兒莊開打之後,立刻開始包抄,幹掉日軍。
這個計劃十分簡潔,而往往來說計劃越簡單執行起來越困難,臺兒莊戰役也沒能逃脫掉這個命運。
1938年3月20日,磯谷師團攜騰縣大勝之餘勢,在飛機和重炮的掩護下集中四萬兵力,開始攻擊臺兒莊。
3月24日,日軍兩千多人開始在飛機、大炮和坦克的掩護之下,開始向臺兒莊大舉進攻。池峰城望眼欲穿,可是根據計劃應該迅速前來支援的湯恩伯軍團,卻遲遲沒有發動進攻。
31師的西北漢子們只能獨自面對日軍。
國民黨乃至軍閥部隊計程車兵,從來不缺少為國捐軀的勇氣。西北軍的將士們儘管裝備不佳,缺糧少彈,沒有重武器,但是依舊用命防守著每一處陣地,日軍每前進一步,身前都會撲上來前赴後繼的西北漢子。
日軍每佔領一處村莊,都會發現西北軍們成堆地戰死在壕溝裡,西北軍的傷員經常身上懷著炸藥,和日軍坦克同歸於盡,和衝上西北軍陣地的日軍一起被炸成齏粉。
西北軍的大刀再一次成為了侵華日軍的噩夢,這些從綏遠、察哈爾、熱河、長城上走下來的遠赴徽地的外鄉人們,為了救國把自己的熱血拋灑在了淮河以北,再也回不去故鄉。
前線將士們前赴後繼奔向死亡的時候,孫連仲也沒有當縮頭烏龜,他把第二集團軍的總指揮部設在了距離臺兒莊不足兩公里的一個小村子裡,日軍的炮彈射程之內。不過幸運的是,日軍一直沒有發現他。
1938年3月27日,一直在武漢的蔣介石竟然也破天荒地來到了戰場前線,這是他在徐州會戰期間第一次來,也是唯一的一次在抗日戰場上親臨戰鬥一線鼓舞士氣。抵達徐州的蔣介石馬不停蹄地坐火車到了臺兒莊,出現在了還在國軍控制之下的臺兒莊南站。
但是就連蔣介石都出現在臺兒莊了,混蛋湯恩伯還是沒有兌現他早就應該兌現的支援。池峰城大吃一驚,也大受鼓舞,孫連仲也和蔣介石一起來到了臺兒莊南站,池峰城當即表示人在城在,日軍定不能踏過臺兒莊半步!
不過有一說一,蔣介石本人其實頗看不上西北軍,原因自然是因為西北軍原來的首領馮玉祥。蔣介石說西北軍有地方而無國家,說起來也可笑,他蔣介石為什麼不審視一下被東北軍張學良和西北軍楊虎城兵諫西安的時候,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境地。
蔣介石再去了臺兒莊南站之後,就返回了武漢,不過後來他又兩次來到了徐州,親自操作了幾處徐州會戰的安排。
31師和磯谷師團一直打到了4月3日,原本的堅守三天已經變成了堅守八天,從與日軍接敵開始,31師和日軍晝夜不休地戰鬥著,白天日軍用飛機大炮和坦克向31軍進攻,晚上31軍就用大刀手榴彈和步槍打回去。
池峰城手底下只剩下了一千多人,一個叫王冠武的代理副師長實在撐不下去了,向池峰城要求撤退,這個王冠武原本只是池峰城的參議,戰死的將官太多了他一路代理上來成了副師長。
池峰城也有點打不下去了,他向孫連仲申請撤退,孫連仲接到池峰城的電話之後,直接扔下了話筒進了臺兒莊莊內,此時日軍已經佔領了臺兒莊三分之二的土地,31軍只能固守在最後一角。
孫連仲把剩下的31師官兵集合起來,對他們說:“當兵的打光了,軍官們填進去,大家都填光了”說到這裡,他看了池峰城一眼,“老子就來填!”
4月4日,31師炊事班拿起步槍,菜刀,扁擔走上了前線,全部犧牲。
4月4日晚,孫連仲下達了最後一道命令:“今是我們創造光榮之良機,也是生死最後之關頭。。。本司令將以成仁之決心,與臺兒莊共存亡。”
到了4月5日早上,湯恩伯還在臺兒莊外圍遊蕩,仿若郊遊,臺兒莊城內的寨牆缺口都快被31師的西北漢子和日軍的屍體填平了,他湯恩伯的部隊還一槍未發,連蔣介石都看不下去了。
蔣介石電令湯恩伯,再延誤戰機,回來軍法處置!
湯恩伯一看蔣介石發火了,7萬人馬在4月5日當晚就抄了磯谷師團的後路,把日軍圍了起來。被前後包圍的磯谷師團很果斷,和31師打了這麼多天目中無人的態度也早就被打沒了,當即開始突圍。
4月6日,國民黨軍隊開始反攻,7日,磯谷師團殘部潰退向嶧城、棗莊。
臺兒莊戰役勝利。
中國的抗日戰爭,和世界其他地區的反法西斯戰爭是尤為不同的。大概只有蘇聯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和中國情況差不多,悲壯、壓抑、充滿了犧牲的苦難輝煌。這是英法美在歐洲和太平洋上的反法西斯戰爭所不能比的。
臺兒莊大捷的慘烈也只是中華兒女抗爭史上的一個縮影,不過正是如臺兒莊大捷這樣一個又一個慘烈的大勝,才換來了最終抗日戰爭的勝利。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具有堅韌的品性的,我們打不倒,也無法被征服。